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云按耐住突破修为的喜悦,静心在屋内闭关月余,稳固刚刚突破的境界。
在此期间,徐云将上次交易会交换来的壮血丹服用。
这丹药是专门淬炼肉身的灵药,甫一入腹便化作阵阵暖流游走四肢百骸。
接连三日。
他都清晰感受到体内气血翻涌,筋骨间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气在涌动。
随着修为晋升至凝气九层,徐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神识也有了长足进步。
原先仅能外放三尺的神识,如今已能延伸至五尺开外。
虽说与筑基初期修士动辄十丈的神识范围相比仍是云泥之别。
但对凝气期修士而言已是难得的提升。
毕竟修为与神识本就互为表里。
境界突破自然带动神识增长,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
徐应晨返回青华山闭关突破筑基对于家族都是一件大事情。
在徐应晨闭关突破的半年后,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的洞府上空突然发现了一道浓郁的灵气旋涡。
“这是灵气罐体?是哪位族人在突破筑基?”
“这是要成功了吗?”
………
作为四阶灵脉,青华山即便在半山腰处的灵气浓度也达三阶水准。
完全能满足筑基所需的灵气消耗。
青华山半山腰居住的都是家族长脉与旁脉族人,落霞谷灵石矿稳定后,许多族人也多返回家族。
徐应渊与余云芬也早在半月前返回青华山。
徐应渊与余云芬修为高深,都是筑基修士,且自家宅院离徐应晨院子不远。
两人第一时间便感应到灵气变化,脸色欣喜的站起身,看向了远处的灵气旋涡。
\"确实是灵气灌体!
此乃筑基关卡最后一重考验,只需承受住灵气灌体。
将体内肆虐的狂暴灵气驯服炼化为筑基灵液,便可宣告筑基功成!”
徐应晨盯着不远处渐渐扩大的灵气旋涡欣喜道。
余云芬眼中也闪过一丝喜色,轻声道:\"应晨资质虽非上佳,但好在心性沉稳,根基扎实。
此次闭关前,当家的,你又购置一份升灵散给应晨,应当能助他顺利渡过灵气灌体这一关。\"
“升灵散”二阶下品灵物,服用之后可以短时间之内增加修士的神识。
令得其能够更容易的掌控暴涨的灵力,大约能提高半成左右的筑基几率。
就在二人交谈间,那灵气旋涡已扩大至十余丈方圆,形成一道奇特的灵气漏斗。
山间不少族人纷纷走出屋舍,仰头观望这难得一见的筑基异象。
徐云也早在灵气旋涡出现不久后来到了院中仰望那道灵气旋涡。
这并非徐云第一次见到有族人突破筑基,但每次见到都是浓浓的羡慕。
筑基期!
修仙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分水岭!
每一个凝气修士梦寐以求的境界!
唯有踏入筑基,才算真正登堂入室,成为受凝气敬仰的\"真修\"!
徐应晨一旦筑基功成,长脉六房的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在家族长脉六房中,六房成立最晚,底蕴比起其余五房稍显薄弱。
多一名筑基修士对六房实力增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
“娘!成功了!爹突破成功了!”
徐应晨闭关屋外,徐平山抱住桂巧倩的胳膊,欣喜道。
自从徐应晨闭关突破到关键时刻,徐平山与桂巧倩做为最亲近之人,便一直守在近前。
桂巧倩也是用力揽住儿子的胳膊,脸上神色似笑似哭。
…………
徐应晨筑基成功,对于整个徐家都算是一件喜事,尤其是对六房。
在徐应晨筑基成功后的第三天,在家族内部小办了一下。
恰逢徐云年满十八,按照修仙界传统,成人礼与筑基庆典便合二为一。
到场的除了六房至亲,还有十余位与六房交好的筑基修士。
就连远在落霞谷坐镇的徐贤真。
也特意托人捎来一柄上品青锋剑作为徐应晨晋升贺礼。
连带着徐云也跟着送了一张二阶攻击符箓作为成人贺礼。
…………
一月光阴转瞬即逝。
这日清晨,徐云结束打坐后径直下山。
将近期绘制的符箓在青华阁尽数售出后。
换来几瓶月华丹与其他修炼物资。
眨眼间,百余块灵石便如流水般花了个干净。
得益于先前上报灵石矿的奖励,如今他的家族善功已积累到四千有余。
距离兑换筑基丹所需的五千善功,仅剩一步之遥。
如今他调整了策略,符箓产出七成送往坊市变现,三成兑换善功。
晋升凝气九层后,修炼消耗堪称吞金噬玉。
往日惯用的聚气丹已难堪大用,其中蕴含的灵气对如今的他而言,犹如杯水车薪。
不得已,只能改服价格翻倍的月华丹维持修炼速度。
若非这些年机缘不断,单靠制符收入根本经不起这般挥霍。
好在随着修为精进,制符成功率已臻至八九成,鲜有失手之时。
每当看到丹阁外进进出出的大量修士,徐云都不禁感慨。
炼丹一道,果真是修仙百艺中最暴利的行当!
………
回到青华山不久,徐云便收到了今年的家族任务通知。
当他来到内务阁领取任务时。
发现上次一同参与历练的族人们大多都已聚集在此。
众人见徐应洪现身,纷纷拱手行礼。
徐应洪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抚掌笑道:\"甚好,甚好!
诸位修为皆有精进,实乃我徐家栋梁之才!\"
族人们闻言,连忙谦逊回应。
徐应洪也未多作寒暄,直入主题宣布了此次任务。
\"前往落霞谷镇守三年。\"
在家族,虽然家族任务通常不会强制指派,但一旦下达便必须完成。
如今徐家与罗家的冲突已有所缓和,大河县近三分之一的地域已纳入徐家掌控。
落霞谷周边新占领的村镇都需要建立据点,加强防御。
考虑到这支队伍曾参与过周边村镇的攻略任务,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
家族便将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