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那番如同冰山倾轧般冷酷无情的揭露,在杨泽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呆坐在那里,脸色苍白,嘴唇失却血色,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脑海中,那个自幼耳熟能详的浪漫传说彻底崩塌,碎片之下显露出的,是血淋淋的绑架、剥削和冷酷的惩罚。巨大的认知冲击让他一时难以消化,只觉得胸口发闷,呼吸都带着一股冰碴子的寒意。
殿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玉兔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沉重,将身子蜷缩得更紧,连耳朵都耷拉了下来。唯有杨戬,依旧坐得笔直,玄色的身影在明珠光辉下仿佛一座亘古不化的冰雕,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锐利地洞察着杨泽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从最初的震惊、难以置信,到随后的恍然、愤怒,再到此刻弥漫开来的沉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杨戬知道,这剂“猛药”已经起了作用。他看到杨泽眼中那份属于孩童的、对世界不设防的天真光芒,正在被一种更复杂、更清醒的认知所取代。这过程或许痛苦,但在这危机四伏的天庭,却是必要的成长。
良久,杨戬周身那迫人的凛冽气势稍稍收敛了些许,如同暴风雪后短暂的平息。但他开口时,语气依旧带着司法天神特有的、不容置疑的严肃,每一个字都清晰而沉重:
“现在,”他的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杨泽脸上,“你可知,那天河畔的水晶,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他没有等待杨泽回答,便自问自答,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那便是触犯天条、觊觎仙神、扰乱三界秩序者,所需付出的代价。那水晶,不仅是囚禁肉身的牢笼,更是警示众生的界碑。”
他微微停顿,让这句话的分量充分沉淀到杨泽心中,然后才继续道,语气中带着一种阐述宇宙法则般的平静与冷酷:“仙凡有别,并非一句空谈,更非出于仙神傲慢。仙神寿元悠长,动辄千年万载,拥有移山倒海、影响自然轮回之力。若个个都似那牛郎般,或因一己私欲,或因所谓‘情爱’,便可肆意下凡,与凡人婚配结合,干预凡间运数,你可知会引发何等后果?”
杨戬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望向了那浩瀚无垠的三界六道:“凡间王朝更迭,生灵繁衍,自有其因果规律。仙神之力介入,轻则扰乱一地气运,重则可能引发生灵涂炭、秩序崩塌之祸。今日张三思凡,明日李四下界,后日王五亦要效仿,三界纲常何在?天道平衡何存?届时,混乱将起,受苦的终究是那亿万懵懂无知的苍生。”
他的话语,将“天条”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提升到了维护三界稳定、庇护天下苍生的宏大高度。这不再是简单的禁欲规条,而是维系整个宇宙脆弱平衡的基石。
“王母娘娘统御女仙,执掌天条律例,其所思所虑,远非寻常仙神所能企及。”杨戬的语气中,难得地带上了一丝几不可察的、近乎理解的意味,虽然这理解依旧包裹在冰冷的理性之中,“她所行之事,或许在外人看来不近人情,冷酷严苛。但坐在那个位置上,维系三界平衡,其背后所需承担的重压与不得已的苦心,又岂是那些只知吟风弄月、妄议是非者所能知晓万一?”
这番话,杨戬说得缓慢而清晰。他不仅仅是在向杨泽解释牛郎织女事件的本质,更是在借此机会,为他勾勒出天庭权力结构的冰山一角,以及运行于其中的、冰冷而强大的规则逻辑。
而杨泽,并非愚钝之辈。最初的震撼过后,舅舅话语中那隐晦却无比清晰的弦外之音,如同冰锥般刺入他的心中,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触犯天条的下场——那冰冷的水晶碑,那永恒的痛苦封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仙凡结合的禁忌——这七个字,像一把重锤,狠狠敲击在他的灵魂上。他的母亲,三圣母杨婵,不正是因为与凡人父亲刘彦昌结合,才被……压在华山之下吗?
舅舅此刻提及此事,绝非偶然!他是在用牛郎织女这个血淋淋的案例,再次向他强调天条的残酷无情,提醒他自身处境的特殊与危险!他是一个仙凡结合诞下的孩子,他的存在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天条的一种“见证”甚至是“挑衅”。舅舅将他带回天庭,以“故人之子”的名义庇护下来,需要顶着多大的压力?需要多么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视线?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他之前只觉得舅舅执法严厉,对自己却多有回护,甚至纵容。现在他才恍然意识到,那份回护之下,隐藏着的是何等如履薄冰的谨慎!舅舅每日身居司法天神之位,执掌刑律,铁面无私,可回到这神殿之中,却要面对着自己这个“天条禁忌”的产物……舅舅的内心,究竟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与矛盾?
自己白日里还跟着哪吒四处疯跑,闯些不大不小的祸事,虽然舅舅每次都看似轻描淡写地处理了,但谁能保证,不会有人借此做文章,深究自己的来历?若是自己的真实身份曝光,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更会连累舅舅,让他“刚正不阿”的司法天神形象崩塌,甚至可能引来更可怕的后果!
想到此处,杨泽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杨戬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那里面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悲凉的平静。舅舅什么都明白,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点醒自己,保护自己。
一种混合着后怕、感激、愧疚和骤然增长的责任感的复杂情绪,汹涌地充斥了杨泽的胸腔。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凭着一点小聪明和舅舅的庇护,就无所顾忌了。他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谨慎,要学会在这个规则森严的世界里隐藏自己,保护自己,也……尽量不要给已经承受了太多的舅舅,再增添额外的麻烦。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从玉凳上站起身。这一次,他没有再使用亲昵的“舅舅”称呼,而是微微垂下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明显敬畏和顺从的姿态,恭敬地、清晰地低声回应道:
“师尊,弟子……明白了。”
这一声“师尊”,喊得无比郑重。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转换,更是一种态度的表明,一种对舅舅良苦用心的领会,也是一种对自己未来行为的承诺和约束。
“以后……”杨泽的声音依旧有些低哑,但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坚定,“弟子会谨记师尊教诲,恪守天规,行事必三思而后行,不会再任性妄为,给……给师尊添麻烦。”
他站在那里,身形尚且稚嫩,但眉宇间却仿佛一瞬间褪去了几分孩童的跳脱,多了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凝重。天河畔那三座冰冷的水晶碑,舅舅今日这番冰冷的警示,如同最深刻的烙印,刻入了他的灵魂深处,让他真正开始正视这个仙神世界的残酷规则,以及自身所背负的、不可言说的秘密。
杨戬静静地看着他,看着这个在自己羽翼下逐渐成长的外甥。杨泽眼中的变化,他尽收眼底。心中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欣慰,有心疼,或许还有一丝无奈。但他最终什么也没多说,只是极轻地、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明白就好。”他重新拿起玉箸,语气恢复了平日里的淡漠,“饭凉了,用膳吧。”
简单的几个字,却为这场沉重而关键的对话,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然而,那弥漫在甥舅二人之间、关于天条、身份与未来的阴影与警示,却已深深植根,再也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