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心中,此刻是五味杂陈。
自他穿越而来,所见的便是文官腐朽、武将懦弱、金人嚣张、百姓困苦。
东京城下,他曾亲率禁军,与将士同甘共苦,誓死守城,然最终仍被无耻群臣与金人内外勾结,拱手让出。
方才在山坡之上,王时雍之流竟还敢提“议和”,这等卖国求荣之举,何异于引狼入室,自毁长城?!
他痛恨这群文官的懦弱与无能!
痛恨他们只知舞文弄墨、巧言令色,却无半点治国安邦之才、御敌报国之勇!
更痛恨大宋将士畏敌如虎!
自宋金两国联手灭辽之后,金人战而南下攻宋,宋军竟节节败退,望风披靡。
时至今日,见金人如见瘟疫,闻金人如闻死讯,早已丧失了斗志。
就连姚友仲这等素来以勇武着称的战将,面对完颜宗望,也要劝自己“避敌锋芒”,不敢再战。
崇祯不解,金人难道真有三头六臂不成?
宋军坐拥十万之众,又甲胄精良,为何竟如此畏战,不敢一搏?
想到此处,崇祯悲愤交加。
脚下这点地方又能守多久?
难道真的要在此坐以待毙不成?
脑海中浮现出前世煤山自缢的悲剧,那种绝望与不甘,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
崇祯再也不愿坐着等死!
这一次,他要奋力一战!亲手掌控自己的命运!
哪怕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而不是窝囊地被逼上绝路!
“姚友仲!”崇祯的目光如电,猛然射向身侧的将领。
“臣在!”
姚友仲高声应道,身姿笔挺,面如坚铁。
“你有多少兵?”崇祯问道。
“臣尚有三千精锐,皆披甲待命。”
姚友仲不假思索地答道,声音干脆利落。
“三千精锐,足矣!”
在众目睽睽之下,崇祯一甩身上的披风,随即翻身上马,紧握缰绳,高声喝道:“随朕出战!杀敌报国!”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重如千钧,掷地有声,宛如雷霆,狠狠地击打在每个宋人将士的心头。
大宋的文武官员,方才还在地上哭爹喊娘,忽然集体安静下来,所有动作都瞬间停止,目光齐齐望向马背上那位年轻的皇帝。
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官家要亲自出战?!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自赵宋立国以来,皇帝都是万金之躯,深居九重,金枝玉叶,享尽尊荣。
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会亲自去战场上拼命?
即便是开国太祖皇帝当年,那也只是坐镇后方指挥,没有说亲自冲锋陷阵的。
至于那位太宗皇帝,当年北伐兵败,那可是乘着驴车,灰溜溜地逃命,把个皇家的脸面都给丢尽了,被人记了一辈子的笑话。
而眼前这位大宋官家,在东京城被围的时候,披甲守城,就已经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敢相信了。
可如今,官家竟然要亲自披甲,带头冲锋,迎战那些如狼似虎的金兵!
这在众人看来,哪里是冲锋,那分明就是一只扑火的飞蛾,是去白白送死啊!
宗泽老将军反应最快,他顾不得自己年迈的身体,几步冲上前去,顾不上君臣之礼,一把抱住崇祯官家,老泪纵横:“官家不可啊!您万金之躯,怎可亲身涉险?!”
其他忠心的将领、还有皇城司的提点们,也都纷纷涌上前去,死死地拦住这位“疯魔”的皇帝,恨不得立刻把崇祯官家从马上拽下来。
在他们看来,皇帝的性命何等金贵,那是大宋最后的希望所在,万万不能让他就这样轻易地去涉险!
若真有个三长两短,这大宋江山,怕是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放开!”
崇祯官家一脚踹开宗泽,吼道:“再不可,再不可,连朕都要被抓到北边去当俘虏了!”
“与其被俘受辱,为人玩物,不如战死疆场!也让后世看看,我汉家男儿不惧死,哪怕是天子,亦可横刀立马,以血肉之躯,保我大宋社稷,铸我汉家脊梁!”
说罢,崇祯猛地一勒马缰,战马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随即重重落下。
一套丝滑小连招装完逼后,崇祯振臂高呼:“来战者随朕,冲杀向前!怯战者回朝去躲,休要污了朕的眼!”
姚友仲双目通红,看着马上那挺拔的身影,内心激荡,胸中热血翻涌。
他原本以为,今日大宋气数已尽,这天下恐怕要彻底完了。
可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了最后一线希望。
再也抑制不住胸中激荡的情绪,姚友仲猛地拔出腰间长剑,高高举起,发出震彻山谷的怒吼:“三千将士,随我破敌!”
他麾下的三千精兵,被这吼声一激,瞬间就点燃了血性。
他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大宋官家?
平日里那些皇帝,不是躲在深宫,就是沉迷玩乐,哪有这样亲自上阵拼命的?
岳飞、牛皋等将领,同样眼神狂热,不约而同地冲上前去,齐声大喝:“愿为官家前锋!誓死追随陛下!”
此去九死一生,可皇帝都已做到这般地步,他们这些做将领的,又岂能退缩?!
要死,也得死在皇帝前头,那才叫真汉子!
气氛烘托至此,崇祯豪气顿生,哈哈大笑,那笑声中,有悲壮,有豪迈,也有绝望后的壮志。
他手握长剑,剑尖直指山下金兵所在的方向,怒吼一声:“杀!!!”
“杀!”
“杀!”
“杀!”
三千精锐齐声怒吼,吼声震天,如猛虎下山,直扑金军而去。
崇祯虽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可他那面代表着天子仪仗的青色龙纛,却还没跟着动起来。
龙纛代表天子仪仗,龙纛作为天子象征,属东方青色,对应五行中的“木”,代表生机与皇权起源。
可这会儿呢,那面本该威风凛凛的青色龙纛,被一个禁军力士扛着,杵在太上皇赵佶那儿,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这禁军力士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他全身僵硬,汗如雨下,双手紧紧抓着旗杆,却因为太过紧张,旗杆都拿不稳当,旗面飘来飘去,看着是又乱又没个精气神。
岳飞眼尖,一眼就瞧见了这状况,心中一急,连忙呼喝牛皋:“你去取来龙纛,跟着陛下!”
皇帝亲自在前冲锋陷阵,若是没有龙纛在旁,谁知道他究竟在哪里?
又如何能够振奋军心,让将士们跟着皇帝的旗帜往前冲?
这可是战场上最要紧的士气!
牛皋一听,应了一声,二话不说就冲了过去。
他瞧着那禁军力士笨手笨脚,心中大怒,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规矩,嘴里不耐烦地叫了一声“拿来吧你!”。
接着便不由分说,抬脚一踹,把那旗手踹了个屁股蹲儿。
自己伸手,稳稳地就接过了那面厚重的青色龙纛。
牛皋身形壮硕,天生力大无穷,扛着那粗大的龙纛,如同一堵移动的山峦,迈开大步,追随在崇祯马后。
龙纛迎风招展,冲天而起,直指敌阵。
这不再是一面简单的旗帜,而是整个宋军的目光所在。
龙纛的位置,清楚明白地告诉战场上的每一个人:皇帝就在这里!皇帝就在最前面!正在带头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