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寒意渐浓,苏府庭院里的枫叶染上了浓烈的赤红。这日午后,李嬷嬷冒着微凉的秋风来到苏府,手中还提着一个食盒,里面是太后特意让御膳房做的栗子糕,说是给苏清鸢补身子的。
两人坐在暖阁里,喝着温热的菊花茶,聊着近日的琐事。李嬷嬷看着苏清鸢为太后调理身体的记录,眉头却渐渐蹙了起来,放下手中的茶盏,语气严肃地说:“姑娘,最近宫里的风声不太对,你可得多加小心,千万别掺和到派系争斗里去。”
苏清鸢心中一怔,放下手中的医案,认真倾听:“嬷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你在太医院忙着诊治,可能没注意到后宫和朝堂的动静。”李嬷嬷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如今宫里的派系分得越来越清了。郑贵妃仗着太子是她亲生儿子,拉拢了不少朝中官员,连太医院的刘御医都私下跟她走动;贤妃则靠着娘家丞相的势力,暗中支持三皇子,平日里在后宫也处处与郑贵妃作对;还有靖王,虽不是皇后所生,却手握兵权,在朝堂上独树一帜,不少武将都倾向于他。”
她顿了顿,眼神更加凝重:“这三方明争暗斗,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却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前几日,有位官员因为不小心帮靖王传递了一封书信,被郑贵妃的人发现,没过几日就被安了个‘贪赃枉法’的罪名,贬到了偏远之地。你想想,连官员都难逃派系争斗的牵连,更何况你一个在太医院任职的医正?”
苏清鸢听得心中一凛,她之前虽知道太子与靖王不和,却没想到后宫与朝堂的派系斗争如此激烈,甚至牵连到了无辜之人。“嬷嬷,您的意思是,有人会让我站队?”
“不仅是可能,是一定会。”李嬷嬷肯定地说,“你如今深得太后信任,医术又高明,不管是郑贵妃、贤妃,还是靖王,都想拉拢你。他们可能会借着请你看病的机会,给你送贵重的礼物,或是让你传递消息,甚至会暗示你在诊治时‘偏向’他们支持的人。若是你答应了,就等于卷入了争斗,日后哪一方失势,你都会受到牵连;若是你拒绝,又可能会得罪他们,给你招来祸事。”
苏清鸢不禁想起之前太傅故意刁难的情景,心中的警惕愈发强烈起来。她不禁暗自思忖:“那我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他们真的前来拉拢我,我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她深知这些人可能心怀叵测,若是不小心应对,恐怕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然而,她也明白,如果直接拒绝,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苏清鸢的眉头紧紧皱起,陷入了沉思之中。
“很简单,守好你医者的本分。”李嬷嬷语气坚定,“不管是谁来请你看病,你都只尽医者职责,不接受私下的贵重赏赐,不传递任何与病情无关的消息,更不评论朝堂和后宫的事。若是有人让你站队,你就说‘臣女只是医官,眼中只有病人的病情,不懂派系争斗’,一句话堵死对方的话头,既不得罪人,也不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她看着苏清鸢,语重心长地补充:“姑娘,你要记住,宫里的事从来都不简单,一件小事可能就牵扯着朝堂的势力平衡。你在太医院立足,靠的是医术,不是派系。只要你不掺和争斗,用心治病,太后和皇帝就会一直信任你;可若是你踏错一步,卷入派系斗争,就算你医术再高,也可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到时候连太后都未必能保得住你。”
苏清鸢用力地点了点头,仿佛要把李嬷嬷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一般。她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嬷嬷,郑重地说道:“嬷嬷,您的话我都记住了。我一定会守好自己的本分,绝不参与任何派系之间的争斗。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人来拉拢我,我都绝对不会动摇自己的立场。”
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却充满了决心和自信。李嬷嬷看着苏清鸢如此坚定的态度,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她知道这个小姑娘虽然年纪尚轻,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和理智。
“这就对了。”李嬷嬷满意地点点头,拿起一块栗子糕递给苏清鸢,“太后也担心你会被卷入争斗,特意让老奴来提醒你。太后说了,只要你安心行医,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她就会一直为你撑腰。”
苏清鸢接过栗子糕,心中满是感激。她知道,李嬷嬷的提点,不仅是为了她的安全,更是为了让她在京城长久立足。在这个充满阴谋与争斗的皇宫里,只有坚守初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才能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鸢果然遇到了李嬷嬷所说的情况。郑贵妃派人送来名贵的珠宝,说是“感谢苏医正为太子调理身体”,苏清鸢以“医者不可收受病人贵重礼物”为由,委婉地退了回去;贤妃邀请她参加“赏花宴”,席间暗示想让她“多关照”三皇子的身体,苏清鸢也只是以“臣女会用心为每位皇室成员诊治”为由,避开了站队的话题;靖王的手下则想请她为靖王的部下“优先诊治”,苏清鸢也以“太医院诊治需按顺序,不可徇私”为由,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每次应对完这些拉拢,苏清鸢都会想起李嬷嬷的提点,更加坚定了“不掺和争斗”的原则。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保护自己,才能继续用医术帮助更多的人,不辜负太后的信任和自己的行医初心。
暖阁外的秋风渐渐停了,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为房间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苏清鸢看着手中的医案,心中平静而坚定。她知道,宫廷的派系争斗还会继续,但只要她守好本分,用心行医,就一定能在这片漩涡中站稳脚跟,在京城的行医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