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陆延的邮箱弹出一封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邮件。主题栏写着:“关于合作开展‘数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函”。他点开邮件,苏星晨凑了过来,两人看完后相视而笑——三年前提交的合作申请,终于有了回音。
一周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里,陆延正在做项目演示。屏幕上,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在数字技术下缓缓“动”了起来。“我们用3d扫描和AI修复技术,不仅还原了壁画的色彩,还根据历代文献复原了已经模糊的舞姿。更重要的是,通过区块链,我们把修复过程、专家论证全部上链,确保数据的可信度。”他操作鼠标,画面切换到一个虚拟展厅,“这是我们为全球中小学生设计的‘云端石窟’,学生可以‘触摸’壁画,甚至‘参与’修复,理解文化保护的意义。”
教科文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安娜频频点头:“你们的模式很有创新性。我们正想在非洲推广数字文化保护,那里有太多部落文化因为缺乏记录正在消失。”
回国后,“星辰延梦”立刻组建了跨部门的“全球文化保护团队”。人类学专业出身的研究生小林主动请缨:“我去非洲!我研究过马赛族的口头史诗,他们的故事都是靠长老记忆传承的,现在年轻人都去城市了,再不加紧记录就没了。”
与此同时,陈默的技术团队正在和意大利一家科技公司合作。“他们的全息投影技术世界领先,”陈默在视频会议里说,“我们计划联合开发‘文化穿越剧场’——游客在罗马斗兽场的全息场景里,既能看到角斗士的对决,又能听到中国汉代史学家对‘战争与和平’的评论,实现跨时空的文化对话。”
在拓展业务边界方面,林溪带着团队拜访了一家老字号文房四宝店。“老板,我们想合作开发‘数字文房’,”她递过样品,“这支毛笔里有传感器,能记录运笔的力度、角度,连接App后,能生成书法分析报告,还能让千里之外的书法家用全息投影‘手把手’教。”老板接过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星辰”二字,App立刻显示:“您的横画略平,可参考颜真卿《多宝塔碑》的起笔角度……”
“星梦文化精品店”的筹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计师小张正对着一堆草图发愁:“怎么把‘文化’和‘实用’结合起来?”苏星晨拿起一个马克杯,杯身上印着《千里江山图》的局部:“你看,杯底藏着一个二维码,扫码就能听故宫专家讲这幅画的颜料秘方。我们卖的不是杯子,是‘可触摸的文化’。”
金融合作方面,周明和一家银行的负责人相谈甚欢。“‘文化分期’这个概念很好,”银行经理说,“家长可以分期购买‘星梦学园’的年度课程,孩子学完后如果通过文化等级考试,我们还能返还部分利息。这既减轻了家长负担,又激励了孩子学习。”
这天晚上,陆延在办公室整理合作协议,从非洲的部落文化记录,到欧洲的全息剧场,再到国内的数字文房……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勾勒出一个跨越国界的文化网络。苏星晨端来一杯茶:“还记得我们刚创业时,只想做好一个小小的文化园吗?”
陆延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笑了:“因为文化本就没有边界。我们要做的,就是搭一座桥,让不同的文化能在这座桥上相遇、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