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助农直播结束后的第五天,苏清颜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工作室,刚打开电脑,就看到林薇抱着一摞打印纸快步跑进来,脸上的兴奋藏都藏不住:“颜姐!大好事!咱们的公益助农直播被官方媒体点名表扬了!你快看!”
林薇将打印纸摊开在办公桌上,最上面一张是《望江县日报》的电子版截图,头版头条标题格外醒目——《公益助农暖人心!清颜工作室直播带货突破五千万,助力我县农户脱困》。文章详细报道了苏清颜团队在望江县实地考察、严格选品、开展公益直播的全过程,还引用了张大爷等农户的采访,字里行间满是认可:“此次公益助农直播不仅解决了我县农产品滞销难题,更探索出‘直播+公益+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为我县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更多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苏清颜拿起报纸截图,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指尖划过“解决农户脱困”“探索新模式”等字眼时,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她原本只是想帮农户们卖出滞销的农产品,却没想到这场直播能得到地方官方媒体的如此重视,甚至被视为“可借鉴的经验”,这份认可比任何销售额都更让她感到振奋。
“还有更厉害的!”林薇又拿起一张截图,这次是省级媒体《江淮日报》的官方微博,内容是一段时长两分钟的短视频,剪辑了公益直播中的精彩片段——苏清颜讲解农产品的专业画面、农户们收到预付款的笑脸、乡村学校孩子们的期待眼神,配文写道:“【点赞!公益直播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滨海市清颜工作室走进望江县,通过公益助农直播帮助农户卖出农产品超30万斤,销售额突破5000万,带动25家农户增收。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带货’,更是一次‘带心’,用真诚连接城市与乡村,用行动诠释企业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截图下方显示,这条微博发布仅三小时,转发量就突破了10万,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这样的公益直播才是真直播!比那些单纯卖货的有意义多了!”“为清颜工作室点赞!希望更多企业能像他们一样,关注乡村发展,助力农户增收!”“作为安徽人,看到望江县的农产品被更多人知道,太开心了!”
苏清颜刷新了一下微博页面,发现《江淮日报》的这条微博已经登上了同城热搜榜,#安徽公益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话题热度还在不断攀升。她正看得入神,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望江县农业局的王主任打来的电话。
“苏总!恭喜恭喜啊!”电话那头,王主任的声音格外洪亮,“咱们的公益助农直播不仅被《望江县日报》《江淮日报》报道了,今天早上,连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都给我打电话,说要把你们的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农业系统推广呢!还有,县政府打算给你们工作室颁发‘乡村振兴助力单位’的奖牌,等后续活动安排好了,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王主任,太感谢您和政府的认可了。”苏清颜握着手机,语气里满是感激,“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能得到这么多肯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农户们的信任。后续我们还会和望江县深化合作,帮助农户打造农产品品牌,争取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挂了电话,苏清颜还没来得及平复心情,运营组的小吴又匆匆跑进来,手里举着平板电脑,声音都在发颤:“颜姐!中央级媒体!《农民日报》的官方公众号报道咱们了!”
苏清颜立刻凑过去,平板电脑屏幕上,《农民日报》公众号的文章标题映入眼帘——《从直播间到田间地头:公益直播如何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文章开篇就提到了清颜工作室的公益助农直播:“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直播带货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然而,如何让直播真正服务于农户、助力乡村振兴,而非单纯追求流量与利润?近日,清颜工作室在安徽望江县开展的公益助农直播,给出了一份温暖的答案。”
文章详细分析了这场直播的“公益内核”:从拒绝农残超标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承诺“零中间商差价”、确保农户收益,再到设立公益捐赠通道、助力乡村教育,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农户为中心”的理念。文中还特别提到苏清颜团队实地考察时的细节:“为了选出最优质的猕猴桃,团队成员每天凌晨五点就深入果园,用专业仪器逐一检测糖度、硬度,农户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认真的选品团队’。”
最让苏清颜感动的是文章结尾的评价:“这场突破五千万销售额的直播,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数字,而在于它搭建了一座连接城市消费者与乡村农户的‘信任桥梁’,让公益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清颜工作室的实践证明,直播带货可以更有温度,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更接地气,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这样‘带着真心做公益’的力量。”
这篇文章发布后,迅速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转载,甚至有几家主流电视台的记者联系到工作室,希望能对苏清颜进行专访,深入报道公益助农的经验。一时间,“清颜工作室”“公益助农直播”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场充满温度的直播,也开始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
陆时衍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工作室,手里拿着一束向日葵,笑着递给苏清颜:“恭喜你,得到了这么多官方认可。我就知道,你用心做的事,一定会被看到。”
苏清颜接过向日葵,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像极了这场公益直播中那些纯粹而温暖的瞬间。她抬头看着陆时衍,眼眶有些湿润:“其实我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农户们不容易,想帮他们一把。现在得到这么多官方媒体的肯定,反而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这份责任是好事。”陆时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官方媒体的点赞,不仅是对你的认可,更是对‘公益直播’这种模式的鼓励。未来,你可以带着这份认可,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帮助更多地区的农户。星耀直播也会全力支持你,我们可以一起打造‘公益助农直播矩阵’,让更多主播参与进来,形成更大的力量。”
苏清颜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方向感。她走到窗边,看着工作室楼下渐渐聚集的记者,又想起望江县农户们收到预付款时的笑脸,突然明白:官方媒体的点赞,不仅仅是对一场直播的肯定,更是对“真诚做事、心怀善意”的认可。这份认可,会成为她继续前行的动力,让她在公益助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当天下午,苏清颜接受了《农民日报》的专访。面对记者的提问,她没有过多谈论销售额,而是重点讲述了农户们的故事:“张大爷为了给孙子凑学费,整夜守在果园里;李大叔因为农残超标没入选,却还是感谢我们提供的种植建议;年轻农户们说‘终于敢扎根土地了’……这些故事比任何数字都更让我难忘。我们做公益直播,不是为了‘出圈’,而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农户们的辛苦,让他们的付出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专访内容发布后,引发了更广泛的共鸣。不少企业主动联系清颜工作室,希望能参与到后续的公益助农项目中;一些地方政府也发来邀请,希望苏清颜团队能走进当地,帮助推广特色农产品。苏清颜知道,这场公益直播带来的影响,正在慢慢发酵,而她和团队,也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傍晚时分,苏清颜收到了王主任发来的照片——望江县政府大楼前,工作人员正在悬挂“向清颜工作室学习,助力乡村振兴”的横幅,夕阳的余晖洒在横幅上,显得格外温暖。她把照片发给团队成员,大家在群里纷纷留言:“太骄傲了!”“以后更要好好干!”“为公益助农打call!”
看着群里热闹的消息,苏清颜嘴角扬起笑容。她知道,官方媒体的点赞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农户需要帮助,还有更多的公益项目等待落地。而她,会带着这份认可与责任,继续带着团队,从直播间走向更多田间地头,用真诚与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