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RAIN在网球场上建立的、基于强者相惜的友谊,为金贤宇的人脉网络增添了极具分量的一环。这种与顶尖国际巨星平等交往的经历,无形中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格局。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在既定综艺模式内进行创新,或是通过匿名身份在音乐领域点石成金。一个更深层的渴望在他心中萌动:打造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能够承载其思想内核、并主动引导公众进行深度思考的内容Ip。这个想法,在他与学术界因“当然了”现象产生交集后,变得愈发清晰和强烈。
数个深夜,当mop办公室只剩下他一人时,他并未休息,而是伏案疾书,将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构思,系统性地倾注于文档之中。这份企划案,他暂命名为——《贤宇论》。
这份企划案的引言部分,开宗明义,定下了极高的基调:
“在信息爆炸、娱乐至上的时代,公众的注意力被碎片化的热点和快餐式的内容所占据。然而,人们对深度思考、对理解时代变迁背后逻辑、对探寻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本质需求,始终存在,且日益强烈。本企划旨在打造一档超越单纯娱乐范畴的深度文化对谈节目,不追求即时笑料与流量,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思想交汇的公共空间,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头脑,进行一场关于‘我们时代的本质’的探索之旅。”
接下来,是企划案的核心架构,其严谨性与前瞻性,远超当时任何一档综艺策划:
一、节目定位与核心理念:
定位: 非娱乐资讯,非人物专访,而是主题先行的深度思想沙龙。每期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如:“成功的错觉与真实”、“孤独与连接: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传统与现代性在韩国的碰撞”、“创造力从何而来?”等)。
核心理念: “提出好问题,比给出标准答案更重要”。节目不旨在提供结论,而是通过高质量的对谈,激发观众自身的思考与反思。
嘉宾构成: 打破行业壁垒。嘉宾可包括但不限于:顶尖学者(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卓越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导演)、成功的企业家、乃至具有独特人生经历的普通人。关键在于,嘉宾必须对其领域有真知灼见,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对话模式: 摒弃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的单向模式。采用圆桌对谈或一对一深度漫谈形式。主持人(即金贤宇本人)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思考同伴”,而非“采访者”。他需要深度预习,提出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并能与嘉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锋与共鸣。
三、内容呈现与视觉风格:
场景设置: 摒弃演播室的华丽。选择图书馆、美术馆、静谧的茶室、甚至深夜无人的办公室等能营造沉思氛围的场景。灯光柔和,音乐仅为点缀,核心是语言和思想。
节奏与剪辑: 节奏舒缓,给予思考和沉默的空间。剪辑上强调逻辑连贯性,而非制造戏剧冲突。可适当加入与主题相关的空镜、文献资料画面,增强信息厚度和艺术感。
填补市场空白: 当时韩国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严重缺乏面向大众的、高质感的深度思想对话节目。
塑造品牌高度: 此节目将极大提升mop娱乐及金贤宇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品牌格调,吸引高知、高收入人群关注,具有极高的商业溢价能力和长远影响力。
社会价值: 引导公众进行深度思考,提升社会整体的智识讨论水平,具有超越商业之外的社会意义。
企划案的结尾,金贤宇写道:“这档节目或许不会拥有最高的收视率,但它将赢得最高的尊重。它旨在证明,娱乐可以是有深度的,思考本身可以充满魅力。我们不是在迎合观众,而是在寻找能与我们一起思考的同行者。”
企划案完成后,金贤宇没有立即大规模分发,而是首先发给了他最信任、也最理解内容本质的前辈——刘在石。他附上了一段简短的留言:“在石前辈,近来有一些关于内容创新的不成熟想法,整理成文,恳请您在百忙之中拨冗翻阅,不吝赐教。贤宇敬上。”
几天后,金贤宇接到了刘在石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刘在石的声音带着一种罕见的、混合着激动和严肃的语气:
“贤宇啊……你发来的东西,我仔细看了三遍。”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寻找合适的词语,“说实话,我……我被震撼到了。”
刘在石继续说道:“这完全跳出了我们现在做节目的所有框架!它不是在做节目,它是在……在搭建一个讲坛,一个能让真正有智慧的人发声的平台。‘提出好问题比给出答案更重要’,这个理念太高级了!这需要主持人有极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引导对话的智慧,难度非常大,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出来,它的影响力,会远远超过任何一档单纯的搞笑综艺!”
他的语气充满了惊叹:“贤宇啊,你的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让人吃惊的东西?从‘当然了’到现在的‘贤宇论’,你思考的维度每一次都在提升。这个企划,展现的是一种……一种文化领袖的野心和气魄。它可能会改变很多人对综艺、甚至对电视媒体的看法!”
刘在石的反馈,并非客套的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创意本身价值的极高认可。他看到了这个企划案背后,金贤宇那颗不甘于只做娱乐提供者,而志在成为思想引领者的雄心。
挂断电话后,金贤宇平静地将《贤宇论》的企划案存入加密文件夹。刘在石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个企划,是他为未来铺设的又一重要棋子。它短期内或许不会实现,但它标志着一个信号:金贤宇的终极目标,绝非仅仅成为一个成功的娱乐商人或艺人。
他旨在构建一个以优质内容(无论是大众娱乐还是深度思想)为核心竞争力,能够跨越不同受众层次,兼具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综合性内容帝国。《贤宇论》代表的是这个帝国的“高度”和“深度”,它与《x-mAN》的“广度”和“热度”,以及“Ace”在音乐领域的“精度”和“神秘度”,共同构成了他宏大的战略拼图。
这份企划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次自我确认和战略宣誓。它让金贤宇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将要攀登的山峰究竟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