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来临后第三十九日 下午 希腊基西拉岛码头
爱琴海的阳光开始慢慢的西斜,将码头上林立的集装箱影子拉得老长。之前的炎热中,似乎掺杂进一丝来自北方的、若有若无的寒意,无声地印证着胡萝卜发出的那个严峻警告。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
陆明锐和苏澜驾驶着那辆厢式货车,进行了第三趟,也是最后一趟食品物资的运输。考察船的船舱早已被塞得满满当当,连甲板上都整齐地垒放着装有罐头、压缩干粮和那些珍贵冷冻食品的板条箱。远远望去,原本线条流畅的考察船此刻像一只吃撑了的海豹,但这份“臃肿”却让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踏实。
“最后一车食品,搞定!”陆明锐将货车稳稳停在考察船旁,跳下车,擦了把汗。连续的高强度搬运让他肌肉酸痛,但看着丰硕的成果,疲惫感被强烈的成就感取代。
“接下来是硬仗了。”苏澜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她的hK417突击步枪一直斜挎在身上,即使搬运物资时也未曾离身。“燃油和防寒装备,比食物更难找,也更危险。”
为了最大化效率,两人决定改变装载食品的策略。他们后面会将考察船上清空一部分空间,专门用来装载接下来要搜寻的燃油和其他笨重物资。陈大发和尼克则继续留守码头,负责警戒和掩护。
“大发,尼克,我和苏澜先回ladatcha卸货,顺便多带些空油桶过来。你们盯紧点,尤其是大桥方向!”陆明锐通过耳机吩咐道。
“收到。码头区目前还算‘干净’。”陈大发清冷的声音传来,背景里隐约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如同重物落地的闷响——又一只不幸进入她视野的游荡丧尸被m110精准点名。7.62毫米全威力弹在数百米外轻松撕裂血肉之躯的毁灭性力量,透过这沉闷的枪声便能想象一二。
“放心去吧,船长!大桥这边有我盯着,保证连只丧尸老鼠都跑不过来!”尼克的声音依旧带着他特有的乐观,但他紧握着望远镜的手和不时扫过FN EVoLYS轻机枪的目光,透露着内心的警惕。他知道,自己这把武器是团队应对大规模冲击的最后屏障。
考察船再次启航,拖着略显沉重的身躯返回ladatcha停泊的外海。接下来的任务,如同勤劳的工蜂,它将频繁往返于母船和码头之间,运输生存的希望。
码头高地 -> 龙门吊
随着陆明锐和苏澜的离开,以及搜寻目标转向可能位于码头更深处油库区的燃油,陈大发发现她原先的狙击点视野出现了盲区。油库的位置被大量的集装箱遮挡,无法有效覆盖。
她迅速观察四周,目光锁定在了码头中心区域那台巨大的龙门吊上。它的驾驶室高悬在半空,视野极其开阔,几乎可以俯瞰整个码头,包括远处的油库区和那条至关重要的大桥。
“尼克,我需要转移阵地。现在的点看不到油库。”陈大发一边收拾她的m110狙击步枪和装备,一边通过耳机通报。
“转移?你去哪儿?”尼克的声音带着一丝关切。
“那个龙门吊,驾驶室。”陈大发言简意赅。
“喂!你小心点!”尼克立刻提醒,语气严肃起来,“那玩意儿可不好爬!而且万一上面有‘东西’怎么办?”他担心的不仅是丧尸,还有可能存在的结构安全问题。
“知道。侦查过了,上面是空的,下面丧尸清理得差不多。结构看起来还行,总比待在下面被包围强。”陈大发检查了一下腿侧mp22手枪的弹匣——这把配备了消音器和红点瞄准镜的小巧武器是她近身自卫的首选。她将m110背好,深吸一口气,如同灵巧的山猫般从隐蔽点跃出,朝着龙门吊的基座快速奔去。
通往龙门吊的路线上确实只有零星几只丧尸,都被她或用mp22精准点杀(“噗噗”的枪声轻微而致命),或利用集装箱的阴影灵活避开。mp22的.22LR子弹虽然威力远不如步枪弹,但在近距离射击头部时,同样能有效致命,且噪音更小。
就在她即将接近龙门吊基座时,需要跨越一处因爆炸或撞击形成的、堆满碎砖烂瓦的障碍物。陈大发助跑几步,纵身一跃!然而,落地时脚下的一块石头突然松动,她只觉得右脚踝传来一阵剧痛,“哎哟!”一声痛呼,整个人摔倒在地。
“大发!怎么了?!是不是被咬了?!”尼克在耳机里听到她的痛呼,声音瞬间绷紧,充满了真实的担忧。他几乎要抓起机枪冲过去。
陈大发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抱着脚踝,吸着冷气,带着哭腔骂道:“咬你个鬼!是扭到脚了!疼死我了……”
听到是扭伤而非被咬,尼克明显松了口气,但紧接着,调侃的本性又暴露了出来:“哈哈哈……吓我一跳!你说你,平时蹦跶得挺欢,关键时刻掉链子。怎么样,还能动吗?要不要哥哥我来背你?”
“滚蛋!谁要你背!”陈大发恼羞成怒,忍着剧痛,尝试站起来,但右脚一沾地就钻心地疼。她咬着牙,一瘸一拐地挪到龙门吊的钢架旁,开始徒手向上攀爬。冰冷的钢铁硌着手心,每向上一步,脚踝都传来抗议的刺痛,汗水很快浸湿了她的额发和后背。这段平日里或许不算太难的攀爬,此刻变得异常艰难漫长。
当她终于气喘吁吁、几乎脱力地爬进驾驶室时,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只剩下半口气了。驾驶室里布满灰尘,但视野果然极佳。她顾不上休息,立刻架起m110,调整狙击镜,开始扫描整个码头,特别是油库方向。
“喂,我说大发,”尼克欠揍的声音又适时地在耳机里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戏谑,“你爬那么高,万一又摔下来……你前面那俩‘安全气囊’……嗯,毕竟是人造的,缓冲效果应该不错吧?不过质量过关吗?不会压爆了吧?”
陈大发气得差点把狙击枪扔下去砸他,对着麦克风就是一顿输出:“尼克你个王八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再废话信不信我一枪打爆你的嘴巴?!老娘这是……呸!我跟你讨论这个干嘛!看好你的桥!”
两人在耳机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的互怼,但这看似紧张的争吵,反而冲淡了些许末日背景下沉重的压力,透露出战友间特有的信任和轻松。
考察船在ladatcha号上卸载完食物后,再次靠拢码头,这次船上堆满了空的油桶和各种可以用来盛装液体燃料的容器。陆明锐和苏澜跳上岸,神情凝重。
“大发,尼克,我们到了。准备去油库。”陆明锐通报情况,“我们打算把考察船直接开进港口内侧,靠近船舶加油站,这样装油能快很多。”
陈大发从高高的龙门吊驾驶室望下去,看到了船上那些空油桶:“看到了。这要是能装满一船,够ladatcha烧很久了。”充足的燃油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极寒中,他们能保持动力和温暖,这是生存的基石。
但问题随之而来。苏澜提出了最关键的一点:“使用船舶加油站,就必须启动加油机,那个噪音……恐怕会传得很远,很可能惊动海湾对面城镇里的尸潮。”
这个问题让通讯频道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清楚,巨大的噪音就像一块扔进死水里的石头,必然激起无法预料的涟漪。
这时,胡萝卜冷静的声音介入了讨论,它一直在通过 ladatcha 号的传感器和有限的远程信号监测着环境:“分析建议:船舶加油站启动噪音预计可达85-100分贝,在目前静风环境下,传播距离超过五公里。基西拉镇丧尸密度模型预测,有高达73.8%的概率会引发大规模尸潮向码头方向移动。风险评估:高。”
胡萝卜用数据和概率,将潜在的危机具象化,让决策更加清晰,也更加沉重。
陆明锐沉思片刻,做出了决断:“胡萝卜的分析没错,太冒险了。我们不能把撤退的路堵死。这样,我们先不去动加油站。尼克,大发,你们继续掩护。我和苏澜先用便携油泵,把能找到的车辆、储油罐里的油抽出来,集中到码头上。我们优先把其他物资,比如木柴,碳,羽绒服,尤其是防寒装备,尽快运回船上。最后,如果时间允许且情况可控,我们再考虑是否冒险使用加油站,或者就直接带着收集到的散装油撤离。”
这个方案相对稳妥,优先确保基本物资,将风险最高的行动放在最后,保留了灵活性。
“同意。”苏澜立刻表示支持。
“明白,这样更安全。”陈大发从狙击镜后回应。
“没问题!你们放心搜,大桥有我!”尼克也干劲十足。
计划已定,行动继续。陆明锐和苏澜再次投入紧张的搜寻工作,这次的目标是燃油和保暖物资。高处的陈大发忍着脚踝的疼痛,全神贯注地提供着远程掩护,每一次m110的低沉咆哮,都意味着一个潜在威胁被无声清除。尼克则像一尊门神,牢牢守望着通往死亡城镇的大桥。
夕阳缓缓沉向海平面,将天边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这美景之下,基西拉岛码头上,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与死亡共舞的物资抢夺战,进入了更加紧张、更加关键的阶段。每一次油桶被注满,每一件防寒服被找到,都为他们赢得了一分钟在即将到来的极寒地狱中生存下去的资本。而遥远的北方,那股致命的寒流,正以惊人的速度,悄然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