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冬至后的第五天,阳光难得穿透云层,洒在西坡农耕村落的雪地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由医官周瑾、学徒阿云和草药师孙伯组成的义诊小队,踩着融化的雪水,走进了这个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的村落。与北坡村的偏远不同,西坡村离蓟州城较近,此前防疫措施落实得一直不错,可义诊小队刚走进村口,周瑾就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几户村民家门前挂着的香囊,边角磨损严重,有的甚至裂开了口子,淡绿色的药粉漏在布面上,显然已失去了防疫效果。
“周大夫,您看!”阿云指着一户人家门口的香囊,快步走过去,“这香囊破得这么厉害,药粉都快漏光了,肯定不管用了。”周瑾点点头,敲了敲这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村民刘二,他看到义诊小队,连忙笑着迎进来:“是大夫啊,快进屋坐,我家老婆子正说这几天有点咳嗽,想让您给看看呢。”
走进屋内,周瑾一眼就看到水缸旁放着一个水瓢,水缸里的水还冒着一丝凉气,显然是刚从井里打来的生水。“刘大哥,你们平时就喝这缸里的水?”周瑾指着水缸问道。刘二愣了一下,挠挠头说:“是啊,冬天井水凉,喝着解渴,而且烧开水太麻烦,我们图省事,就直接喝了。”
周瑾皱起眉头,拉着刘二走到水缸边:“生水里面有看不见的细菌,喝了容易拉肚子、闹肚子,之前村里是不是有人因为喝生水生病?而且你家的香囊也破了,药粉都漏光了,根本起不到防疫作用,这两项都是之前反复强调的,怎么能松懈呢?”
刘二的脸瞬间红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觉得冬天冷,细菌不容易滋生嘛,就想着偷个懒……没想到这么严重。”周瑾没再多说,让阿云从药箱里拿出备用的防疫香囊,递给刘二:“这个新香囊你先挂上,里面加了防风、白芷,冬天用效果更好。现在我就帮你把井水烧开,你尝尝烧开的水和生水有什么不一样。”
孙伯在灶台边生起火,阿云则帮着把水缸里的生水倒进锅里。随着柴火的燃烧,锅里的水渐渐冒出热气,不一会儿就沸腾起来,淡淡的水汽中带着井水特有的清甜。周瑾倒了一碗温开水,递给刘二:“你尝尝,烧开的井水不仅没有生水的凉腥味,还更清甜,喝了对身体好,虽然多了烧火这一步,但能避免生病,多值啊。”
刘二接过碗,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还真不一样!比生水好喝多了,以后我再也不偷懒了,一定喝烧开的水。”他的妻子也连忙说:“我这就把破香囊换下来,以后每周都检查一遍,保证不再出现这种情况。”
义诊小队在村里继续前行,又发现了两户村民的香囊破损、一户村民喝生水的情况,他们都一一更换香囊、现场演示烧开水,耐心讲解防疫的重要性。可就在他们准备去村头搭义诊摊时,阿云突然指着不远处的公共水井,大声说:“周大夫,您看!井边堆了好多垃圾!”
周瑾顺着阿云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水井旁的空地上,堆着一堆腐烂的红薯皮、玉米芯,还有几个破陶罐,风一吹,隐约能闻到一股酸臭味。更让人担心的是,水井的井口没有遮挡,垃圾就堆在离井口不到三尺的地方,一旦下雨或雪水融化,垃圾渗出来的污水很可能流进井里,污染水源。
“这可不行!”周瑾快步走过去,眉头拧成了疙瘩,“公共水井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垃圾堆在这里,污染了水源,全村人喝了都会生病,之前不是说好了要把垃圾埋在村外的荒地里吗?怎么又堆到井边了?”
正在井边打水的村民张婶听到声音,连忙走过来,有些愧疚地说:“周大夫,这是我昨天倒的垃圾,想着离井近,倒着方便,就没往村外运……我这就把垃圾清走。”说着,她就要去搬垃圾。周瑾拦住她:“光清走还不够,得让全村人都知道,井边不能堆垃圾,以后要严格按照之前的规定,把垃圾都运到村外深埋。”
就在这时,苏清鸢带着医馆的两名学徒,骑着马赶来巡查。她刚到村口,就看到井边围着不少人,连忙下马走过去。了解情况后,苏清鸢没有责备村民,而是先让随行的学徒去村里召集人手,再让周瑾等人找来工具,一起清理井边的垃圾。
“大家先把垃圾装到竹筐里,运到村外的垃圾坑深埋,然后再用清水把井边的地面冲洗干净。”苏清鸢一边指挥,一边对围过来的村民说,“咱们之前做香囊、讲卫生常识、煮艾草水,都是为了预防疫病,可如果垃圾堆在井边,污染了水源,不管戴多少香囊、洗多少次手,喝了脏水还是会生病,防疫措施就成了白费功夫。”
村民们听了,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村长李大叔连忙说:“苏姑娘,是我们没管好村里的事,让大家松懈了,我们这就清理垃圾,以后一定严格监督,保证不再出现这种情况。”
很快,村民们就自发组织起来,有的扛竹筐,有的拿扫帚,有的提水桶,齐心协力清理井边的垃圾。苏清鸢则让学徒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上“禁倒垃圾”四个大字,再用红漆描粗,立在水井旁最显眼的位置。“这个木牌就放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能在井边堆垃圾,以后每天安排一个村民负责井边的卫生,发现有人乱倒垃圾,要及时制止。”
垃圾清理干净后,苏清鸢又让人从村里的蓄水池里引来清水,把井边的地面反复冲洗了好几遍,直到再也闻不到异味。她走到水井边,仔细检查了井口,对村民们说:“明天再找几块木板,做一个井盖,平时不用水的时候就盖上,防止灰尘、树叶掉进井里,进一步保证水源干净。”
村民们纷纷点头,张婶红着脸走到苏清鸢面前,不好意思地说:“苏姑娘,都怪我图省事,差点污染了全村人的水源,我以后一定把垃圾运到村外,还会帮着监督井边的卫生,弥补我的过错。”
苏清鸢笑着说:“知道错了就好,防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坚持。香囊要定期检查更换,生水一定要烧开再喝,垃圾要按规定深埋,这些习惯少一步都不行,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才能真正不生病,安稳过冬。”
当天下午,义诊小队在村头搭起义诊摊,为村民们诊治病痛。苏清鸢则留在村里,挨家挨户检查防疫情况,看到香囊破损的就帮忙更换,看到有村民准备喝生水的就及时提醒,还和村民们一起制定了“村级防疫公约”,明确每个人的防疫责任。
夕阳西下时,苏清鸢准备离开。村民们都围在村口送行,李大叔握着苏清鸢的手说:“苏姑娘,谢谢您及时来提醒我们,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犯了这么大的错。以后我们一定严格按照公约来,不让您操心,保证村里再也不出现防疫松懈的情况。”
苏清鸢笑着点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持做好每一项防疫措施,就能健健康康过冬。我以后还会常来巡查,和大家一起守护咱们村的平安。”
踏上返程的路,苏清鸢看着夕阳下的西坡村,心中满是踏实。防疫工作就像走山路,不能有丝毫松懈,偶尔出现偏差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就能继续朝着“百姓安康”的目标前行。而这,也是巡回义诊除了送医上门之外,最重要的意义——在守护健康的同时,筑牢燕云的防疫防线,让每一个村落、每一位百姓,都能在冬日里平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