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仙山,万山之祖,龙脉之源。其山势巍峨,连绵不知几亿万里,终年云雾缭绕,仙气氤氲,奇峰竞秀,飞瀑流泉,实乃洪荒有数的洞天福地,更是盘古正宗——三清道人的道场所在。
玄顽子驾驭遁光,隐匿于混沌珠的气息之下,遥遥便望见了那气象万千的昆仑神山。即便以他如今的修为和眼界,也不禁为之赞叹。
“不愧是三清的老巢,这地段,这灵气,比我不周山脚下的那个小旮旯强太多了。”他啧啧称奇,随即又撇撇嘴,“不过嘛,风水太好也容易招贼,比如贫道我这样的。”
他并未直接闯入昆仑山核心区域,那里有三清布下的强大禁制,硬闯难免打草惊蛇。他在外围落下,再次戴上了【遮掩天机面具】,这次他幻化成了一位仙风道骨、手持拂尘、鹤发童颜的老道形象,气息模拟在玄仙境界,看起来像是一位慕名而来、寻仙访道的散修。
整理了一下仪容,玄顽子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派头,朝着昆仑山一处云雾缭绕的山门走去。那里隐隐有清气道韵流转,应是三清道场的一个入口。
刚靠近山门,便有两名身着青色道袍、面容稚嫩但眼神清亮的童子现身拦阻,稽首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位道友请留步,此乃三清祖师清修之地,不知道友从何而来,所为何事?”
玄顽子打了个稽首还礼,笑容和煦,声音温和:“贫道玄云子,乃海外散修,久仰盘古正宗、三清道友道德高深,心生向往,特来拜会,论道求真。还望童子通禀一声。”
他这番说辞滴水不漏,姿态也放得够低。两名童子见其气度不凡,言语恭敬,又是海外散修,对视一眼,其中一名童子便道:“请道友在此稍候,容我禀报大师伯。”
童子转身入了云雾之中。玄顽子则好整以暇地打量着四周景致,心中暗忖:“大师伯?那就是老子了。嘿嘿,先会会这位后世的人教教主。”
不多时,云雾分开,一名面容清癯、神色淡然、身着阴阳道袍的中年道人缓步走出,正是太清老子。他气息内敛,深邃如渊,已然是准圣境界,目光平静地落在玄顽子身上,仿佛能看透一切虚妄。
玄顽子心中微凛,这老子果然深不可测。他连忙上前,再次行礼:“海外散修玄云子,见过太清道友。”
老子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声音平淡无波:“玄云道友远来是客,不知欲论何道?”
“贫道修行浅薄,近日于‘有无之辨’上有些许困惑,久闻太清道友深谙此道,特来请教。”玄顽子早就想好了说辞,直接抛出了一个看似高深的话题。他前世好歹也看过些道家典籍,扯起淡来还是有几分底气的。
老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有无之辨”确实是他近期参悟的重点之一。他看了玄顽子一眼,淡淡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来就是《道德经》开篇!玄顽子心中吐槽,面上却露出如痴如醉、恍然大悟的表情,抚掌赞道:“妙啊!太清道友一言,直指大道本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他顺势接了下去,同样引用了《道德经》后面的内容,虽然只是背诵,但在此刻语境下,却显得恰到好处,仿佛真的是听了老子点拨后的感悟。
老子这下是真的有些动容了。他能感觉到,眼前这“玄云子”并非简单复述,其言语中确实带着一丝对大道辩证的独特理解,虽然浅薄,但角度新奇。他原本淡漠的神情缓和了些许,点了点头:“道友能由此感悟,可见道缘不浅。”
两人就在山门外,你一言我一语地论起道来。老子主讲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玄顽子则时而附和,时而从“顽”的角度提出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细思却又隐含机锋的问题,比如“若道法自然,那我等修行逆天而行,是否已背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那‘顽’皮跳脱,是否亦是道之一面?”
这番论道,引得老子时而沉思,时而看向玄顽子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探究。他感觉这“玄云子”道友,思想颇为……独特不羁。
就在论道气氛渐浓之时,一个威严中带着几分不悦的声音响起:“大兄,何人于此喧哗,扰我等清修?”
只见一名面容威严、身着华丽道袍、头戴玉清莲花冠的中年道人走了出来,正是玉清元始天尊。他目光扫过玄顽子,见其只是玄仙修为,又是陌生面孔,眉头微蹙,带着几分天生的优越与审视。
玄顽子心中暗笑:“哟,这位就是日后最重跟脚、最讲排场的元始天尊了。”他面上不动声色,再次行礼:“贫道玄云子,见过玉清道友。”
元始天尊只是淡淡“嗯”了一声,算是回应,随即对老子道:“大兄,此人来路不明,修为浅薄,与之论道,岂不耽误修行?”
玄顽子一听,心中那“顽”皮劲儿立刻就上来了。他装作没听见元始的话,反而对着老子感慨道:“太清道友,贫道方才听您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心中感悟良多。想起昔日游历,见那山间溪流,遇石则绕,遇壑则填,看似柔弱不争,实则无孔不入,无坚不摧,这或许便是‘不争之争’吧?甚至有些顽石,被水流千年冲刷,也变得圆滑玲珑,可见这‘顽’石亦非不可教化,只是需寻对方法啊。”
他这话明着是赞水之德,暗里却把元始天尊比作了那需要被水流“冲刷”的“顽石”,还点出了“顽”亦有其价值。
老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笑意,他如何听不出玄顽子的弦外之音,只觉得这位“玄云子”道友不仅悟性不错,心思也颇为灵动有趣。
元始天尊脸色却是一沉,他何等人物,自然也听出了话中带刺,冷哼一声:“巧言令色!大道煌煌,岂是尔等旁门左道可以妄加揣测!”
“二兄,何必动气。”又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只见一名身穿青色道袍,眉宇间带着一股锋锐桀骜之气的青年道人走了出来,正是上清通天。他饶有兴趣地看了看玄顽子,笑道:“这位玄云子道友所言,虽有些……奇特,却也未必没有道理。大道三千,条条可通混元,又何必拘泥于一格?”
通天性子直率,最不喜元始那套繁文缛节和跟脚论,反而觉得玄顽子(玄云子)的话颇合他胃口。
玄顽子看向通天,心中点赞:“还是通天道友上道!”他连忙对着通天打了个稽首:“上清道友明鉴!贫道只是觉得,修行之人,当有一颗包容万象、跳脱藩篱之心,如此方能见得真道。譬如那盘古父神,开天辟地,行那逆天之举,不也正是跳脱了混沌的藩篱吗?”
他这话,既捧了盘古,又暗合了通天截取一线生机的教义,听得通天连连点头,看玄顽子越发顺眼。
元始见通天竟帮着外人说话,脸色更不好看,但碍于老子在场,不便发作,只是拂袖冷哼。
老子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微叹,开口道:“玄云道友见解独到,令我师兄弟亦有所得。今日论道便到此吧,道友可愿入内一叙?”
玄顽子见好就收,知道初次见面不宜过多纠缠,而且他感觉元始那眼神都快能杀人了。他连忙摆手,笑道:“多谢太清道友盛情。不过贫道忽然心有所感,需觅地静修,消化今日所得,就不打扰三位道友清修了。他日有缘,再登门拜访。”
说着,他对三清再次行了一礼,尤其是对通天,暗中递过去一个“你懂的”眼神,然后便驾起遁光,飘然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昆仑云雾之中。
看着玄顽子离去的方向,老子若有所思。元始不满道:“大兄,此人心思跳脱,言语乖张,绝非良善之辈。”通天却反驳道:“我倒觉得此人性情率真,颇有慧根。”
三清首次因为一个“外人”,产生了微妙的分歧。而始作俑者玄顽子,此刻正躲在云层里偷笑。
“嘿嘿,种子已经埋下。老子觉得我有趣,元始觉得我讨厌,通天觉得我对他胃口……完美!”玄顽子对自己的初次三清之行非常满意。“等下次紫霄宫开,再给你们加点猛料!”
他心情愉悦,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决定再去万寿山五庄观逛逛,看看能不能从镇元子那里混两个人参果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