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皇帝的首肯,林潇潇开始着手她的“小范围试点改革”。她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宫中部分低值易耗品,如宫女太监所用的普通胰子、头油、扫帚等物件的采购与分发。
这类物品用量大,油水薄,不易引起高位妃嫔和内务府大佬们的注意,但恰恰与底层宫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成效也最容易显现。
以往,这些物品由内务府统一采购,按各宫人头定额分发。但其中猫腻甚多,采购价格虚高,分发过程中克扣、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底层宫人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林潇潇没有贸然触动采购环节,那牵扯利益太广。她先从分发环节入手。她选定了几处位置偏远、人员构成相对简单的宫苑(包括她自己的碎玉轩)作为试点。
她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按需申领、公开公示”流程。各试点宫苑每月根据实际需求上报用量,由该宫首领太监或掌事宫女核实后,向内务府申领。内务府发放时,需在宫苑内张贴公示,写明清领物品、数量、规格。同时,她引入了一个“匿名投匮”的小箱子,宫人若对发放物品质量、数量有异议,可匿名投书。
此举一出,试点宫苑的底层宫人最初是观望,不敢相信。但当他们发现第一次申领的胰子比以往更耐用,头油不再有刺鼻的怪味,并且数量足额,无人敢克扣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那匿名箱子起初空空如也,后来也开始收到一些反映其他宫苑问题的投书,虽然林潇潇权限之外暂无法解决,但至少信息渠道打通了。
消息很快在其他宫苑传开,未被选中的宫人羡慕不已,纷纷打听何时能推广。林潇潇在底层宫人中的声望再次悄然提升。
然而,改革必然触动旧有利益。内务府中那些靠着克扣、吃回扣中饱私囊的中下层管事,对林潇潇此举恨得牙痒痒。虽然试点范围小,损失不大,但他们害怕这是开端,一旦推广,他们的财路就断了。
这些人不敢明着对抗有皇帝口谕的林潇潇,便开始暗中使绊子。或是拖延试点宫苑的物资发放,或是在配送的物品中混入少量次品,或是散布流言,说林婉仪此举是为了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这日,林潇潇正在查看试点宫苑送来的月度反馈,槿汐进来禀报,神色有些气愤:“娘娘,咱们碎玉轩这个月申领的扫帚,有一半是次品,枝条松散,根本不能用!内务府那边说是库存紧张,暂时只有这些。”
林潇潇放下手中的纸张,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丝“果然来了”的神情。她早就料到会有人按捺不住。
“知道了。”她淡淡应了一声,“把次品扫帚都收拾好,登记在册。去请内务府负责此事的张管事过来一趟,就说本宫有事请教。”
那张管事是个滑不溜手的老油条,被传来碎玉轩,心中虽惴惴,但面上却堆满笑容,一进门就喊冤:“婉仪娘娘明鉴!实在是库房存货不足,下面的人办事不力,这才混了些次品进来,奴才一定严加管教!绝非有意怠慢娘娘!”
林潇潇看着他表演,也不动怒,只让人将那次品扫帚抬上来,平静地问道:“张管事,依你看,这批扫帚,符合宫用物资的规制吗?”
张管事支支吾吾:“这个……偶尔有些瑕疵,也是在所难免……”
“哦?”林潇潇拿起一把,轻轻一抖,枝条簌簌落下,“这叫做‘偶尔瑕疵’?本宫记得,宫规第七章第四十二条写明,内务府供给各宫用度,需保质保量,不得以次充好。违者,管事杖责二十,罚俸三月。张管事,你是老人了,这规矩,应该比本宫熟吧?”
张管事脸色一白,没想到林潇潇对宫规如此熟悉,连具体条款都记得!
“娘娘恕罪!奴才……奴才这就去查!定给娘娘一个交代!”他连忙磕头。
林潇潇语气依旧平和:“交代自然是要的。不过,本宫今日请张管事来,并非只为这几把扫帚。本宫是想问问,这试点改革的旨意,是皇上亲口应允的。如今有人阳奉阴违,克扣物资,散布流言,你说,这是针对本宫呢,还是……对皇上的旨意有所不满?”
她轻轻巧巧,将一顶“对皇上旨意不满”的大帽子扣了下来!
张管事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奴才不敢!奴才万万不敢啊!娘娘明鉴!这……这一定是下面的人糊涂!奴才回去一定严查!严查!”
“很好。”林潇潇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那本宫就等着张管事的‘严查’结果。若是查不清楚,本宫只好去回禀皇上,请皇上派更能干的人来管这事了。”
张管事连滚爬爬地退了出去,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林潇潇看着他狼狈的背影,知道这次敲山震虎,至少能暂时让那些小鬼安分一段时间。她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必须让他们知道,她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改革的步伐,必须稳步推进,在立威与平衡之间,找到那条艰难的道路。这一次小小的交锋,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