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水的指尖在文件边缘划出浅痕,第三十七份报告里的 \"按装\" 二字像根细针,猝不及防刺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窗外的蝉鸣正烈,文档科办公室里却弥漫着纸张霉变的陈旧气息,空调在头顶嗡嗡作响,送出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燥热。
她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将这份住建局的验收报告推到左侧堆积如山的文件堆上 —— 那里已经码了半尺高标着红圈的错字样本,每一份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文字工作中潜藏的危机。
\"科长,统计局的季度分析要得急。\" 新来的大学生小林抱着文件夹站在桌旁,见她面前摊开的 A4 纸上写满批注,好奇地瞥了一眼。
季秋水没抬头,指尖点着 \"分岐\" 两个字:分歧\" 的 \"歧\" 是止字旁,走岔路才会有分歧。\"她忽然意识到什么,抬头看向小林,\" 你们在学校写论文时,老师没强调过公文用字规范?\"
小林脸一红:\"好像... 没特别讲过。\"
这句话像块石头砸进季秋水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她望着办公室里堆到天花板的文件柜,那些柜子里整齐排列着近十年的各类公文,每一份都承载着政策传达、工作部署的重任。
突然想起上周整理十年前的会议纪要时,自己写的 \"消毁\" 档案 —— 本该是 \"销毁\"。这个发现让她半夜惊醒,冷汗浸湿了睡衣。如果连自己都犯这种低级错误,那些刚入职的年轻人呢?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能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错别字都找出来,分好类,给大家提个醒。
一、高频易错字词类
季秋水从抽屉里翻出泛黄的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卷起了毛边,这是她工作多年来的习惯,遇到易错的字词就记录下来。第一页就记着两年来发现的典型错误。她用红笔圈出的 \"必须\" 与 \"必需\",在近五年的文件里出现过 217 次混淆,这个数字是她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一份份文件统计出来的。
必须(表事理上的必要):写成 \"必需\"
必需(表不可缺少的物品):写成 \"必须\"
制定(搭配纲领、政策):错作 \"制订\"
制订(搭配计划、方案):错作 \"制定\"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与 \"权利\"(公民依法享有的利益)混淆
反应(事物引起的意见):与 \"反映\"(把情况告诉上级)混淆
爆发(用于火山、革命、战争等):与 \"暴发\"(用于洪水、疾病等)混淆
启用(开始使用物):与 \"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混淆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与 \" 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混淆
推脱(推卸责任等):与 \" 推托(借故拒绝)混淆
合计(合在一起计算):与 \" 核计(核算)混淆
考查(用一定标准检查衡量):与 \"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混淆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与 \" 以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混淆
学历(学习的经历):与 \"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混淆
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与 \" 不只(不但,不仅)混淆
最让她心惊的是份征地补偿文件,把 \"拨付\" 写成 \"拨负\"。\"负\" 字下面那一点,像给百姓的补贴款打了个问号。她特意在页边写了批注:\"差之毫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她清楚地记得,那份文件涉及到十几个村庄的征地补偿款发放,一旦因为这个错别字让村民产生误解,后果不堪设想。
二、成语与固定搭配类
文档科的台灯亮到后半夜,灯光下,季秋水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映在墙壁上。她揉着酸胀的眼睛,眼眶里布满了红血丝,却依然坚持把成语错误单独列成一页。最常见的 \"川流不息\" 被写成 \"穿流不息\",她在旁边画了条奔腾的河流,旁边标注着:\"川是河流,形容行人像河水一样连续不断。\"
唉声叹气:错作 \"哀声叹气\"
按部就班:错作 \"按步就班\"
变本加厉:错作 \"变本加利\"
不假思索:错作 \"不加思索\"
相辅相成:错作 \"相辅相承\"
走投无路:错作 \"走头无路\"
脍炙人口:错作 \"烩炙人口\"
迫不及待:错作 \"迫不急待\"
草菅人命:错作 \"草管人命\"
墨守成规:错作 \"默守成规\"
世外桃源:错作 \"世外桃园\"
蛛丝马迹:错作 \"蛛丝蚂迹\"
萎靡不振:错作 \"萎糜不振\"
甘拜下风:错作 \"甘败下风\"
一鼓作气:错作 \"一股作气\"
悬梁刺股:错作 \"悬梁刺骨\"
谈笑风生:错作 \"谈笑风声\"
一如既往:错作 \"一如继往\"
金榜题名:错作 \"金榜提名\"
滥竽充数:错作 \"滥芋充数\"
看到 \"蛛丝马迹\" 被写成 \"蛛丝蚂迹\" 时,她突然想起去年农业局那份虫害防治报告。如果连成语都写错,会不会让人质疑数据的严谨性?这个念头让她打了个寒噤,连忙翻出那份报告核对,幸好专业术语没出错。但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整理这份合集的决心,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三、形近字混淆类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光影,像一道道金色的条纹。季秋水对着放大镜辨认 \"己、已、巳\",这三个字的细微差别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但在公文里却常常被混用。这三个字在各类请示文件里出现的错误,足够装满整个档案盒。
自己(己):常错作 \"自已\"(已)
已经(已):常错作 \"己经\"(己)
以逸待劳:\"待\" 错作 \"代\"
度假村:\"度\" 错作 \"渡\"
重叠:\"叠\" 错作 \"迭\"
粗犷:\"犷\" 错作 \"旷\"
档案:\"档\" 错作 \"挡\"
妨碍:\"妨\" 错作 \"防\"
松弛:\"弛\" 错作 \"驰\"
潦草:\"潦\" 错作 \"缭\"
羸弱:\"羸\" 错作 \"赢\"
精粹:\"粹\" 错作 \"萃\"
蛰伏:\"蛰\" 错作 \"蜇\"
针砭:\"砭\" 错作 \"贬\"
迁徙:\"徙\" 错作 \"徒\"
修葺:\"葺\" 错作 \"茸\"
哺育:\"哺\" 错作 \"浦\"
玷污:\"玷\" 错作 \"沾\"
狙击:\"狙\" 错作 \"阻\"
校对:\"校\" 错作 \"效\"
最危险的是份安全生产文件,把 \"销毁\" 写成 \"消毁\"。\"销\" 有熔化金属之意,比 \"消\" 更显彻底。季秋水在科室会议上敲着桌子,语气严肃:\"少写一撇,可能让过期化学品处理方案留下漏洞!\" 她知道,安全生产无小事,一个错别字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四、专业术语类
周三下午的阳光斜斜切进档案室,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在阳光的照射下舞动。季秋水蹲在铁皮柜前翻找旧文件,柜子里的文件散发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味。2019 年那份脱贫攻坚报告里,\"建档立卡\" 被写成 \"建挡立卡\",她摸着纸页上凹凸的字迹,想起当时全县干部下乡核对信息的场景,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可不能因为一个错别字而影响了整个工作的严谨性。
行政村:错作 \"行政村\"
集体经济:错作 \"集体经剂\"
招投标:错作 \"招投票\"
耕地红线:错作 \"耕地红钱\"
五险一金:错作 \"五险一金\"
权责清单:错作 \"权职清单\"
供给侧:错作 \"共给侧\"
区块链:错作 \"区块连\"
放管服:错作 \"放管浮\"
双随机:错作 \"双随几\"
一窗受理:错作 \"一窗受礼\"
最多跑一次:错作 \"最多跑一此\"
河长制:错作 \"河常制\"
林长制:错作 \"林常制\"
碳达峰:错作 \"碳达锋\"
碳中和:错作 \"碳中合\"
乡村振兴:错作 \"乡村振新\"
基层治理:错作 \"基层治里\"
民生实事:错作 \"民生实事\"
优化营商环境:错作 \"优化营上环境\"
最让她后怕的是份向上级报送的财政报告,\"结余\" 写成 \"节余\"。虽然只是偏旁之差,但在审计时可能被误解为刻意隐瞒资金流向。她特意把这份文件放进 \"惊悚案例\" 文件夹第一页,用红色的标签做了醒目的标记,提醒自己和同事们时刻注意。
五、量词与介词类
季秋水的办公桌上渐渐堆起分类整理的文件夹,每个夹子侧面都贴着醒目的标签,有 \"高频易错字成语误用 专业术语错用\" 等。量词误用专辑里,\"一宗土地\" 错作 \"一踪土地\" 的案例被红笔圈了三次,足以见得这个错误出现的频率之高。
一幅对联:错作 \"一副对联\"
一场雨:错作 \"一阵雨\"(特定语境下)
关于:错作 \"对于\"(引出关涉对象时)
对:错作 \"对于\"(引出动作对象时)
按照:错作 \"按昭\"
截至:错作 \"截止\"(后接具体时间)
一个会议:错作 \"一了会议\"
一项政策:错作 \"一条政策\"
一件实事:错作 \"一桩实事\"
一场活动:错作 \"一回活动\"
一股力量:错作 \"一束力量\"
一片心意:错作 \"一份心意\"
一批物资:错作 \"一披物资\"
一阵掌声:错作 \"一片掌声\"(特定语境下)
为了:错作 \"为着\"(公文语境中)
由于:错作 \"由予\"
除了:错作 \"除开\"(公文语境中)
依照:错作 \"依着\"(公文语境中)
通过:错作 \"通个\"
随着:错作 \"随者\"
她在 \"截止\" 与 \"截至\" 旁画了个时间表,详细标注着两者的用法区别:\"截止\" 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时间,比如可以说 \"报名截止\",但必须说 \"截至 5 月 30 日\"。这个知识点,她在科务会上讲了不下五次,就是希望同事们能牢牢记住,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周五上午的文档科会议室内,五个人围着长桌坐成一圈,桌上摆放着季秋水连夜打印出来的错别字合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大家脸上,气氛有些严肃。季秋水把分类整理好的错别字合集分发下去,纸张翻动声里夹杂着倒吸冷气的声音。
\"天呐,我写的 ' 笑眯眯 ' 居然是 ' 笑咪咪 '。\" 打字员小王捏着纸页的手指泛白,声音里带着些许颤抖,\"上次常委会纪要里就这么写的,这要是被领导看到了,得多丢人啊...\"
\"我这份更糟。\" 老科员老李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把 ' 秸秆还田 ' 写成 ' 秸杆还田 ',农业局的人看到肯定笑话我们,说我们连基本的农业术语都搞不清楚。\"
\"还有我,\" 年轻的科员小张也红着脸说道,\"我把 ' 寒暄 ' 写成 ' 寒喧 ' 了,上次接待上级领导的会议纪要里就有,现在想想都觉得尴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脸上满是愧疚和后怕。季秋水看着大家脸上的震惊,忽然觉得连日来的熬夜都值了。她起身在白板上写下 \"一字千金\" 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同志们,我们笔下的每个字都连着政策落地,连着群众冷暖。\" 她指向窗外县政府大楼前的石碑,\"那上面刻着的 ' 为人民服务 ',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我们写的每一份公文也应该如此。\"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些错别字看似是小问题,但在公文里,就可能造成严重的误解,影响工作的开展,甚至损害政府的形象。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会议结束后,每个人都拿着那份错别字合集,若有所思地离开了会议室。季秋水知道,这次会议已经在大家心里埋下了重视文字严谨性的种子。
张建军主任推门进来时,正听见小林在念 \"炙手可热\" 的错误用法,他饶有兴致地走了过去,拿起桌上的合集翻了两页,眉头渐渐锁紧。\"这不是小事,\" 他严肃地说道,\"得让全县都重视起来,公文是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天后,《党政文件错别字整改通知》带着油墨香分发到各单位。季秋水在文件末尾加了句:\"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 这句话后来被各乡镇办公室贴在了打印机旁,时刻提醒着大家。
通知下发后,全县各单位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特意打来电话,语气激动:\"季科长,你们整理的 ' 部署 'vs' 布署 ' 太及时了,我们刚改完今年的优抚安置方案,之前一直没注意到这个错误,多亏了你们的提醒啊。\"
教育局送来的感谢信里说,老师们把错别字合集当成了公文写作教材,在学校里开展了公文用字规范的培训活动。
各乡镇也纷纷组织人员学习,对照合集检查自己单位的文件,一时间,全县掀起了一股规范公文用字的热潮。
季秋水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各个单位的咨询电话,询问一些易错字的正确用法,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虽然忙碌,但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因为她的努力正在一点点改变着全县的公文写作现状。
市委办的通报文件寄到时,季秋水正在给新入职的公务员做培训。她指着 ppt 上的 \"寒暄\" 二字,详细讲解着:\"' 暄 ' 是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指温暖的问候;' 喧 ' 是口字旁,是喧闹的意思。记住这个区别,下次接待上级检查就不会闹笑话。\"
台下的新公务员们认真地做着笔记,不时点头表示理解。看到大家求知若渴的眼神,季秋水感到很欣慰。
培训结束后,小林捧着笔记本追出来:\"科长,您看我整理的易错字表格行吗?\" 季秋水翻开本子,见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错误类型和出现频率,还附上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子,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拍了拍小林的肩膀:\"做得很好,继续加油。\"
夕阳透过窗户,在 \"错别字惊悚合集\" 的封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季秋水摸着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想起这些天来挑灯夜战的夜晚,想起同事们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到后来的认真校对,想起全县各单位积极响应整改的场景,忽然明白:文字工作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多一分审慎,群众就少一分误解;多一分严谨,政策就多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