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铁鹞子”谍报网高层 - “鹞鹰”
表面身份可能是汴京一位颇具声望的书画斋老板或古董鉴赏家,拥有“大隐于市”的完美伪装。其店铺是文人雅士、甚至中低级官员时常流连之所。
约五十岁上下,面容清癯,肤色白皙,保养得极好。眼神温和,常带着学者般的专注与一丝淡淡的忧郁气质。手指修长洁净,指甲修剪整齐,显示出极度的自律与洁癖。穿着质料上乘但款式低调的深色长衫,身上总有淡淡的墨香或檀香,而非寻常武人的血腥或肃杀之气。行走时步履轻缓,无声无息。
极度冷静、理智,近乎冷酷。拥有惊人的耐心和布局能力,像一只真正的鹞鹰,可以在高空盘旋许久,只为等待最佳一击。视情报工作为一门艺术,享受将他人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操控感。极度自负,但也极其谨慎,信奉“言多必失”,几乎从不留下任何书面证据。对西夏有着扭曲的忠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一个更“伟大”的秩序。
尽管代号“鹞鹰”,但他对活生生的、尤其是关在笼中的鸣禽(如画眉、百灵)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厌恶和轻微恐惧,这源于他幼时一段被囚禁的创伤记忆。他的店里绝不会出现鸟笼或活鸟装饰。
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必须按特定角度和顺序摆放,稍有错乱便会令他内心焦躁,尽管表面不动声色。擦拭古董时的那种极致专注和轻柔,仿佛在对待情人的肌肤。
与人交谈时,喜好引用看似无关的诗词典故,实则暗藏机锋或指令。例如,通知手下行动取消,可能会说:“今日风急,恐损了画纸,且收起来吧。”
他的内心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计算着每个人的利用价值,包括他的手下。他对包拯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数”感到既恼怒又兴奋,视为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对手。他享受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觉,认为只有智力上的博弈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偶尔,在深夜独自面对一幅未完成的残画时,会闪过一丝极快的空虚感,但旋即被更强大的控制欲所取代。
枢密院副使 “崔实”(化名)
枢密院副使,掌管部分军机要务,道貌岸然,是朝中有名的“实干派”,甚至曾对新政中的某些条款表示过有限支持,隐藏极深。
年约四十五六,国字脸,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极具欺骗性。身材微胖,显得敦厚可靠。常穿着紫色官袍,步履沉稳,说话中气十足,喜欢在朝堂上发表一些“老成谋国”、“稳健持重”的言论。笑容颇具亲和力,但细看之下,眼底深处缺乏温度。
精于算计,野心勃勃,但极其善于伪装。是典型的“双面人”,在公开场合是忠君爱国的能臣,私下里则权衡利弊,将国家利益视为自己晋升的筹码。谨慎多疑,从不直接与西夏方面联系,通过数层中间人传递消息。他并非毫无底线,但他的底线是自己的安全和家族利益,而非朝廷。
对数字和日期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记忆癖好。与人交谈时,会不自觉地将对话内容与某些数字关联记忆(如某次军粮调拨的数量、某个条约签订的日期),这既是职业习惯,也是他记忆和整理信息的方式。
他之所以被拖下水,可能源于家族子弟(如最宠爱的幼子)曾在边境被西夏俘获或有巨大把柄被掌控,迫使他不得不就范。书房的暗格里,藏着一只他儿子幼时穿的虎头鞋。
在极度紧张或需要思考时,会无意识地摩挲佩戴在拇指上的翡翠扳指(可能是祖传之物),直到指节发白。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分裂状态。一方面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和高位,另一方面又时刻恐惧东窗事发,身败名裂。他对包拯的回归感到极度不安,视其为最大的威胁。每次向“鹞鹰”传递情报后,都会陷入短暂的自我厌恶和恐惧,但很快又用“都是为了家族”、“大势所趋”等理由自我说服。就像站在一根即将断裂的钢丝上,每一步都心惊胆战。
史馆修撰 “高弼”(保守派代表)
史官领袖,出身名门,学问渊博,在士林中享有很高声望。是庆历新政的激烈反对者,认为包拯等人的做法是“与民争利”、“破坏祖制”。
年过花甲,清瘦矍铄,白发白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带着学究式的固执和批判性。常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儒袍,以显示自身的清高。说话引经据典,语调缓慢却咄咄逼人,习惯性用“圣人云”、“祖宗之法”作为论据开头。
固执守旧,墨守成规,将儒家经典和祖宗制度视为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并非坏人,也并非被收买,其反对出于真实的信念和价值观冲突,以及维护自身所属阶级利益的考量。但正因为其动机“高尚”,其阻碍才更显理直气壮和难以化解。爱惜羽毛,极度重视身后清名。
只用特定产地、特定工艺生产的某种宣纸书写奏章和重要文章,认为其他纸张皆“粗陋不堪,有辱斯文”。若被人不小心弄污了他的稿纸,会引发他极大的怒火。
对故乡的一种特定糕点(如定胜糕)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这寄托了他对“传统”和“故乡”的情感。每当吃到不正宗的,会摇头叹息“世风日下,连味道都变了”。
与人辩论时,喜欢用手指关节叩击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为自己的论点打节拍。
他真心实意地认为包拯等人是“祸乱朝纲”的激进分子,自己的反对是“匡扶正道”。对西夏的威胁有认知,但认为首要的是整顿内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看不到(或不愿看)制度僵化带来的危机,将任何变革都视为洪水猛兽。与包拯的对抗,在他心中是一场扞卫道统的圣战。他或许会无意中泄露某些信息,或被“鹞鹰”巧妙利用其言论和影响力来给包拯制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