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谷的共生花田,在清晨第一缕阳光里炸开了锅——往日只开金、红、蓝三色的共生花,竟有几株冒出了第四种颜色:莹白的花瓣边缘裹着淡淡的光,像沾了灵脉核心的灵气,风一吹,花瓣上的光就顺着灵脉纹路往远处飘。
“是灵脉共振的征兆!”阿蛮蹲在花田边,指尖刚碰到莹白花瓣,就感觉一股温和的灵气顺着指尖流进身体,与药囊里的醒魂藤产生了共鸣,“禁卷里说,灵脉彻底稳定后,会进入‘共振期’,这时所有灵脉节点会相互呼应,只要引导得当,能让大荒的灵气再强一倍!”
阿渊捧着灵脉仪赶来,屏幕上的波动曲线呈完美的正弦波,每个峰值都对应着一朵四色共生花:“共振期只有七天,需要去大荒的四个灵脉主节点——落星谷、断脉崖、地脉窟、蚀骨祠,引导灵气汇聚,不然共振会自行消散,甚至可能紊乱灵脉。”
陆行川看着田埂上蹦蹦跳跳的小阿木,他正小心翼翼地护着一朵四色花,生怕被风吹坏:“这次带上小阿木,他的混血血脉能更好地衔接三族灵气,而且……他也该看看大荒各处的三族聚居地了。”
当天下午,五人带着三族的灵脉工匠出发。第一站是落星谷,归墟铃的诞生地。谷内的忆镜旁,四色共生花的光与忆镜产生了共鸣,镜中映出大荒各地的灵脉节点,像星星一样闪烁。阿渊将归墟铃挂在忆镜中央,银白铃音响起,镜中的光点瞬间连成线,指向断脉崖的方向。
“落星谷的灵气够了,下一站断脉崖!”墨骨收起禁卷,翻出提前画好的灵脉节点图,“断脉崖之前灵脉断裂过,需要用焚焰铃的火灵之力温养。”
抵达断脉崖时,夕阳正挂在崖边,将云海染成金红色。断脉崖的灵脉节点旁,几株灵脉草正蔫蔫的——这里的灵气果然不足。陆行川举起镇渊杖,将焚焰铃的红光引向节点,阿蛮则撒下混合了四色花汁的种子,种子落地即生,藤蔓缠绕着节点,将火灵之力缓缓导入灵脉深处。
“快看!节点亮了!”小阿木指着节点中央,那里正泛起莹白的光,与落星谷的光点呼应,“像星星连起来了!”
第三站地脉窟的节点最顺利。地脉窟的灵脉之根刚被净化不久,灵气充沛,阿渊只用灵脉术引导,再配合寒渊铃的水灵之力,节点就瞬间与前两个节点共振,洞窟内的岩浆都泛起了莹白的光,温顺得像溪流。
最后一站蚀骨祠,却遇到了小插曲——祠内的灵脉节点被一层薄灰覆盖,灵气流动缓慢。墨骨念起蚀骨族的护林咒,骨杖的黑光扫过节点,灰尘尽数散去,阿蛮则将醒魂藤缠在节点上,藤蔓的绿光与节点的莹白光交织,终于让第四个节点也加入了共振。
当四个节点的光连成环,大荒的天空突然泛起淡淡的莹白,灵脉谷的共生花田瞬间开满了四色花,风里都带着灵气的清香。五人站在蚀骨祠的灵脉柱前,看着远处天空中连成环的光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共振成功了!”阿蛮举起手中的四色花瓣,花瓣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以后大荒的灵气会越来越足,灵脉草会长得更快,共生花也会开遍每一处灵脉!”
返程途中,他们路过一处三族聚居的小村落——人族的屋舍旁种着蚀骨族的灵脉树,渊族的帐篷外摆着人族的陶罐,孩子们围着阿木手里的四色花,叽叽喳喳地问着来历。村落的长老笑着递来刚烤好的饼:“自从三族和解,我们这里就再也没缺过灵气,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回到灵脉谷时,三族的族人早已在谷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立刻欢呼着围上来。阿蛮将四色花的种子分给大家,阿渊则在灵脉核心旁立起一块石碑,刻上“灵脉共振,三族共生”八个字。
当晚的篝火宴上,陆行川举起酒杯:“这次灵脉共振,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以后每年灵脉共振期,我们都一起去引导灵脉,让大荒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和平。”
墨骨点点头,将禁卷放在石碑旁:“我会把这次的经历补进禁卷,让后代知道,三族同心,能创造多少奇迹。”
阿蛮看着小阿木和孩子们在花田里追逐,手里还攥着四色花的花瓣,轻声说:“以后,这些孩子会带着共生的信念,继续守护这片大荒。”
夜色渐深,五枚守灵铃的铃音与灵脉共振的嗡鸣交织,在灵脉谷的夜空中回荡。灵脉核心的光芒里,四色共生花的影子缓缓流动,像在记录着三族羁绊的每一个瞬间。
而在大荒最边缘的一处灵脉节点旁,一株刚发芽的灵脉草上,沾着一丝来自灵脉共振的莹白灵气,草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远方的灵脉谷,传递着守护与希望的信号——这场关于爱与羁绊的守护,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