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简阁是一座巍峨的七层古塔,飞檐斗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令人心神宁静的光晕之中。这里是青云宗外门区域的知识圣地,也是无数底层弟子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
张伟踏入一层大殿,一股混合着陈旧书卷和淡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殿内极为宽敞,一排排高大的木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无数玉简、兽皮卷和线装古籍。寥寥数名外门弟子分散在各处,安静地查阅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氛围。
一位面容枯槁、眼皮耷拉着的灰袍老修士,坐在入口处的蒲团上,像是睡着了。他身上没有任何强大的灵力波动,却让张伟本能地感到一丝深不可测。
张伟不敢怠慢,上前一步,恭敬地递上那枚代表着两点贡献点的令牌。
“前辈,弟子想查阅《百草初解》及相关基础灵草图谱。”
灰袍老者眼皮都没抬一下,干枯的手指在令牌上轻轻一点,令牌上的“贰”字光芒一闪,变成了“零”。同时,一枚巴掌大小、触手温凉的青色玉符飞到张伟手中。
“一层,甲字区,‘草木’类。玉符可开启对应区域的禁制,时限一个时辰。不得损坏,不得拓印,违者重处。”老者的声音如同风吹过枯叶,毫无感情。
一个时辰!张伟心中一惊,时间太紧迫了!他不敢有丝毫耽搁,接过玉符,按照指示牌快步走向甲字区。
甲字区占据了整整一层大殿近三分之一的面积,书架林立,上面摆放的玉简和书籍远超张伟想象。光是标注着“《百草初解》”或类似名称的玉简,就有十几个不同的版本,有的侧重药性,有的侧重生长环境,还有的附带了详细的处理手法示意图。
“该死,信息这么分散?”张伟眉头紧锁,这和他预想中直接拿到一本“标准答案”完全不同。这更像是一个庞大而杂乱的数据库,需要他自己去检索、筛选和整合。
时间不等人!他立刻进入了前世处理海量数据时的状态——快速浏览,抓取关键信息。
他拿起一枚据说附有“常见百种一阶灵草全息图谱”的玉简,将玉符按在上面。玉简微光一闪,海量的信息瞬间涌入他的脑海,主要是十几种灵草的立体图像、色泽、纹理等视觉信息,附带极其简略的名称和药性说明。
换下一枚,侧重生长环境和采摘手法的……
再换下一枚,记录了三十种灵草基础处理方法的……
信息如同洪流,疯狂冲击着他脆弱的神识。若是原主在此,恐怕早已头晕目眩,难以承受。但张伟不同,他强大的逻辑归纳能力和信息处理本能,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他不再试图“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而是像扫描仪一样,疯狂地将这些视觉信息、文字信息,通过“流程图之眼”的能力,转化为一幅幅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暂存在脑海深处。
这是一种极其取巧,甚至可以说是粗暴的方式。他不在乎原理,只在乎“识别特征”和“处理步骤”。
“七星草,叶呈七角,脉络如星,常用‘斜切法’处理根茎,保留汁液……”
“月光花,花瓣乳白,仅在月夜散发微光,采摘需用玉器,处理时需隔绝强光,以‘阴焙’之法干燥……”
“铁线藤,坚韧如铁,表皮有细密螺旋纹路,需以金系灵力震荡剥离……”
一幅幅灵草的“特征流程图”和对应的“处理步骤流程图”在他脑中飞快地构建、储存。他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苍白,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是神识过度消耗的征兆。
但他不能停!每多记录一种,通过小考的希望就大一分!
一个时辰,在这种疯狂的“数据录入”中飞速流逝。
当手中的玉符发出轻微的“咔嚓”声,表面光芒彻底暗淡时,张伟猛地从那种忘我的状态中惊醒,浑身已被冷汗浸透,脚步虚浮,差点站立不稳。
他强撑着将玉符放回原处,对着入口处的灰袍老者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有些踉跄地走出了藏简阁。
外面阳光刺眼,让他一阵眩晕。
他靠在藏简阁外冰冷的石壁上,大口喘息,闭目回顾。
脑中被塞入了大量关于灵草的信息,杂乱无章,像一堆未经整理的乱码。粗略估计,大概记录了七八十种常见一阶灵草的识别特征和三四十种基础处理方法。
不够!远远不够!
小考要求是识别十种,处理五种。看似要求不高,但考题是随机的,他必须掌握得更全面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而且,他记录的这些只是“数据”,还没有经过“验证”和“实践”。
更重要的是,处理灵草需要对应的手法,很多手法都需要特定的灵力运用技巧,这些技巧,他根本还没来得及去藏简阁的“术法”区查阅和学习!
贡献点已经归零。
时间,只剩六天。
一股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在他的心头。
他摇摇晃晃地朝着杂役房的方向走去,需要立刻休息,恢复过度消耗的神识。
然而,刚走到杂役房所在区域的入口,一个高大的身影便拦住了他的去路,阴影将他完全笼罩。
王莽抱着双臂,脸上挂着猫捉老鼠般的戏谑笑容,眼神却冰冷如刀。
“哟,这不是我们的大忙人张伟吗?听说你运气不错,真把赵师姐的貂找回来了?”王莽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还去了藏简阁?怎么,临时抱佛脚,想着七天逆天改命?”
张伟心中一沉,停下脚步,沉默地看着他。
“别白费力气了。”王莽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语气充满了恶意,“就算你认得灵草,那处理手法呢?就凭你这炼气一层的微末灵力,连最基础的‘淬灵指’都施展不出来吧?到时候,你看着满桌子的灵草,也只能干瞪眼!哈哈哈哈!”
淬灵指,处理多种低阶灵草必备的基础灵力技巧,需要将灵力凝聚于指尖,进行精细的震荡或剥离。这确实是张伟目前最大的短板之一——他空有“流程图”理论,却缺乏对应的“硬件驱动”(灵力技巧)!
王莽的笑声在耳边回荡,如同死神的丧钟。
张伟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知识有了,但缺乏将其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这最后一关,他该如何突破?
难道真的要被这最基础的“驱动问题”,卡死在整个项目落地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