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的阳光把晒谷场烤得发烫,可今年的场院格外安静——老式脱粒机的轰鸣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台银灰色的智能设备,正有条不紊地吞吐着金黄的麦穗。
李大叔蹲在智能筛选机旁,看着麦粒从传送带滑过,机器上的摄像头瞬间识别出瘪粒和杂物,吹风口精准地将它们吹进废料箱。“这玩意儿比人眼尖多了!”他抓起一把筛选后的麦粒,饱满得像小元宝,“往年雇人挑杂质,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还总有漏网的瘪粒。”
张技术员正在调试旁边的测产终端,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数据:“李大叔家这亩麦,千粒重45.2克,含水量13.5%,亩产预计1280斤,比去年增产15%。”他指着屏幕上的麦穗图像,“系统分析了麦穗密度和颗粒饱满度,这数据比估产准多了。”
王婶推着满车麦穗过来,智能称重仪自动抬起感应板,车刚停稳,屏幕就显示“286.5公斤”。“不用弯腰抬秤了,这机器比俺家老头子还贴心。”她笑着说,手机上同时收到一条信息:“您本次送粮286.5公斤,等级一级,已计入您的个人账户。”
场院角落的烘干仓正呼呼运转,刚收的湿麦送进去,出来就是干爽的成品粮。张技术员点开仓体控制屏:“这是智能温控,根据麦粒湿度自动调节温度,既不会烘焦,又能省电。往年晒麦看天吃饭,遇着连阴雨,麦粒发芽损失可大了,现在有这仓,啥天气都不怕。”
几个年轻人围着数据看板讨论得热闹。“你看东边地块的麦,千粒重比西边高2克,说明那边的肥料配方更合适。”“咱把这些数据记下来,明年按这配方施肥,肯定能多收!”电子屏上,不同地块的产量、品质数据用彩色柱状图展示,哪块地长得好、为啥好,一目了然。
李大叔看着自家麦子的测产数据,又点开手机里的“智慧农业”App,里面存着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记录:哪天浇的水、施的肥,甚至连病虫害防治的时间都有。“以前种麦凭老经验,现在手机上一点,就知道该咋管,这才叫省心。”
傍晚,最后一车麦子处理完毕,张技术员汇总数据:“今年全场麦子平均亩产1250斤,比去年增产12%,杂质率从往年的3%降到0.5%。”村民们凑过来看,屏幕上的总产量数字红得亮眼,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场院的灯光亮起来,照在智能设备上,反射出金属的冷光,却暖了庄稼人的心。李大叔拍着张技术员的肩膀:“这数据麦场,收的不光是麦子,更是咱庄稼人的底气啊!”
夜色里,智能烘干仓还在低鸣,将丰收的喜悦慢慢烘干、储藏,变成账面上实实在在的数字,和村民们眼里藏不住的笑意。
夜幕像一块浸了墨的布,慢慢盖住村庄,只有村口的路灯和各家窗户透出的微光,在黑暗里缀出零星的点。
“咔嗒”,李大叔按下手电筒开关,光柱刺破夜色,照向村西的田埂。他手里攥着个巴掌大的终端,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光点——那是地里传感器的位置,“今晚得去看看灌溉系统,白天报了个‘压力异常’,别是管道堵了。”
刚走出村口,迎面撞见抱着设备箱的张技术员:“李叔,我正找你呢,南边的传感器也不对劲,数据波动得厉害。”张技术员调出屏幕,上面的曲线像被风吹乱的线,“怀疑是线路受潮,得去排查。”
两人结伴往田里走,手电筒的光在田埂上晃出长长的影子。李大叔的终端突然“嘀”了一声,弹出条提示:“3号田土壤湿度低于阈值,需补水。”他点开详情,眉头皱起:“怪了,下午刚浇过,怎么会缺水?”
张技术员凑过去看:“可能是传感器故障,也可能是管道漏水。”他打开设备箱,拿出检测仪器,“我去测线路,您去看看灌溉阀?”
李大叔点点头,光柱转向田边的控制阀。走到近前才发现,阀门旁的泥土有点反常的湿,用脚踩了踩,果然软乎乎的——水下渗得比别处快,八成是管子裂了。他掏出手机,点开“农田管家”App,对着阀门拍了张照,上传故障位置:“报个维修单,明天让师傅来修。”
(远处突然传来“窸窣”声,光柱扫过去,是两个身影蹲在4号田埂上,手里的设备正对着稻穗。)
“是小陈他们?深更半夜不睡觉,在田里干啥?”李大叔压低声音。
张技术员调亮设备屏幕:“看他们的操作,像是在采集夜间生长数据。现在的年轻人,研究起作物的‘作息’来,比盯手机还上心。”
光柱下,小陈和同伴正用红外仪扫描稻穗,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稻粒的饱满度变化:“凌晨两点,灌浆速度果然比白天慢30%,这数据太关键了!”同伴兴奋地记着笔记,“明天把夜间温控调一下,说不定能提高饱满度。”
李大叔看着他们专注的样子,嘴角撇了撇却没说啥——去年小陈他们用夜间数据调整种植方案,稻子确实比往年饱满,这是实打实的效果。
张技术员的终端突然发出急促的“嘀嘀”声,屏幕上3号田的光点变成红色:“不好,传感器离线了!”两人赶紧往3号田跑,光柱劈开黑暗,照见传感器的线被田鼠咬断了,断头处还挂着点鼠毛。
“这小东西,净添乱。”李大叔骂了句,蹲下身帮张技术员接线,手指被线茬划破也没在意。张技术员剥开线皮,对接、缠绕、包绝缘胶带,动作麻利:“接好就能用,数据能自动补传,丢不了。”
(接完线,终端屏幕慢慢亮起绿色,丢失的曲线重新续上,像断了的线被小心接起。)
往回走时,田埂上的路灯忽明忽暗,李大叔看着终端上恢复平稳的曲线,突然说:“以前觉得夜里巡田是瞎折腾,现在才明白,这黑夜里藏着不少庄稼的‘悄悄话’呢。”
张技术员笑了:“可不是嘛,数据连着网,光跟着人,再黑的夜,咱心里也亮堂。”
手电筒的光柱在田埂上蜿蜒,像条发光的蛇,缠起散落的星光、跳动的数据,还有庄稼人夜里不歇的心思。远处的机房里,服务器的风扇低鸣,储存着千万条数据,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兜住了这片土地的日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