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夜,瓜州城头最后一盏青铜灯终于被血雨浇灭。张议潮的玄铁陌刀插在城楼飞檐,刀柄悬着的金丝香囊在妖风中叮当作响——那是盛着杨贵妃血脉的圣物,此刻正与青鸾宝镜一同在红线女怀中灼烧,映得女侠眉心朱砂痣如泣血。
\"乾坤倒转阵!\"空空儿长啸破空,十二枚星宿铜钱化作流光钉入黄沙。唐军残部瞬间结成二十八宿战阵,龟甲盾上密布的刀痕竟隐隐显出紫微星图。李华生的万妖阵裹着硫磺黑烟压城而来,沙狐骸骨与赤练蛇魂撞在星盾上,爆出漫天磷火。
张议潮突然扯裂战袍,露出胸膛上二十八道守宫砂般的朱红刺青——竟是河西十一州的山川地势图。血珠沿着敦煌轮廓滚落时,疏勒河突然逆流冲天,浑浊河水化作三千甲士虚影。已故十四年的玉门关守将王忠嗣,竟在阴兵阵前勒马横槊。
\"快走!\"老将军的残魂在狂风中嘶吼。红线女怀中宝镜骤然裂开,镜中飞出的青鸾幻影驮起三人。他们看见白发苍苍的李校尉抱着阵亡儿子的铁甲跳入妖阵,看见独臂鼓吏用牙咬响雷纹战鼓,看见火浣布裹着的陌刀队迎着九头妖鸟自爆成火流星。
当青鸾掠过焚毁的鸣沙佛窟时,三危山突然传来地龙悲鸣。莫高窟千佛洞的壁画尽数剥落,飞天藻井间的菩萨眼角落下朱砂泪。张议潮伸手接住一片飞天的金箔残片,上面犹可见\"开元三年尉迟乙僧绘\"的字样,转瞬被黑风吹作齑粉。
长安方向忽有七星连珠,大明宫檐角的铜铃无风自动。青鸾宝镜的裂痕里渗出甘露,竟在夜空中铺就一条星辉之路。红线女反手扯断满头青丝,发梢沾染的拜火教黑血瞬间化作赤绳,将三人与青鸾死死缚在一起——这是红线门最惨烈的\"缚命诀\",从此神魂与坐骑同生共死。
城破之际,李思白在尸山血海中拾起半截焦尾琴。当他拨动那根染血的商弦时,月牙泉突然沸腾如滚汤,泉底沉埋二十年的唐军尸骸竟随音律列阵起舞。少年眼角的血泪滴在琴身,惊见木质纹理中浮现出小篆刻就的《秦王破阵乐》残谱——原来这琴竟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长史,在龟兹城陷时劈碎自己的青虹剑所制。
血月当空,拜火教的黑焰旗插上了千疮百孔的敦煌城楼。十二名剜去双目的龟兹乐工,正用白骨琵琶弹奏《天魔破阵曲》。李华生端坐于莫高窟九层飞檐之上,脚下踩着被斩首的文殊菩萨石像——那佛头滚落在沙地上,空洞的眼窝里灌满了西域葡萄酒。
\"剥皮为鼓,抽筋作弦!\"随着大祭司的呼喝,三百匹缴获的唐军战马被妖火活活炼成骷髅马灯。瓜州百姓的脊梁骨被串成风铃,挂在被焚毁的慈恩寺残梁上,夜风过处便发出咯咯的惨笑。圣火骑兵用弯刀挑起襁褓中的婴儿,抛向正在啃食尸体的秃鹫群,却见那些猛禽忽然哀鸣四散——原是婴孩手腕上系着的五色丝绦,正是端午时节母亲用青、赤、黄、白、黑五色残布所编。
流徙的难民队伍像断首的蜈蚣在戈壁蠕动。驼铃声里混着碎瓷声,原是老妪将家传的越窑青瓷枕砸成锋利的薄片,给孩童们绑在草鞋底防狼。沙暴卷过时,有人看见三危山方向飘来带血的梵文经幡,认出是玄奘法师手抄的《般若经》残页,忙扑上去吞咽,却被狂风连人带纸吹下鸣沙山崖。
昔日香火鼎盛的月牙泉,此刻漂满肿胀的尸首。泉底沉沙突然翻涌,浮起二十年前战死的安西军铁衣,空荡荡的甲胄竟自行列阵走向拜火教大营。李思白在城墟中跌跌撞撞,忽然被绊倒在焦土里——半张烧剩的《金刚经》封皮上,青铜护心镜镜面映出的却不是人脸,而是长安曲江畔的垂柳烟雨。
狂欢的拜火教徒不曾察觉,那些被血浸透的胡杨树皮下,悄然生出金丝般的菌丝。某个被掳走的舞姬在妖宴上折腰起舞时,发髻里藏着的青鸾镜碎片,正将妖阵方位映进葡萄酒夜光杯。最年长的流民在咽气前,把金丝香囊里最后一撮大唐泥土,喂进了孙儿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