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用大白话写了氨气是啥,为啥臭,用了哪些科学方法治理,效果如何(附上前后对比感受)。最后重点用红笔写道:“经初步观察和数据记录,未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公厕气味与居民生育情况存在关联。该谣言缺乏科学依据,属无稽之谈。”
报告一出,大伙儿都围着看。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硫磺皂是中和用的!”
“我说怎么撒了锯末好多了呢!”
“看看人家小玲这报告写的,有理有据!比许大茂那破嘴强一万倍!”
真相大白,谣言没了市场。先前被谣言忽悠的人,感觉自个儿像个傻子,尤其恨那造谣的。
正好街道王主任下来检查卫生,看到公厕改良和小玲的报告,大为赞赏。再一打听谣言源头,脸就沉下来了。
“许大茂!又是你!整天正事不干,就会搬弄是非,制造恐慌!看来罚你扫一次厕所是不长记性!”王主任当场决定,“这次,罚你负责打扫这个公厕一个月!每天早晚各一次!让小玲同学负责监督,必须达到卫生和除味标准!让你亲自体验体验,什么叫科学除臭,什么叫劳动改造!”
许大茂的脸当时就绿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灰头土脸地接过了扫把和簸箕。
小玲推了推眼镜,一脸严肃地递给他一个笔记本:“许大茂同志,这是厕所清洁和除味操作规范,请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天我会来检查记录氨气残留感官评估和数据记录。”
许大茂:“…”
从此,胡同口公厕常见一个蔫头耷脑的身影,捏着鼻子,在小玲同学的严格监督下,吭哧吭哧地打扫卫生,撒锯末,检查硫磺皂。
公厕的味道淡了,许大茂也暂时老实了,可这肚子里的馋虫它不老实。夏天眼瞅着到了尾巴,菜园子里最后一批西红柿挂满了秧,红的发紫,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可这玩意儿娇贵,放不住,几天就软烂流汤,吃不完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坏掉。
97号院仓库里堆着不少秋收的土豆萝卜,能放,可天天吃也腻歪。大伙儿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格外想念那口酸甜的西红柿,或是夏天冰镇瓜果的爽快。
前院张婶看着自家桌上雷打不动的炒土豆丝,叹了口气:“这要是冬天也能啃上根黄瓜,吃上个西红柿,该多美。”
“做梦吧您呐!”她家小子撇撇嘴,“冬天有白菜萝卜啃就不错了!还西红柿?美得你大鼻涕泡都出来!”
这话听着糙,可理不糙。季节的鸿沟,那时候就是天堑。
二蛋听着街坊们的念叨,心里那点不安分又活泛了。他溜达到院后头那个废弃了不知多少年的地窖口。这地窖以前可能是个菜窖,后来塌了半边,就没人用了,里面黑黢黢的,堆满了杂物。
他打着电筒下去瞅了瞅,空间不小,就是潮气重。他抓了把土,又感受了一下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确实阴凉不少。
“爹,”他跑回家找雷大炮,“咱院后头那老地窖,收拾收拾,能不能当冰窖用?”
“冰窖?”雷大炮一愣,“那得存冰!冬天去河里拉冰?费那牛劲呢?”
“牛劲怕啥?”二蛋眼睛发亮,“冬天费点劲,夏天就能享福!咱不多存,就够院里街坊们偶尔解解馋就行。这叫‘跨季储能’!”
道理一说就通。冬天河水结冰,天然的资源不用白不用。存起来,夏天就是宝贝。
说干就干。二蛋召集人手,先把地窖里的破烂清理干净,加固了塌陷的地方,又用旧砖头水泥把缝隙尽量堵死,防止冷气外跑。
最关键的是隔热。二蛋想起了老北京冰窖的法子。“锯末!这玩意儿隔热效果好,还便宜!”
他让各家把平时攒的锯末、刨花、干草都贡献出来。又去木材厂废料堆淘换来好几麻袋。清理好的地窖,底下厚厚铺一层干燥的锯末,四周墙壁也用木板夹层,中间填满锯末,顶上最后也覆盖厚厚一层。
“这能管用?”徐兰看着快被锯末埋了的地窖,有点怀疑。
“放心吧妈,”二蛋信心满满,“锯末里有无数小空气泡,最能挡热。只要密封好,里面的冰一夏天都化不完!”
地窖改造好了,就等冬天。
三九严寒,河面冻得嘎嘎硬。二蛋带着院里十几个青壮劳力,推着板车,拿着冰镐、绳索,浩浩荡荡去护城河取冰。这是真正的力气活。砸开冰面,把巨大的冰块凿成能搬运的大小,用绳子拖上来,装车,再吭哧吭哧拉回院子,一块块顺进地窖里。
冰块在窖里码放整齐,每层冰之间再撒上厚厚的锯末隔开。最后封死窖门,只留一个小通风口。
二蛋还有个土法测温的招。他在地窖顶棚正中间,悬挂了一支特制的粗牛油蜡烛。
“爹,您看啊,这牛油蜡烛,熔点大概就八度左右。里面温度要是超过八度,这蜡烛就会慢慢融化,油滴会滴到底下这个铁盘里。”他在蜡烛正下方放了个小铁盘。
“咱定期来看,要是盘子里有油滴,就说明里面温度太高了,得检查是不是哪儿漏气了,或者冰耗得太快了。”
雷大炮看着这简陋却巧妙的设计,点点头:“土法子,有时候比洋仪器还好使!”
冰窖封存,剩下的就是等待。
夏天终于来了。毒日头晒得地皮发烫。97号院的冰窖,成了大伙儿心里头惦记的秘密宝贝。
二蛋制定了规矩:每户限存十斤蔬菜瓜果,主要是为了利用冷气保鲜,不是当仓库。但存东西,得交“冷媒损耗费”——也就是缴两斤同样的菜,充公,算是补偿大家冬天取冰的辛苦和冰窖的损耗。
这规矩合理,没人反对。谁家有点稀罕的、想留到以后吃的菜,都宝贝似的送来。张婶存了几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吴老师存了几个舍不得吃的甜瓜,李叔存了一小筐早熟的杏子…地窖里渐渐有了内容。
取用也简单,登记,开窖,快速取货,赶紧封门,尽量减少冷气流失。
大夏天,能从窖里拿出冰凉脆嫩的黄瓜,或者冻得硬邦邦的甜瓜,搁水里化开吃,那滋味,真是给个神仙都不换!97号院的人,成了胡同里最让人羡慕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