北京的清晨,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坐在宽大的办公椅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头微蹙。桌面上摊开着几份文件,都是关于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的研究报告和应对预案。压力,如同无形的手,扼在喉头。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个口号喊了多年,但面对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如今市场开放迫在眉睫,狼真的要来了,而自家的羊,似乎还不够强壮。
就在这时,一个名字跳进了他的脑海——陈诚。北电大一学生,却在美国与那个行事高调的特朗普合伙开了家电影公司,投资八百万美元的《电锯惊魂》据说在北美势头极猛。年轻人,有胆识,有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在好莱坞立足的缝隙。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甚至是一丝…期待。
他拿起电话,拨给了北电表演系的王劲松老师。几句寒暄后,他委婉地要到了陈诚的联系方式。
电话接通时,陈诚刚晨练回来,声音还带着一丝清朗的气息。
“韩董事长?”听到对方自报家门,陈诚心里咯噔一下,瞬间了然。该来的总会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而且是这位中国电影的“掌门人”亲自召见。
“陈诚同学吗?听说你刚从美国回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啊。有没有时间,来我办公室坐坐,聊聊天?”韩三平的声音平和,带着长辈般的温和,但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场。
“韩董您太客气了,我随时有空。”陈诚立刻应下。
挂掉电话,陈诚深吸一口气。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考验。中影这条大船,如果能搭上,未来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航程,无疑会顺畅许多。
一个小时后,陈诚站在了韩三平那间充满书卷气又透着权威的办公室里。他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
“韩董,您好。”
“来来来,陈诚,坐。”韩三平亲自给他倒了杯茶,笑容亲切,“别紧张,就是随便聊聊。听说你在美国开了家影视公司,给我们中国电影人长脸啊。”
两人从《电锯惊魂》的宣传势头聊到好莱坞的运作模式,从独立电影的成本控制聊到全球发行的难点。韩三平越聊越是心惊,这个年轻人思路清晰,对国际电影市场的见解远超其年龄,甚至比很多圈内浸淫多年的老手都看得透彻。他不仅了解制作,更懂得市场和资本,言语间透露出的那种务实和野心,让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己。
“不瞒您说,韩董,”陈诚适时地抛出自己的计划,“我今年在国内也准备启动两个项目。一部电影,是瞄准全球市场的,视觉奇观类,确保能在世界各地卖票房的。另一部电视剧,也在筹备,看后期效果,也有可能进行全球发行试试水。”
他顿了顿,坦诚道:“至于奖项,我现在没什么概念。能得奖是锦上添花,不能得,也无所谓。我觉得现阶段,先让电影能赚钱,能活下去,能形成良性循环,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商业上成功了,我们才有更多的资本和话语权去尝试更多元化的表达。”
这番话,简直说到了韩三平的心坎里。他正被艺术与商业、保护与开放的矛盾困扰着。陈诚这种“先生存,后发展”的务实态度,虽然直接,却切中要害。
“好!说得好!”韩三平抚掌大笑,看陈诚的眼神愈发欣赏,几乎引为忘年知己。“年轻人,有魄力,有想法!”
眼看聊到快中午,韩三平兴致更高了。他让陈诚稍坐,自己拿起电话,连续拨了几个号码。
“喂,姜文啊,在京城吗?中午出来坐坐,介绍个小朋友给你认识。”
“中磊啊,叫上中军,老地方,有个你们的同行,你们得见见。”
“大鹰兄,有空吗?……”
陈诚在一旁听着,心中暗震。姜文、王中磊、王中军、叶大鹰……这可都是京圈里跺跺脚地面都要颤三颤的人物。韩三平这是要把他直接推到这个顶级圈子的面前。
午饭安排在故宫附近一家极为隐蔽的私房菜馆。环境清幽,亭台楼榭,颇有几分大隐于市的味道。陈诚跟着韩三平走进包厢时,几位大佬已经到了。
韩三平笑着揽过陈诚的肩膀,声音洪亮地介绍:“来来来,给各位介绍一下,陈诚,北电大一的学生。你们可别小看人家年纪小,人在美国跟人合伙开了电影公司,投拍的那部《电锯惊魂》,投资八百万美金,我估摸着,全球票房收回三四个亿美金问题不大!人家可是赚美刀的,比咱们在国内扑腾强多了!”
他这话半是介绍半是打趣,目光尤其在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脸上停留了一下。华谊兄弟之前想签刘亦菲而被陈诚截胡,转而以合作模式进行的事,他也有所耳闻。如今正主见面,倒是平起平坐了。
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脸上笑容不变,主动上前与陈诚握手:“陈总,久仰大名了!”“真是年轻有为啊!”态度热情而周到。陈诚也立刻笑着回应:“大王总、小王总,你们好,叫我小陈就行。”他心里清楚,能在京城把生意做这么大,绝非易与之辈,表面功夫从来无可指责。至于外界那些风言风语,他并不尽信,生意场上的事,真真假假,利益才是永恒的。
接着,陈诚的目光转向那位一直安静坐着,气场却丝毫不弱的叶大鹰。这位才是京圈真正底蕴深厚的人物,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能量惊人。想到他的家世,陈诚心中也难免升起一丝敬意。
“叶先生,您好。”陈诚的态度明显更加郑重。
叶大英微微一笑,眼神锐利而通透,与他握了握手:“陈诚是吧?我听家里长辈提起过你家里的事,都是自己人,以后多走动。”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认可。
王中军、王中磊闻言,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了然。得,这又是一个根正苗红的。
韩三平哈哈一笑:“看来今天这儿坐着的,祖上都是当兵吃粮的啊!姜文他爸,大鹰兄更不用说,我们几个的老头子,谁没穿过军装?这下好了,一屋子‘军二代’、‘军三代’!”
这话一出,包厢里的气氛瞬间更加融洽,距离感拉近了不少。共同的背景,总是最快打开话题的钥匙。
姜文性格豪爽,直接拍着陈诚的肩膀:“兄弟,你爷爷当年是哪个部分的?”
陈诚也放松下来,带着回忆的神情说道:“我爷爷是47年参军的,后来跟着部队,50年第一批入的朝。”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我爷爷常说,那时候打仗,真是拿命在填。尤其是冲锋的时候,一个连队上去,能活着下来的没几个……但没人退缩,前面倒下了,后面接着上……”
这番话,带着历史的沉重感,让在座这些大多听过父辈故事,却未必如此直面细节的大佬们,神情都肃穆起来。他们纷纷举杯,“敬前辈!”“敬那些最可爱的人!”
气氛在庄重与融洽中转换,话题自然也转回了电影市场。韩三平作为中影掌门,肯定了市场开放的必然性和未来的潜力,但也坦言了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迷茫。
姜文摸着下巴:“方向是这么个方向,但现在就是摸不准观众的脉。拍严肃的吧,叫好不叫座;拍通俗的吧,又怕丢了份儿。”
王中磊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他特有的直白:“要我说啊,姜导,韩董,还有各位,咱们得现实点。你看我们小刚,他拍的电影,哪部不是赚钱的?说句不好听的,艺术那玩意儿,不能当饭吃啊!咱们得先赚到钱,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嘛!”
这话虽然直接,却点破了当下许多电影人的困境。韩三平笑了笑,转而看向一直认真倾听的陈诚:“陈诚,你对未来的市场怎么看?你是在国际市场真刀真枪干过的,说说你的想法。”
陈诚知道这是考校,也是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他坐直身体,清晰地说道:“韩董,各位老师,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要拍什么‘艺术’,而在于我们为谁拍电影。”
他环视一圈,继续道:“电影,首先是一件商品。观众花钱买票进场,是为了放松,为了娱乐,为了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咱们扪心自问,一个普通老百姓,辛苦工作一天,或者一家人周末想找点乐子,他们是会选择看一部让人开心的片子,还是一部讲述苦难、让人心情更沉重的所谓‘艺术片’?”
他结合自己回乡的见闻:“我老家江西吉安,很多乡亲年底手头都不宽裕。生活本身已经够难了,他们需要的是减压,是短暂的快乐,而不是在电影院里再体验一遍生活的艰辛。如果我们拍电影只想着自我表达,自娱自乐,那没问题,拿去参赛好了。但既然要上映,要面对市场,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研究观众心理。”
“国外大片为什么能赚钱?因为它们定位清晰,制作精良,知道怎么调动观众的情绪。我们不能一味抱怨观众不懂艺术,观众不需要懂电影理论,他们只需要觉得‘好看’就行。就像我们喝酒,为什么选这瓶?好喝,顺口,就这么简单。不能强行塞给观众一瓶他们认为‘难喝’的酒,还怪他们不识货。”
一番话,条理清晰,直指核心,让在座几位大佬都陷入了沉思。这番话里的市场逻辑,虽然赤裸,却无比真实。
韩三平眼中精光闪动,追问道:“那你接下来的具体打算是?”
“我这次从美国回来,主要就是为了落实国内的基础。”陈诚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我在美国采购了一批设备,主要是用于电影特效和动漫制作的顶级硬件,前后投入了大概六亿美元,现在大部分都还在天津港等着清关接收。”
“六亿美元?!”
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几位大佬,也被这个数字震得目瞪口呆。2003年,这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足够拍几十部国产大片了!这个年轻人,手笔也太吓人了!
韩三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惊:“你买这么多设备,是想……”
“我想建立我们自己的、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电影特效和动漫工业体系。”陈诚语气坚定,“不然,我们永远只能被动挨打,或者花高价去求别人。”
韩三平猛地一拍大腿:“好!有志气!你不用去找地方了!我们中影在怀柔有个数字制作基地,第一期刚建好,正愁后续投入和运营呢!你看这样行不行,基地转给你,你把你那些设备放进去,同时呢,这个基地也对外开放,允许其他符合条件的剧组使用,算是给国内行业做个贡献,也帮你分摊点成本?”
陈诚心中一喜,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韩董,这当然好!不知您是打算租,还是……”
“卖给你!”韩三平大手一挥,很是干脆,“地皮加上已经建好的设施,一口价,两亿五千万!怎么样?”
陈诚在脑海中飞快地过了一遍前世怀柔影视基地的规模和未来发展,这个价格绝对是白菜价!虽然现在只是一期,但后续扩建空间巨大,正好能容纳他那些庞杂的设备。
“可以!韩董,就这么定了!”陈诚毫不犹豫地答应。
一顿午饭,直接吃成了合作签约会。众人心情大好,下午索性也不走了,就在这私房菜馆喝茶聊天,话题从电影延伸到各种趣闻。姜文性格爽朗,和陈诚很聊得来,还吐槽了一下正在合作的某位年轻导演(暗指陆川)的糟心事,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到了晚上,王中磊提议换个地方继续,去“天上人间”坐坐。陈诚对上辈子只闻其名的这个地方也有些好奇,便随大流一起去了。
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王中军、王中磊显然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地安排了最好的包房。酒水、果盘很快上齐,随后进来一排容貌靓丽、身材高挑的姑娘。
在这种场合,大家都放得开,唱歌的唱歌,喝酒的喝酒,气氛热烈。陈诚也没有故作清高,既然来了,就入乡随俗,陪着几位大佬喝了几杯,偶尔和身边陪着喝酒的女孩闲聊几句。
有姑娘认出了他,惊喜地低呼:“你是陈诚?唱《童话》的那个?”
陈诚笑了笑,没有否认。
那姑娘更加兴奋,小声跟同伴分享。很快,包房里不少姑娘看他的眼神都亮晶晶的,能免费听到这位当下最火歌手的现场,对她们来说,也算是今晚的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