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马车辘辘远去的声音彻底消失在村外的小道上,只余下夏虫的鸣叫和来福偶尔警惕的低吠。
苏清鸢站在院中,握着那枚温润的云纹玉佩,指尖能感受到其上残留的、属于那个名叫萧九的男子的微凉体温。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也吹散了她心头的些许波澜。
她迅速收敛心神,现在不是探究对方身份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抹去所有不该存在的痕迹。
她转身回到柴房,动作利落地将沾染了血迹的干草全部清理出来,堆到院子角落,明天一早就要烧掉。又仔细检查了地面,确保没有留下任何血点或可疑之物。那个空陶缸也被她里外擦拭干净,不留一丝异味。
做完这一切,她仍不放心,又用清水混合了灶底的草木灰,将柴房和院门口附近的地面都洒扫了一遍,既能去味,又能掩盖可能的痕迹。
林氏带着明宇明玥帮忙,一家人沉默而高效地忙碌着,气氛凝重。直到确认再也找不出任何破绽,苏清鸢才稍稍松了口气。
“娘,今晚的事,对谁都不要提起,就当从未发生过。”苏清鸢郑重地叮嘱家人,“包括李婶他们家,也一个字都不能说。”
林氏脸色发白,连连点头:“娘晓得,晓得厉害。”她活了大半辈子,从未经历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此刻仍是后怕不已。
明宇紧紧握着拳头,小脸绷得紧紧的:“姐,那些人还会再来吗?”
苏清鸢摸摸他的头,语气坚定:“只要咱们自己不出错,他们找不到由头。以后家里更要谨慎些,陌生人敲门,不要轻易开。”
这一夜,苏家无人安眠。每个人都竖着耳朵,警惕着外面的任何风吹草动。
幸运的是,一夜无事。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风平浪静,仿佛那日的惊马和搜查只是一场幻梦。但苏清鸢心中的警惕丝毫未减。她减少了外出,即便去镇上送药材,也格外留意四周,确认无人跟踪。
济世堂那边似乎也暂时没了动静,不知是放弃了,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苏清鸢乐得清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田间管理和成药制作上。
稻田里的稻穗日益饱满,沉甸甸地弯下了腰,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药材地的第二批采收也顺利完成,品质依旧上乘。仁心堂的周老郎中对此赞不绝口,支付的银钱愈发丰厚。
苏清鸢将赚来的银钱仔细收好,一部分换成碎银和铜钱日常使用,大部分则依旧藏着那包官银,这是家里最重要的储备。
随着资金逐渐充裕,修缮房屋的计划被提上日程。她请李铁柱帮忙,买来了青砖灰瓦、结实木材,又雇了村里两个口碑不错的泥瓦匠。
动工那天,村里不少人都来看热闹。看着苏老三家那破败的茅草屋被推倒,原地起基,要盖起亮堂的砖瓦房,村民们眼神复杂,羡慕有之,嫉妒有之,但更多的是感慨。
“苏老三家这真是翻身了!” “清鸢丫头是真有本事啊!” “看来那种地制药的手艺,是真赚钱……”
苏清鸢对外只说是卖药材和精心种田攒下的钱,绝口不提仁心堂的具体交易和成药的高利润。她深知,闷声发大财才是硬道理。
新房子的图纸是她自己画的,借鉴了空间里一些现代民居的实用设计,更注重采光、通风和功能分区。虽然在外人看来只是普通的农家砖房,但内里布局却更为合理舒适。
施工期间,苏清鸢一家暂时借住在李铁柱家闲置的旧屋里。李婶子热情帮忙,照顾林氏和明玥,让苏清鸢能安心盯着工地。
明轩放了农忙假,也回来帮忙。他看着自家一天一个样的新房子,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读书更加用功了。
就在新房即将上梁的前夕,苏清鸢去了一趟镇上仁心堂,结算最近的货款,并补充一些制作成药的原料。
周老郎中将她请到后堂,神色却有些凝重。
“苏姑娘,”他捻着胡须,压低声音道,“最近镇上不太平,你可知晓?”
苏清鸢心中一动:“周老大夫指的是?”
“听说前些日子,有一伙来历不明的人,在镇子附近和下面几个村子搜查什么逃犯,闹得鸡飞狗跳。”周伯昌目光带着探究,“好像……也去了你们桃花村?”
苏清鸢心头一紧,面上却故作惊讶:“是吗?我这几日忙着家里盖房,没太留意。竟有此事?搜查逃犯?没到我们村来吧?”她装得浑然不知。
周伯昌仔细看了看她的表情,似乎没看出什么破绽,才缓声道:“没去就好。听说那伙人凶悍得很,不像普通官差。姑娘家独自往来,还是要多加小心。”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提醒:“另外,济世堂那边……你也要当心。钱胖子(钱东家)那人,心眼小,记仇。他之前在你这里碰了钉子,又见你与我仁心堂合作越发紧密,怕是咽不下这口气。明着不敢如何,暗地里的小动作恐怕不会少。”
苏清鸢感激道:“多谢周老大夫提醒,清鸢会小心的。”
从仁心堂出来,苏清鸢的心情并不轻松。周老郎中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测,那天的追兵果然不是官府的人,而且动静不小,连镇上都有所耳闻。萧九的身份,恐怕比她想象的还要麻烦。
而济世堂的威胁,也从未解除。
她摸了摸怀中那枚云纹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冷静下来。风险与机遇并存。与仁心堂的合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必然招致嫉妒和暗算。而救下萧九,虽然带来了暂时的危险,但那枚玉佩或许在将来某个时刻,能成为一张护身符。
回到村里,看着自家即将成型的新房,苏清鸢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
无论外界如何风浪,提升自身的实力才是根本。有了稳固的家园,有了不断积累的财富,有了逐渐成长的弟弟,她才能更有底气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房上梁那天,苏清鸢按照村里习俗,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招待帮忙的乡邻和工匠。林氏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穿梭在人群中招待客人。明轩明宇也挺直了腰板,忙碌地帮着端茶倒水。
场面热闹而喜庆。苏老实和王翠花也舔着脸来了,被李婶子不咸不淡地挤兑了几句,也没敢闹事,灰溜溜地吃了点东西就走了。
站在即将完工的新房前,看着家人和乡邻们的笑脸,苏清鸢感到一种踏实的力量正在心中滋生。
她从一个险些投河自尽的孤女,一步步走到今天,拥有了庇护家人的能力,赢得了乡邻的尊重(至少表面上的)。这条路走得不易,但她从未后悔。
然而,她也清楚,这一切只是开始。青溪镇太小,桃花村更小。她的目光,不能只局限于这一方天地。
等新房落成,等秋收完毕,或许……是该考虑下一步的规划了。
是扩大药材种植规模?还是将成药生意做得更大?亦或是……寻找新的机会?
她抬头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目光悠远而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