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自榜单上爆发的金色光柱,并非温暖的照耀,而是一种蛮横的灌注。
它无视了皮肉筋骨的阻隔,直接冲刷着林凡的四肢百骸,涌入他的紫府文宫。
林凡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周遭山呼海啸般的欢呼,瞬间被一种无形的威压扼住,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惊骇地望着府衙门前这神异的一幕。
那光柱冲天而起,贯穿云霄。
青州府上空,原本晴朗的天色,竟在片刻之间风云变色。
大片的铅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厚重地压在城市的顶上,天光陡然暗淡。
可那云层之中,却并非电闪雷鸣,而是有万道金芒,在云层后翻涌、穿梭,将厚重的云块渲染成了一片瑰丽的金色。
“天啊……”
人群中,有人发出了梦呓般的呻吟。
“这是神仙显灵了吗?”
知府周怀清的脸上,早已没了官威与镇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撼与狂喜的表情。
他死死地攥着官袍的袖口,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文曲星动,华盖罩顶!”
赵济世的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颤抖。
“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气灌顶了!”
“这是天地文脉,在为我人族贺!在为我大乾贺啊!”
孙乐山等几位大儒,同样是面色涨红,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们看着光柱中的那个少年,仿佛在看一件正在被天地亲手雕琢的稀世瑰宝。
光柱之内,林凡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冲击。
那涌入体内的,是整个青州府积攒了千百年的浩然文气。
精纯,磅礴,浩瀚无垠。
它们像是一支由无数圣贤文章、诗词歌赋组成的军队,在他的经脉中横冲直撞。
起初是剧痛,一种仿佛要将他整个撕裂的痛楚。
但很快,他紫府文宫内,那原本只是虚幻存在的“文心”,开始大放光明。
《石灰吟》的刚正不阿,《墨梅》的清高孤傲,《赋得古原草》的坚韧不拔,《出塞》的铁血豪情……
他所书写的,他所领悟的那些诗词文章的真意,在这一刻,化作了一座座坚固的壁垒,开始引导、梳理这股狂暴的文气洪流。
疼痛感渐渐消退。
取而代之,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
像是久旱的河床,迎来了甘霖的浸润。
又像是蒙尘的宝玉,正被最清澈的泉水,洗去所有的污垢。
他的四肢百骸,每一寸血肉,每一个窍穴,都在这股文气的冲刷下,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身体里的杂质,被一点点地逼出体外,化作了淡淡的青烟,消散在金光之中。
他的骨骼,变得更加坚韧,隐隐泛着玉石般的光泽。
他的血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力量。
但这并非最重要的。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他的紫府文宫。
那颗“文心”,在海量文气的淬炼下,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凝实、壮大。
原本虚无缥缈的形态,逐渐变得清晰,仿佛一颗璀璨的钻石,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熠熠生辉。
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从未有过的清明。
许多过去晦涩难懂的经义,此刻豁然开朗。
一些曾经无法贯通的道理,此刻也融会贯通。
这并非简单的力量提升,而是一种生命层次的跃迁。
是“道”的洗礼!
府衙外,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笼罩着林凡的金色光柱,颜色越来越深,从灿金,逐渐向着一种厚重的紫金色转变。
天空中的云层,翻涌得更加剧烈。
最终,那些金色的云气,仿佛凝聚到了极点,竟在青州府的上空,缓缓铺开,幻化成了一副巨大无朋的画卷!
画卷之上,有山川河流,有日月星辰,有先贤讲学,有将士征伐……
一幕幕景象,走马灯般地闪过。
那是人族文明,自蒙昧中走来,薪火相传的壮丽史诗。
“文道法相!显化于天!”
陈松瘫软在地上,看着天空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嘴里喃喃自语,眼中只剩下无尽的悔恨与恐惧。
他知道,自己究竟得罪了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天才,而是被天地认可,承载着一地文运的……文道种子!
就在此时,那天空中的画卷,骤然定格。
所有的景象都消失了,只剩下两个巨大无比,仿佛由星辰构筑而成的古朴篆字。
——“案首”。
下一刻,这两个字轰然碎裂,化作漫天紫金色的光雨,洋洋洒洒,朝着整个青州府,飘落下来。
那光雨,并非实体。
落到人身上,便直接融入进去。
城中的读书人,只觉得脑中灵光一闪,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迎刃而解。
寻常的百姓,也觉得浑身一轻,精神百倍,仿佛卸下了千斤的重担。
就连那府衙前的石狮子,墙角的青苔,都在这光雨的沐浴下,多了一分难以言喻的灵性。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不,这比鸡犬升天,更为宏大。
这是一场,由林凡登临案首之位,所引发的,福泽全城的……文道恩赐!
当最后一点光雨落下,天空中的异象,缓缓散去。
那道贯穿天地的紫金色光柱,也渐渐收敛,尽数没入了林凡的体内。
府衙门前,重归寂静。
阳光重新洒落下来,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却无人觉得温暖。
所有人的视线,都汇聚在那个站在台阶下的少年身上。
他依旧是那身略显凌乱的衣衫,依旧是那副平静的神情。
可所有人都觉得,他不一样了。
他站在那里,却仿佛与这片天地,与这座城池,与此地的文脉,彻底融为了一体。
他就是中心。
林凡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那口气息,在阳光下,竟带着一抹淡淡的金色。
他缓缓睁开了双眼。
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截然不同。
他看见了知府周怀清身上,那股堂皇正大,带着官府印记的赤色气运。
他看见了赵济世等几位大儒身上,那股醇厚、温润,如同美玉一般的乳白色文气。
他甚至看见了周围的百姓身上,那一道道或浓或淡,代表着喜怒哀乐的各色气息。
他抬起手。
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指尖萦绕着的那一缕缕,比发丝还要纤细,却坚韧无比的金色丝线。
那是,他自己的浩然之气。
文气灌顶,不仅淬炼了他的文心和体魄。
还为他,开启了一双……能直视世界本源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