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确定,向导到位,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组建一支足以应对北极严酷环境和潜在冲突的远征队。这绝非易事,需要庞大的资源、专业的设备和可靠的人手。
叶凡立刻行动起来,双管齐下。
他首先通过唐瑾瑜,动用了唐家庞大的财力物力。唐家对“暗影”的仇恨和叶凡的救命之恩,让他们对此事倾力支持,资金流水般拨出,并且通过其商业网络,以“极地环境研究与资源勘探”的名义,开始大规模采购和调配物资。
另一方面,叶凡通过“夜鹰”留下的加密通讯器,联系上了“守护者”家族。在得知叶凡不仅成功带回部分核心数据,还定位了北极“零点站点”并争取到关键向导后,“夜鹰”代表家族表示了高度肯定,并承诺提供支援。很快,一批先进的极地生存装备、特种防寒服、以及部分非致命性的高科技安保设备(如短程声波炮、强光致盲装置等)通过特殊渠道秘密运抵。
核心船只:
郑老海指定的“海燕号”被迅速找到。这是一艘有些年头的俄制抗冰船,吨位适中,但结构坚固,经历过无数次冰海考验。唐家出面,以高价将其连同原班核心船员(船长周老大副等人,都是郑老海的旧部,绝对可靠)整体租用,并立即进驻船厂,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现代化改装,特别是加固船体、升级动力系统,并加装了“影子”要求的卫星通讯和电子对抗设备。
人员配置(明面):
1. 科研团队: 由唐家招募了几位背景干净、专注于冰川学、大气物理和海洋生物的科学家及其助手,完美掩盖了此次行动的真正目的。
2. 船员: 以“海燕号”原班人马为主,郑老海作为特邀顾问和荣誉船长,周老大副担任实际船长。他们对郑老海绝对信任,对此次“科考”任务虽觉突然,但并未过多怀疑。
3. 后勤保障: 配备了专业的厨师、医生(表面身份)、以及设备维护工程师。
人员配置(暗面):
1. 指挥与核心战力: 叶凡(总指挥)、巴隆(安保与突击指挥)、郑老海(向导与顾问)。
2. 技术支援: “影子”(化名潜入科研团队),负责全船的电子系统、通讯加密、导航修正、以及应对“暗影”可能的技术干扰和网络攻击。她携带的工作站直接接入船上的核心系统。
3. 安保团队: 由巴隆亲自挑选并训练的十名好手,混编在船员和后勤人员中。他们大多有退役军人背景,身体素质过硬,接受了巴隆的短期极地作战和适应性训练,装备了“守护者”提供的非致命武器和唐家提供的常规防身武器。
4. 医疗支持: 叶凡亲自负责。他准备了大量应对冻伤、雪盲、极地疾病的常规药品,更重要的是,他秘密准备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普罗米修斯”相关生物污染或未知毒素的特效解毒剂和隔离装备,以及他自己调配的、用于激发潜能和快速恢复的强效中药药液。
物资准备:
· 常规物资: 充足的燃油、食品、淡水生成设备、防寒衣物、雪地交通工具(雪地摩托、狗拉雪橇计划)、科研设备等。
· 特殊装备: 高强度破冰工具、冰层探测雷达(“影子”改装)、潜水设备(用于冰下探查)、“守护者”提供的特殊防护服、应急逃生舱、以及叶凡要求准备的大量高性能炸药(用于必要时爆破冰层或障碍)。
· 情报与通讯: “影子”建立了与“守护者”和唐家的独立卫星通讯链路,确保信息传递安全。
整个队伍规模控制在五十人左右,明暗结合,各司其职。表面是一次富商资助的普通科考,实则是一支目标明确、装备精良、随时准备应对极端情况的特殊远征队。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海燕号”缓缓驶离了改造船坞,进行了短暂的试航和设备调试。
叶凡站在舰桥上,迎着凛冽的海风,望着前方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以及更北方那隐约可见的白色地平线。
巴隆检查着武器库,咧嘴笑道:“妈的,比雨林带劲多了!”
“影子”在机房内,最后一次测试着所有的电子系统。
郑老海则抚摸着熟悉的舵轮,眼神复杂,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决绝。
“所有单位最后检查!一小时后,航向北极圈,出发!”叶凡的声音通过船内广播传遍全船。
远征的号角,正式吹响。
龙潭虎穴,冰海深渊,他们义无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