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九年春分,燕云的积雪消融殆尽,柳枝抽出嫩绿的新芽,惠民坊手工工坊的院子里却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织布坊的织机声“咔嗒咔嗒”响个不停,工匠们手指翻飞,将丝线织成布匹;制皂坊的大锅里,熬煮的皂液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艾草清香;陶艺坊的陶轮旁,工匠们专注地揉捏陶土,一个个陶罐的雏形渐渐显现。
然而,热闹的背后却藏着“供不应求”的难题——自去年秋收后,燕云百姓收入增加,对布匹、肥皂、陶器等日用品的需求大幅增长,更有匈奴、西域的商队专程前来采购,原本的工坊规模早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织布坊的坊主王师傅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急得团团转:“库房里的粗布都卖空了,匈奴商队还等着要两百匹细布,可咱们现有的织机,就算日夜赶工,也得一个月才能完成!”
这样的困境,同样出现在制皂坊与陶艺坊。制皂坊的产量跟不上,不少百姓只能提前预定;陶艺坊的陶罐、陶碗供不应求,连农户装粮食的陶缸都断了货。消息传到王府,萧玦与苏清鸢当即决定,召开手工工坊扩建会议,彻底解决产能问题。
会议当天,惠民坊各工坊的坊主、技艺精湛的工匠代表,以及农桑司、户部的官员齐聚王府议事厅。案几上摆放着各工坊的产量报表与订单记录,苏清鸢拿起报表,开门见山:“如今工坊产品热销,是好事,说明咱们的东西质量好、百姓认可。但产能不足,不仅会耽误订单,还会影响燕云的民生与商贸。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商议工坊扩建计划,让惠民坊既能满足百姓需求,也能带动更多人增收。”
话音刚落,萧玦便将拟定好的扩建方案分发给众人,方案中明确了三项核心举措:
1. 扩大场地与设备:优先扩建蓟州、凉州两大核心工坊,蓟州织布坊新增场地三亩,添置五十台改良型织布机;凉州制皂坊扩大熬煮车间,增加十口大型制皂锅;陶艺坊新增五座陶窑,缩短烧制周期。同时,在并州、朔州设立小型分坊,方便当地百姓就近就业。
2. 扩大招募规模:面向燕云各州县招募工匠与学徒,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的亲属,确保“一人就业,全家增收”。新招募人员需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坊将提供免费食宿与基础薪资,技艺熟练后还能获得提成。
3. 设立技术研发组:由苏清鸢牵头,抽调各工坊的技术骨干组成研发组,一方面改良现有生产工艺,提高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开发新款式、新产品,如织布坊研发印花布、提花布,制皂坊开发花香皂、药皂,陶艺坊设计轻便的陶壶、陶碗,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方案一出,众人纷纷赞同。织布坊的王师傅激动地说:“太好了!有了新织机,咱们不仅能加快进度,还能织出更精细的布!去年咱们的粗布卖到了匈奴,今年要是能织出提花布,肯定能卖得更好,说不定还能卖到江南去!”制皂坊的李坊主也补充道:“新增制皂锅后,咱们能批量生产药皂,之前王妃教咱们用艾草、金银花做的药皂,对皮肤瘙痒很有效,百姓都很喜欢,正好能扩大生产!”
会议结束后,扩建计划立刻启动。蓟州织布坊的扩建现场,工匠们与招募的民夫一起,忙着平整土地、搭建厂房。萧玦亲自前来视察,查看工程进度,叮嘱负责人:“厂房建设要注重通风与采光,织机摆放要合理,既要方便工匠操作,也要留出足够的通道,确保生产安全。”负责人连连点头,承诺会严格按照要求施工,争取一个月内完成厂房建设。
与此同时,工匠招募工作也在各地展开。在蓟州的招募点,前来报名的百姓排起了长队。贫困家庭的张大姐握着报名表,激动地说:“我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家里就靠我种几亩地过日子,现在能进工坊织布,不仅能赚钱,还能学门手艺,真是太感谢王爷和王妃了!”招募人员耐心地为她讲解培训安排与薪资待遇,让她安心等待培训通知。
苏清鸢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技术研发组的工作上。在织布坊,她带着研发组的工匠们,研究改良织布机——在原有织机的基础上,增加踏脚板的数量,调整经线与纬线的张力,让织机既能织出更细密的布,又能减少工匠的体力消耗。“大家试试这个新踏脚板,”苏清鸢亲自示范,“这样踩起来更省力,一天下来能多织半匹布。”工匠们跟着尝试,果然觉得操作更顺畅,纷纷称赞:“王妃这个改良太实用了!以后咱们干活更轻松,效率也更高了!”
在制皂坊,苏清鸢与研发组一起,尝试开发新的皂类产品。她们将玫瑰花瓣、薰衣草精油加入皂液中,制成花香皂;用当归、苦参等草药熬煮皂液,制成具有护肤功效的药皂。第一批试做的花香皂刚出炉,就被前来参观的百姓围抢一空。“这香皂闻起来真香,洗完手还很滋润!”一位妇人拿着花香皂,满意地说,“以后再也不用用胰子洗手了,就买这个香皂!”
一个月后,蓟州织布坊的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新厂房宽敞明亮,五十台新织机整齐地排列在厂房内,乌黑的机身泛着金属的光泽,看起来比旧织机更精致、更先进。工匠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学习操作新织机。苏清鸢来到厂房,查看大家的学习情况,看到一位年轻工匠因紧张,总是出错,便走上前,手把手教他调整织机的张力:“别急,慢慢来,先熟悉经线的排列,再掌握纬线的速度,多练几次就能熟练了。”
年轻工匠按照苏清鸢的指导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巧,织出的布不仅平整,还比之前更细密。他高兴地说:“王妃,我学会了!这新织机真好用,以后我一定好好干活,多织些好布!”
凉州制皂坊的扩建也同步完成。新增的十口制皂锅整齐地排列在熬煮车间,锅沿比旧锅高出半尺,能容纳更多的皂液,还配备了搅拌装置,减少了工匠的体力劳动。李坊主带着工匠们,用新锅批量生产药皂,看着一锅锅皂液凝结成块,他笑着说:“有了新设备,咱们一天能生产两百块药皂,再也不用怕订单赶不上了!”
陶艺坊的新陶窑也投入使用。新陶窑采用双层结构,升温更快,烧制时间比旧窑缩短了一半,还能同时烧制更多陶器。工匠们将做好的陶坯放入新窑,点燃柴火,看着窑火渐渐升起,眼中满是期待:“等这批陶器烧好,就能送到农户家里,他们再也不用愁没有陶缸装粮食了!”
随着扩建计划的推进,惠民坊手工工坊的产能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燕云百姓的需求,还吸引了更多外地商队前来采购。匈奴的商队一次性订购了五百匹提花布,西域的商队则预定了一千块花香皂,工坊的订单排到了半年后。参与工坊生产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不少贫困家庭通过在工坊工作,摆脱了贫困,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日,萧玦与苏清鸢并肩站在蓟州织布坊的新厂房里,看着工匠们熟练地操作新织机,听着“咔嗒咔嗒”的织机声,心中满是欣慰。苏清鸢轻声说:“你看,扩建计划不仅解决了产能问题,还带动了这么多百姓增收,真是一举多得。”
萧玦点头,目光坚定:“这只是惠民坊发展的第一步。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研发更多新产品,让惠民坊不仅成为燕云的名片,还要成为大靖最有名的手工工坊,让更多人受益。”
阳光透过厂房的窗户,洒在新织机上,也洒在工匠们充满希望的脸上。机器旁的新规划,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为燕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百姓的美好生活增添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