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区-02号,材料性能综合测试中心。
这里,是未来大学所有新材料的“审判庭”。
无论一种材料在理论上多么完美,在实验室里凝聚了多少心血,最终,都必须在这里,接受最严苛、最无情的、全方位的性能测试。 它的强度、韧性、耐高温性、抗腐蚀性…… 所有的一切,都将被冷冰冰的数据,毫无保留地量化、评估、然后判定其最终的“命运”。
无数曾被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都在这里折戟沉沙,最终被归入“失败品”的行列。
而今天,这个“审判庭”,迎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被告”。
那块巴掌大小的、闪烁着温润光泽的方形合金锭,被郑重地安放在测试中心的防静电恒温箱中,周围环绕着各种精密的传感器和探头。
整个实验室,一片欢腾的海洋。
两天两夜没合眼的材料学小组的研究员们,此刻没有丝毫的困倦。 他们像一群打了胜仗的、亢奋的士兵,围在恒温箱周围,用一种混杂着骄傲、期待和紧张的复杂眼神,注视着他们共同创造出的“孩子”。
林向东教授,这位刚刚主持完“创世仪式”的大祭司,此刻正小心翼翼地,为这个新生儿,举行它的“命名仪式”。
他没有用那些复杂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传统材料学编号。
他看着那块温润如玉、却又蕴含着无穷力量的合金锭,沉吟了许久,用一种无比郑重的语气,宣布了它的名字。
“我决定,将它命名为——【赫尔墨斯-01】(hermes-01)。”
赫尔墨斯!
在场的年轻研究员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更加热烈的欢呼。
他们当然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 赫尔墨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信使,商业、旅行与偷盗之神。 他最显着的特征,就是脚上那双长着翅
林向东教授,希望这块注入了“生命”的金属,能成为未来那艘承载着人类所有希望的“玄鸟”空天母舰上,那对可以自由伸展、随意变形、翱翔于星辰大海的、真正的——翅膀!
这是一个充满了诗意和野望的名字。
它寄托了这位老科学家,对他毕生追求的、最完美材料的终极想象。
……
“所有部门注意!【赫尔墨斯-01】的首次微电流形态响应测试,即将开始!”
随着林向东教授一声令下,整个测试中心的气氛,瞬间从欢腾,转为肃穆。
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最大声的心跳,都仿佛能被仪器捕捉到。
闻讯赶来的高斯宇和苏沐晴,以及其他几个核心项目组的负责人,都站在巨大的观察窗外,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林向东教授,再次亲自上阵。他亲手,将那块方形的【赫尔墨斯-01】样品,从恒温箱中取出,然后无比珍视地,将其固定在了测试中心那台最核心的、拥有最高精度微电流控制系统的测试台上。
他仔仔细细地连接好每一个电极,再三确认了所有的线路和参数。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不是在进行一场科学测试,而是在唤醒一头沉睡的神兽。
一切准备就绪。
林向东走到了主控制台前,他的身后,站满了紧张的研究员。
他的手指,悬浮在虚拟键盘的上方,微微有些颤抖。这与他平日里那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一种近乎敲击圣钟般的庄重姿态,输入了第一组,也是最简单的一组指令。
【形态指令:正弦波曲面,振幅3毫米,频率0.5赫兹】
指令输入完毕。
他按下了执行键。
那一瞬间,整个实验室,安静到了极点。
只听到一阵极其轻微的、如同情人耳边低语般的“嗡嗡”电流声,从测试台上传来。
然后,在场所有的人,包括见惯了各种尖端科技的高斯宇,瞳孔,都猛地收缩了。
奇迹,发生了。
那块原本平整、光滑、安静地躺在测试台上的方形金属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它的表面,竟然开始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石子。一道道柔和的、平滑的、无比流畅的波纹,从金属板的中心,缓缓地荡漾开来。
它的整个板面,都在以一种精确的、富有节奏感的姿态,进行着起伏。
时而鼓起,时而凹陷。
那姿态,那韵律,那感觉……
就仿佛,这块冰冷的金属,它真的在——呼吸!
“天……”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下意识地惊呼出声,但立刻被他身旁的人死死捂住了嘴巴,只发出了半声被压抑的、变了调的惊叹。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超现实的一幕,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见过记忆金属,但那些所谓的记忆金属,只能在特定的温度下,恢复到某一个预设的形态。它们是僵硬的,是机械的。
可眼前这个家伙,它不是!
它是在“实时响应”!它是在“动态变形”!它是在用一种近乎“生物”的方式,来执行指令!
高斯宇的眼中,也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激动光芒。他知道,理论,在这一刻,已经完美地转化为了现实。
观察窗外的苏沐晴,更是用手轻轻捂住了自己的嘴。她不懂其中的原理,但她能直观地感受到那种视觉上的、哲学上的巨大冲击!一块金属,在呼吸!这种感觉,比任何科幻电影里的特效,都要来得震撼一万倍!
林向东教授的手,因为激动而抖得更加厉害了。他强行压抑住内心的狂喜,继续输入了第二组指令。
这一次,指令变得更加复杂。
“【形态指令:机翼前缘,曲率代码7b3c】!”
指令确认。
测试台上,那块【赫尔墨斯-01】的“呼吸”瞬间停止,恢复了平整。
但下一秒,更加不可思议的场景出现了。
金属板的其中一条边缘,开始无声地、肉眼可见地,向外延伸、变薄、弯曲……
它的变形,不是那种粗暴的拉伸。而是一种充满了有机感和生命感的“生长”!它内部的晶格,似乎在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进行着主动的、智能的重组和流动。
短短三秒钟。
那条平直的边缘,就变成了一个拥有着完美流线型、闪烁着迷人光泽的、绝对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翼前缘曲面!
“漂亮!太漂亮了!”
站在人群中的,“玄鸟”项目空气动力学小组的负责人,赵谦博士,看到那个曲面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他像个孩子一样,狠狠地挥了一下拳头,差点跳了起来。
作为空气动力学专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制造出这样一个曲率完美、表面光洁度达到纳米级的机翼部件,需要多么复杂的工序和多大的成本。
而现在,它只需要一组代码,三秒钟!
如果说,第一次的“呼吸”,展示的是它的“生命感”。
那么这一次的“延展”,展示的,就是它无可估量的、颠覆性的“应用潜力”!
然而,震撼,还远未结束。
林向东的双眼,已经因为狂喜而变得通红。他几乎是吼着,输入了第三组,也是最复杂的一组指令。
“【形态指令:三维蜂巢网格,壁厚0.1毫米】!”
这,已经不是二维的变形了。
这是三维的、结构化的、智能的自我构建!
“嗡——”
电流声稍微变大了一些。
测试台上,那块已经变成机翼形状的金属板,再次开始了魔法般的表演。
它像一张被一只无形的、拥有着神级智慧的巧手所操控的“神之折纸”,整个板面,都在同时进行着拉伸、弯曲、翻转、折叠、拼接……
它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却又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数学上的秩序美感。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彻底宕机了。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块平面的金属板,在短短的十几秒钟内,自我拉伸,自我折叠,最终,变成了一个结构无比复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的、无比坚固的、立体的——蜂巢网格结构!
它真的像一个活物!
它在思考!它在改变!它在用自己的身体,去构建世间最精妙的几何!
“我的天啊……”
“这……这是魔法吗?”
“它……它是有灵魂的……”
年轻的研究员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由金属构成的、充满了未来感和科幻感的艺术品,发出了阵阵如同梦呓般的惊呼。
这已经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建立在物理和化学基础上的材料学了。
这,就是魔法!是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会出现的、点石成金般的创世神迹!
测试,成功了。
不,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成功了。
这是一次,对人类现有材料学认知的,彻底的、野蛮的、降维打击式的颠覆!
林向东教授,缓缓地,关掉了总电源。
测试台上,那个精妙绝伦的蜂巢网格,又在无声无息之间,自动舒展、折叠、恢复,最终,变回了那块最原始的、平整的、方形的金属板。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刚才那一切,都只是一场幻觉。
林向东颤抖着双手,一步一步,走上了测试台。
他小心翼翼地、如同对待一个刚刚降临人世的、无比脆弱的初生婴儿一般,将那块温润的、蕴含着无限可能的【赫尔墨斯-01】,从测试台上,轻轻地,取了下来。
他的眼中,饱含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