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出苗后的第七天,黎明新城的了望塔第一次观测到了来自南方的陌生信号——一架涂着绿色藤蔓标志的无人机,在据点上空盘旋了三圈后,缓缓降落在仓库前的空地上,机身下方挂着一个密封的信封。
小王小心翼翼地取下信封,里面装着一张手绘的地图和一封短信。短信的字迹工整,内容简洁:“我们是绿藤聚落,擅长植物培育与生态修复,愿以改良作物种子交换粮食与土壤改良技术,明日正午到访,盼以和平方式交流。”地图上标注了绿藤聚落的位置,在黎明新城以南一百二十公里的废弃植物园,旁边还画着几种从未见过的作物图案,有叶片宽大的根茎类植物,还有果实呈紫色的藤蔓作物。
“绿藤聚落?从没听说过这个势力。”老河拿着地图,眉头紧锁,“南方的废弃植物园我们之前侦查过,当时没发现有人活动的痕迹,他们突然冒出来,会不会有诈?”
老周却盯着地图上的作物图案,眼睛发亮:“这种根茎作物看起来像‘抗逆土豆’,耐旱耐贫瘠,产量还高;紫色藤蔓应该是‘紫晶莓’,富含维生素,之前在农科所的资料里见过,没想到真的有人培育成功了。如果他们真能提供这些种子,对我们的作物多样化太重要了。”
苏晚晴则保持着谨慎:“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能轻易信任。明天他们来的时候,必须做好防御准备,检查他们带来的种子是否携带病菌或变异基因,物资交换也要在警戒范围内进行。”
林墨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接待方案:“老河,你带船员组在仓库周围设置警戒带,加装临时电网,无人机升空巡逻;老郑,将装甲车停在仓库两侧,热风机和弩箭发射器处于待命状态;苏晚晴,准备好植物病菌检测仪和基因测序仪,对他们带来的种子进行全面检测;老周,负责准备交换的粮食和菌肥样本,同时整理土壤改良的技术资料,只提供基础方法,核心技术暂时保密;我负责和他们谈判,探清他们的真实意图。”
第二天正午,一支由十辆改装电动车组成的队伍准时抵达黎明新城。车队的车身布满了绿色的藤蔓装饰,车身上印着和无人机相同的绿藤标志,队员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工装,手里没有携带明显的武器,只有两个人背着装有种子的背包。
为首的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留着短发,眼神锐利,自称“绿萝”,是绿藤聚落的负责人。“林首领,久仰黎明新城的大名,你们能在末日中种出高产小麦,很了不起。”绿萝伸出手,语气平和,“我们这次来,不仅带来了改良作物种子,还带来了我们培育的‘固氮藤蔓’,这种藤蔓能和玉米、大豆共生,提高土壤肥力,希望能和你们达成长期合作。”
林墨握住绿萝的手,能感觉到她的手心有一层厚厚的茧,应该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痕迹。“绿萝首领,合作的前提是坦诚。我们需要先确认种子的安全性,同时了解绿藤聚落的基本情况,毕竟在末日中,信任需要一步步建立。”
绿萝没有反对,主动打开背包,取出几种种子样本:“这是抗逆土豆种子,能在ph值8.5的盐碱土中生长;这是紫晶莓种子,成熟周期只有两个月,亩产可达两千斤;这是固氮藤蔓的幼苗,你们可以现场检测,有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解释。”
苏晚晴立刻上前,将种子样本分别装进检测容器。植物病菌检测仪显示所有种子均未携带常见病菌,基因测序仪的初步结果也显示种子的基因序列稳定,没有发现异常的变异片段。“种子暂时没有问题,但需要种植试验,观察生长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异常。”苏晚晴对林墨说,语气里的警惕少了几分。
接下来的谈判在仓库内进行。绿萝详细介绍了绿藤聚落的情况:他们由一群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组成,末日爆发后躲进了废弃植物园,依靠园内的培育设备和储备种子存活下来,这些年一直在改良作物,希望能找到适合末日环境的种植模式,但由于缺乏粮食储备和土壤改良技术,发展一直受限,直到听说黎明新城的情况,才决定前来合作。
“我们需要的不多,每亩种子换五十斤小麦,固氮藤蔓的技术换你们的固氮菌剂配方,另外希望你们能派技术人员指导我们进行土壤改良。”绿萝提出了合作条件,眼神坦诚,“作为回报,我们可以提供所有改良作物的种植技术,还可以帮你们培育抗逆性更强的小麦品种。”
老周听到“抗逆小麦品种”,立刻来了兴趣:“你们培育的小麦能抵抗多少度的低温?能不能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里生长?”
“我们的‘冬绿小麦’能抵抗-15c的低温,重金属耐受度比你们现在种植的品种高30%。”绿萝拿出一张小麦生长的数据表,“但这种小麦的产量略低,需要和你们的高产品种杂交,才能兼顾抗逆性和产量,这也是我们希望合作的重要原因。”
林墨看着数据表,心里已经有了合作的意向,但仍有顾虑:“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规模合作,你们提供五十亩地的种子,我们提供两千五百斤小麦和基础的土壤改良技术,种植试验成功后,再谈长期合作。另外,我们需要派一名技术人员去绿藤聚落参观,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你们也可以派一人留在黎明新城,学习固氮菌剂的制作方法。”
绿萝稍作犹豫,最终点头同意:“可以,但你们的技术人员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定,不能进入核心培育区;我们留在这边的人会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同时也希望你们能保证他的安全。”
合作意向初步达成后,绿萝的团队开始现场演示固氮藤蔓的种植方法。他们将藤蔓幼苗种在玉米种子旁,讲解道:“这种藤蔓的根系能和玉米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藤蔓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供给玉米生长,玉米则为藤蔓提供碳水化合物,两者相辅相成,能减少30%的氮肥用量。”
老周蹲在地上,仔细观察藤蔓的根系:“根系上的根瘤很发达,确实有固氮能力。我们可以在南坡的玉米试验田种植,观察共生效果。”
当天下午,绿萝的团队留下一名叫“毛豆”的年轻技术员,带着交换的小麦和土壤改良资料返回了绿藤聚落。林墨则派农务组的小陈作为技术人员,跟随绿萝前往绿藤聚落,主要任务是观察他们的种植环境和技术水平,同时传递安全信号。
接下来的一周,黎明新城开始了固氮藤蔓的种植试验。毛豆每天都在玉米试验田忙碌,指导农务组如何控制藤蔓的生长速度,避免藤蔓过度缠绕影响玉米生长。他还主动分享了绿藤聚落的“生态种植法”——将土豆、紫晶莓和固氮藤蔓套种,形成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我们聚落的植物园里,就是用这种模式种植的,一亩地的产量能抵普通种植的两亩。”毛豆一边给藤蔓浇水一边说,“等紫晶莓成熟后,还能用来制作果酱和果干,延长保存时间,你们的粮仓如果有多余的空间,可以考虑扩大种植。”
苏晚晴则在实验室里对冬绿小麦种子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种子的抗逆基因稳定,没有潜在的基因缺陷。“可以进行小规模播种试验了,建议在北坡的重金属轻度污染区种植,测试它的耐受能力。”苏晚晴将检测报告交给老周,“如果试验成功,明年就能和我们的高产品种杂交,培育出更优质的小麦。”
然而,就在合作顺利推进时,小陈从绿藤聚落传回了一条令人警惕的消息:绿藤聚落的核心培育区里,有大量的变异植物,其中一种“捕虫藤”能主动捕捉昆虫,甚至能困住小型变异生物,而且绿萝的团队一直在研究“植物武器化”,试图用变异植物作为防御手段。
“植物武器化?”林墨拿着小陈传回的照片,照片里的捕虫藤缠绕着一只变异野兔,藤蔓上的尖刺深深扎进野兔的身体,“这和绿萝之前说的‘生态修复’完全不符,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老河立刻紧张起来:“会不会是第二个磐石堡?用合作当幌子,实际想偷我们的技术,再用植物武器攻击我们?”
苏晚晴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毛豆的表现来看,他没有恶意,而且绿藤聚落的生态种植技术确实有价值。或许他们研究植物武器,只是为了自保,毕竟南方的变异生物更多,生存压力更大。”
为了弄清真相,林墨决定亲自去绿藤聚落一趟。他带着老郑、苏晚晴和五名船员,驾驶两辆装甲车,沿着小陈传回的路线前往废弃植物园。
绿藤聚落的入口隐藏在一片茂密的藤蔓后面,藤蔓上开着紫色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绿萝亲自在入口迎接,看到装甲车,脸上没有惊讶,反而笑着说:“林首领亲自来访,是对我们的合作还不放心吧?我可以带你们参观核心培育区,但希望你们不要干涉我们的研究。”
核心培育区里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高大的变异树木之间,缠绕着各种颜色的藤蔓,有的藤蔓能发光,有的能分泌黏液,捕虫藤像一张张绿色的网,分布在培育区的边缘,正在捕捉飞过的昆虫。培育区的中央,有一座玻璃温室,里面种植着各种从未见过的变异植物,其中一种“爆炸蒲公英”成熟后,种子会像手榴弹一样爆炸,释放出带有麻痹效果的粉末。
“这些植物确实有防御能力,但我们从未主动攻击过其他幸存者。”绿萝站在温室前,语气诚恳,“南方的变异生物太多,普通的防御手段根本不够用,我们研究植物武器,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之前没告诉你们,是怕你们误解,毕竟‘武器’这个词太敏感。”
林墨看着温室里的植物,又看了看周围正在忙碌的绿藤聚落成员,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敌意,只有对植物的专注。“绿萝首领,我理解你们的生存压力,但植物武器的风险太大,一旦失控,不仅会伤害敌人,还可能伤害自己人。”林墨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们可以帮你们改进防御体系,用声波驱虫器和生物防治代替植物武器,既能保证安全,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绿萝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早就意识到植物武器的风险,但一直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听到林墨的提议,立刻答应:“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改进防御体系,我们愿意停止植物武器化研究,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生态种植和作物改良中,还可以将冬绿小麦的完整基因序列分享给你们。”
接下来的三天,林墨的团队和绿藤聚落的成员一起改造防御体系。老郑帮助他们安装声波驱虫器,调整频率,确保能驱赶大部分变异生物;苏晚晴则教他们培育寄生蜂和捕食螨,用于生物防治;林墨和绿萝一起制定了“生态防御计划”,用固氮藤蔓和捕虫藤形成外围屏障,内部用声波和生物防治双重保护,既安全又环保。
改造完成后,绿萝将冬绿小麦的完整基因序列交给苏晚晴:“这是我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培育出更好的作物。另外,我们决定加入你们的联盟,和黎明新城、陈博士的研究所、巴图的游牧部落一起,在末日中建立一个‘生态生存圈’,共享技术和资源,共同对抗末日危机。”
林墨握着绿萝的手,心里充满了感慨。从最初的警惕、怀疑,到后来的理解、合作,再到最终的联盟,他们用坦诚和信任,化解了潜在的危机,找到了一条共赢的道路。他知道,随着更多盟友的加入,黎明新城不再是一座孤立的据点,而是末日中生态生存的核心,未来的道路,也一定会因为这些盟友的存在,变得更加光明。
返回黎明新城的路上,苏晚晴看着冬绿小麦的基因序列,兴奋地说:“有了这个序列,我们就能培育出兼顾抗逆性、高产和优质的小麦品种,明年的收成至少能提高40%。而且绿藤聚落的生态种植技术,能让我们的土地利用率翻倍,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
老郑也笑着说:“等联盟正式成立,我们可以联合改装农机,共享金属资源,甚至可以一起修建一条连接各个据点的道路,方便物资运输和人员交流。”
林墨看着车窗外的田野,小麦幼苗在微风中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他知道,这只是联盟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他们继续以信任为基础,以合作为纽带,就一定能在末日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生态家园,让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