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冰雪覆盖了安澜城内外,却也仿佛将之前的战火与纷争一同冻结。在赵轩“深耕固本”的方略下,黑风同盟迎来了难得的一段平稳发展期。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外部军事威胁和诡异事件的干扰,整个势力如同蛰伏的巨兽,全力消化着之前的积累,积蓄着更为深厚的力量。
城守府内,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赵轩与张诚、周福等人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安澜城及周边地域的沙盘,商讨着来年开春的发展规划。沙盘比之前精细了许多,山川河流、村镇田亩、甚至主要道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是王老五的斥候队历时数月辛苦测绘的成果。
“大人,今冬雪水充沛,开春后墒情定然不错。”张诚指着沙盘上城西的大片区域,“这片缓坡地,去岁已初步清理,今春可全部垦为良田。若都能种上‘安澜一号’稻种,预计可增收稻谷不下五千石。”
赵轩点点头,目光却落在沙盘上蜿蜒的河流上:“水利是关键。去岁修的主渠只能覆盖城东和城南,城西这片地,灌溉仍是不便。周福,水利工程司那边,新式水车的仿制进展如何?”
周福连忙回道:“回大人,工匠营几位老匠人带着徒弟,根据大人提供的简图和原理,反复试验,已打造出三架小型翻车(即龙骨水车),效果不错,能将河水提上近一丈高的坡地。开春化冻后,即可在城西河边架设。若此法可行,明年便可尝试建造更大型的,灌溉效率将大大提升。”
“好!”赵轩赞许道,“农事乃根本,水利更是命脉。此事要抓紧。另外,畜力依旧短缺,要鼓励民间蓄养,官府可提供部分幼畜借贷,待成年后分期偿还。”
“属下明白。”张诚记下。
这时,周福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大人,还有一喜事。工匠营那位从南边逃难来的老铁匠,带着几个徒弟,根据您上次提及的‘弯曲犁辕’的想法,反复琢磨,竟真的打制出了一种新式犁!试用之下,比直辕犁省力近三成,且更易转向,尤其适合我们这边地块相对零散的情况!”
“哦?曲辕犁造出来了?”赵轩眼中一亮。这是他根据前世模糊记忆提出的一个概念,没想到真被工匠实现了。这无疑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进步!“重赏那位老铁匠和他的徒弟!将此犁定为‘安澜犁’,全力推广制造,优先配备给垦荒的流民和军属!”
“是!”周福应道,心中对赵轩这种总能提出奇思妙想却又切合实际的能力愈发佩服。
军事方面,李大牛的整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利用冬季休整期,他对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整编和强化训练。黑风同盟的军事力量被正式命名为“安澜军”,下辖三都战兵(黑风老营为第一都,帝国新兵及部分精锐为第二都,整训后的原降卒为第三都),一都辅兵(负责辎重、工事),以及独立的斥候队和规模扩大的净邪司(虽暂无邪异事件,但玄影坚持进行基础训练和知识普及)。总兵力维持在八百人左右,数量增长不大,但纪律性和战术协同性有了质的飞跃。李大牛还根据实战经验,简化了旗号与鼓令,使得指挥更加高效。
王老五的斥候队职能进一步扩展,除了军事侦查,也开始有意识地绘制更精细的地图,记录各地物产、人口流动等信息,一个雏形的参谋和情报体系正在形成。同时,派往更远方向的暗探也传回了一些零散却重要的消息:
东南方向,赤眉神军的内乱似乎有平息的迹象。一股以原河间府副将为核心、较为务实的力量逐渐占据了上风,开始整肃内部,恢复秩序。但他们似乎暂时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巩固河间府核心区域及应对更东面其他割据势力上,对安澜城方向采取了守势,仅在边境要隘增兵防守,并无南下迹象。这无疑为安澜城赢得了更宝贵的喘息时间。
北山方向,依旧死寂。净邪司定期远距离监测,确认矿洞深处的邪异能量波动处于历史最低点,仿佛彻底沉睡。但玄影警告,这种沉寂并非好事,可能意味着那邪物在积蓄力量,或有其他变故,绝不能掉以轻心。
而最让赵轩关注的,是来自南面的消息。通过烈酒贸易建立起来的商路,周福的人接触到了一支从更南方、穿越了混乱区域而来的大型商队。这支商队背景复杂,但货物齐全,尤其带来了安澜城急需的优质铁料、少量珍贵的盐块,以及一些南方特产。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外部世界的模糊信息:大燕朝廷在南方似乎稳住了阵脚,正与几个实力强大的藩镇对峙;西边有流寇大军席卷数州;而东南沿海,则有传闻中的“海商”势力活动,拥有奇特的技艺和宝物。
这些信息虽然零碎,却让赵轩意识到,河间道乃至整个北方的混乱,只是这个庞大帝国崩塌的一角。外面的世界,更加广阔,也更加复杂。
“大人,那商队首领私下透露,他们并非单纯行商,背后似乎有某个南方势力的影子,有意寻找北方的‘合作者’。”周福低声汇报,“他们对我们产的烈酒极为感兴趣,愿意用高出市价三成的铁料和盐来交换,并且暗示,如果合作深入,甚至可以提供一些……‘特别’的东西。”
“特别的东西?”赵轩眉头微挑。
“比如,更精良的兵器铠甲图纸,甚至……可能包括弩的制造技术。”周福的声音压得更低。
弩!赵轩心中一动。安澜军目前远程火力主要依靠猎弓和少量缴获的劣弩,若能大规模装备制式弩,战斗力将提升一个档次。但南方势力此时伸出橄榄枝,目的绝不单纯,很可能是想在北地扶植代理人,或者单纯进行利益交换。
“此事需谨慎。”赵轩沉吟道,“可以继续交易,用烈酒换铁料和盐,这是互惠互利。但关于更深层次的合作,尤其是涉及军械技术,必须摸清对方底细,不可轻易答应。让王老五的人,想办法从商队伙计口中套取更多关于他们背后势力的信息。”
“是。”周福领命。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安澜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新垦的田地里,农人们吆喝着牲口,拖着新式的“安澜犁”翻耕土地,播种希望。河边的水车吱呀呀地转动,将清澈的河水引向坡地。工匠营里炉火熊熊,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不仅打造农具兵甲,也开始尝试烧制更耐用的砖瓦,为将来建设更坚固的房屋做准备。学堂里孩童的读书声更加响亮,医馆救治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集市比冬日热闹了许多,周边村落的百姓甚至更远地方的小商贩开始汇聚于此,用粮食、山货、手工制品交换烈酒、盐铁或铜钱。一种久违的、名为“秩序”和“生机”的气息,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悄然弥漫开来。
系统界面上的数据持续向好:
【安澜城(繁荣的县城)】
人口:约13,500人(民心:安定\/拥戴)
治安:80\/100(良好)
繁荣度:65\/100(初步繁荣)
军队:安澜军(战兵600,辅兵200),训练度:精锐(初级)。
这一日,赵轩在李大牛和一小队亲兵的护卫下,巡视春耕情况。看着田间地头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听着远处工匠营传来的富有节奏的打铁声,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就是他想要守护的东西。
“主公,如今我军兵精粮足,民心归附,是否……可以考虑向外拓展了?”李大牛看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征战的光芒。在他看来,固守一城终究格局太小。
赵轩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大牛,根基未稳,不可轻动。你看这安澜城,如今虽好,但犹如一棵新栽的树,根系还未扎深。贸然扩张,若遇风雨,极易倾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这棵树的根扎得更深,更广。待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之时,方可迎风而立,甚至荫庇一方。”
他指着远处正在修建的水渠和更远处隐约可见的、计划中要建立的烽火台和哨卡,说道:“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着安澜一城。要将周边适合耕种的土地、险要的关隘、乃至那些愿意归附的村落,都牢牢掌控在手,连成一片。这才是真正的根基。”
李大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更擅长冲锋陷阵,但对赵轩的战略眼光,他向来信服。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从官道方向疾驰而来,是王老五派出的斥候。
“报——盟主!紧急军情!”斥候飞身下马,气喘吁吁,“南边五十里外,发现大规模流民潮!人数恐有数千之众,正沿着官道向北涌来!其后方……似乎有乱兵追赶!”
大规模流民?乱兵追赶?
赵轩眉头瞬间皱起。安澜城刚刚获得的平静,恐怕又要被打破了。这突如其来的流民潮,是危机,还是……机遇?
他望向南方,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乱世的波澜,永远不会真正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