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五月,南京城。
一场急雨刚刚过去,把整个南京城洗刷得干干净净。
空气里飘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味道。
远处的紫金山在雨后显得特别绿,山峰连着山峰,就像一条大龙盘卧在城东。
山脚下,过去一大片水面的燕雀湖现在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气派的宫殿群。
高大的殿宇拔地而起,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和远处发青的山体构成了一幅雄伟的画面。
数不清的工匠和民工在各个地方忙活,锤子凿子的声音,还有他们喊号子的声音此起彼伏,给这座新建的城市带来了用不完的活力。
这里就是大宋的新都城,承载着崇祯皇帝想要重新振兴国家的宏大愿望,南京紫禁城。
自从把都城迁到南京金陵府以来,崇祯皇帝已经在显忠寺行宫住了整整一年多了。
寺庙里的清静和宫廷的庄严实在是不搭,每天早上,当木鱼声和钟声混在一起的时候,崇祯总觉得自己快要变成和尚了。
他心里很想要一座真正属于大宋皇帝的宫殿,一座能体现皇权,承载国家命运的皇城。
现在,随着核心宫殿区初步建成,崇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搬进新家了。
古代那些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建造起来规模都特别大,不是说一下子就全部建完的,少辄几年,多则几十年。
通常都是先建好最核心的功能区,也就是能满足皇帝处理政事、睡觉休息的主殿和寝宫,后面的附属建筑再慢慢完善。
崇祯皇帝现在要搬进去的,就是已经建好的这部分核心宫殿区,而不是整个宫殿群都造好了。
这座新宫殿被崇祯皇帝命名为“紫禁城”,取自“紫微星垣”,意思是天帝住的地方,暗指皇帝就是“天子”,是受上天旨意,管理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为了配合这一点,崇祯改元后还下了道诏书,规定所有的诏书开头都必须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强调皇帝的权力是“替天行事”,是合法而且神圣的。
宫殿的名字,学问很大,可不是随便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那么简单。
而是深深地融合了儒家的规矩、天文学的星象、皇权的象征以及风水等理念。
这些名字不仅仅是说明建筑功能,更是皇帝建立“奉天承运”统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天,崇祯把左丞相李纲、右丞相孙傅,工部尚书赵鼎等重要的朝廷大臣召来,商量搬进新宫殿以后的具体事情。
崇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臣子们,开口说:“李卿,孙卿,赵卿,新宫前朝三大殿,乃我大宋皇宫之核心所在,其命名至关重要,依你们看,当如何命名为妥?”
李纲向前一步,拱手奏道:“陛下圣明,依祖制,东京皇宫前朝三大殿,乃文德殿、紫宸殿、垂拱殿,臣以为,沿用旧名,可示法统延续,令天下百姓知我皇室秉承祖训,以文德治天下。”
李纲所言,是基于大宋百年来的治国方略。
北宋素以文治着称,皇帝日常听政、接见群臣的文德殿,其名便取“文以载道,德润生民”之意,直接呼应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此名源自《尚书·大禹谟》中“文命敷于四海”一句,强调以文德教化天下,具象化了“文治优先”的理念。
这在大宋文人治国的传统中,是根深蒂固的象征。
崇祯摇了摇头,表示不满意。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玩崇文抑武那一套?
求求你们给武将一条活路吧,朕还得指望他们护着呢?
搞不好得和历史上宋高宗赵构那般,一路跑跑跑,躲到大海上。
如今崇祯的基本盘大多数武将集团的效忠,怎会再崇文抑武自缚手脚?
他还指望着北伐,收复故土,开疆拓土,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宋呢!
“李卿所言,朕岂会不知?然大宋历经靖康之变,国势衰微,正是因文治过甚,武备松弛所致!朕迁都金陵,并非苟安一隅,而是要重振大宋雄风,扫荡鞑虏,收复故土!若依旧沿用旧名,岂非向天下人宣告,朕仍要走那‘崇文抑武’的老路?”
崇祯语气沉静,耐着性子和他们讲道理。
殿内一下子安静下来。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心里都震动了。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行事雷厉风行,几次整顿军队,提拔武将,已经隐约表现出他要加强军事力量的决心。
现在竟然连宫殿命名这种“小事”都这么坚定,可见他的决心有多深。
“新宫之名,当与朕之志相符!朕决意取前朝三大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崇祯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带着一股帝王的威严和自信。
这话一说出来,殿里又是一阵骚动。
奉天殿?
这个名字,好有神圣感!
李纲和赵鼎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
赵鼎最先反应过来,拱手奏道:“陛下圣明!‘奉天’二字,直指天命!陛下此举,是欲将宫殿之名与皇权合法性深度绑定,以示君权神授,代天牧民!”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奉天殿,取‘奉天命而治天下’之意,源自《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儒家天命观,朕受天命,代天牧民,此乃吾大宋新国策之基石!此名,方能彰显朕欲光复旧土,再造乾坤之志!”
李纲听了,也明白了官家的深层意思。
这不仅仅是改个名字,更是皇帝想借此宣示他“奉天承运”的皇权理念,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大宋长期以来的积弱状态。
宫殿的命名,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官家对大宋未来展开了一幅宏伟蓝图。
当皇帝和你谈理想时,身为臣子,最好顺着来。
李纲再次拱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陛下高瞻远瞩,臣等拜服!此宫殿之名,尽显我大宋皇权之威严,国运昌隆之兆!”
崇祯微笑着看向殿内的臣子们:“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相连,寓意深远。奉天,乃受天之命;华盖,示神灵护佑,朕得天地庇佑,国运亨通;谨身,则警朕修身治国,不敢懈怠。此三者,方能成就万世基业!”
他解释着这三大殿的顺序和寓意,构成了“受上天旨,神灵保佑,修身治国”的逻辑链条,完美地解释了皇权合法性的理论闭环。
大臣们听完,没有人不识相的出来质疑,表示并无异议。
宫殿的命名,就这么被崇祯皇帝一句话解决了。
他召来几个重臣,其实也就走个过场,表示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