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被推进心脏监护室(IcU)的那一刻,时间对于门外的林心大和念晴来说,仿佛凝固了。那扇自动开合的厚重房门,像一道生死界限,将她们与至亲之人隔绝在两个世界。
念晴整个人都垮了,瘫坐在冰冷的塑料椅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无声地往下淌。她无法接受,昨天还抱着女儿嬉笑、规划着新家未来的丈夫,转眼间就生命垂危。巨大的恐惧和无力感将她淹没。
林心大强忍着天旋地转的眩晕感,强迫自己必须撑住。她坐到念晴身边,紧紧握住儿媳冰凉的手,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念晴,哭出来,哭出来会好受点。但哭完了,咱们得打起精神!天赐还在里面拼命呢,咱们不能先垮了!他是咱家的顶梁柱,他一定能挺过去!”
这话既是对念晴说,也是对自己说。她经历过太多风浪,深知此刻崩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必须成为这个家的主心骨。
接下来的日子,IcU门外成了她们的第二个家。医院不允许长时间探视,她们只能每天在固定的短暂探视时间里,穿上隔离服,进去看看身上插满管子的天赐。大多数时候,她们只能守在外面,盯着那扇门和门上亮着的“抢救中”或“隔离监护”的灯牌,度秒如年。
林心大迅速调整了状态,承担起一切后勤保障。她让念晴专心守在医院,自己则医院、家里两头跑。她回家安顿好尹母和玥玥(暂时请有芳帮忙照看),熬好清淡的粥和汤,再匆匆赶回医院,强迫念晴吃一点东西。她向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努力理解那些晦涩的医学术语,记下每一种药的作用。
“大夫,我儿子今天情况怎么样?心率稳住了吗?那个叫什么‘射血分数’的指标有没有好一点?”她总是带着谦卑又焦急的语气,追着医生问。她不再只是一个母亲,更成了一个为儿子争取每一线生机的战士。
念晴看着婆婆忙碌而坚韧的背影,也渐渐从最初的崩溃中恢复了一丝力气。她开始强迫自己进食,配合婆婆。在短暂的探视时间里,她会紧紧握住天赐没有打针的那只手,在他耳边轻声说话,告诉他玥玥会叫爸爸了,告诉他新家的设计图又修改了,告诉他她们都在外面等着他……尽管天赐在镇静剂作用下毫无反应,但她相信他一定能听见。
婆媳二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和相依为命的情谊。她们互相打气,互相支撑,成了彼此在黑暗中唯一的光。
与此同时,亲戚朋友们的支持也涌了过来。天赐的姑姑们轮流来送饭、替换她们休息;苏父苏母也第一时间从省城赶来,帮忙照顾玥玥,分担经济压力;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也前来探望,送来了慰问金,并告知天赐的工作不用担心,公司会保留职位。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像一场暴风雪,考验着这个家庭的韧性。 而在IcU门外,那份沉静而绝望的守望,凝聚着人性中最深刻的母爱、妻爱与亲情。她们用自己单薄的肩膀,为生命垂危的亲人,筑起了一道最温暖的防线。
每一天,都是与死神的拉锯战。 林心大和念晴不知道这场战斗要持续多久,但她们知道,只要那扇门里的心跳没有停止,她们的守望就绝不会放弃。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却顽强地燃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