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秦风自言自语。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王磊的供词:\"触发信号看起来就像一段普通的数字代码,'0915',代表发送时间是九点十五分...\"
\"c91A5t15\"——会不会是\"c\"代表陈永明,\"91A5\"可能是某种编码,\"t15\"代表时间?或者...
秦风立即奔向技术科:\"重点分析这组字符!可能是某种密码或指令!\"
技术队员们立即投入工作,尝试各种解密方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三点的刑侦支队依然灯火通明。
终于,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兴奋地喊道:\"找到了!这是一种简单的替换密码!c91A5t15解码后就是'confirm 9:15 Action'!\"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很可能是赵宏远给王磊发送指令的原始记录!
但仅凭这个,还不足以在法庭上定罪。他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证明赵宏远确实发送了那个致命信号。
压力全部转向了技术恢复和物证挖掘上。
虽然有了突破,但前方的路依然艰难。
面对赵宏远强大的律师团和近乎完美的防御,警方需要更多、更坚实的证据来打破他的心理优势。
秦风站在窗前,看着东方渐渐泛白的天色。在这场智力与意志的较量中,他们已经逼近真相,但最后一步,往往是最艰难的。
他拿起内部电话:\"通知技术队,我要所有与赵宏远有关的电子设备进行三级数据恢复。不管多难,我要找到那个致命信号的起源。\"
深夜的刑侦支队技术科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味和紧张气氛。
六名技术专家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眼睛布满血丝,但没有人敢有丝毫松懈。
摆在实验台上的那台黑色加密通讯设备,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守卫着最后的秘密。
“常规数据恢复方法全部失败。”
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揉了揉酸胀的眼睛。
“自毁程序执行得很彻底,所有存储区块都被随机数据覆盖了七次。”
技术科长周毅站在白板前,上面写满了各种算法和技术术语。
“物理级别恢复呢?”
“NANd闪存芯片已经取出,正在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
另一位资深工程师回答,“但即使能重建部分存储单元的先前的状态,也需要破解他们的加密协议。”
秦风推开技术科的门,眼中同样带着疲惫但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有什么进展吗?”
周毅摇头:“对方的安保措施极其专业。这不是普通商业加密产品,更接近军事级别的安全协议。”
“王磊交代,赵宏远曾吹嘘这是‘无法破解的系统’。”
秦风回忆道,“但他也提到,赵宏远有个习惯:重要通讯会同时存档在自己的安全服务器上。”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小李猛地坐直:“如果有原始传输记录...”
“但赵宏远的服务器肯定更加难以渗透。”周毅皱眉。
秦风微微一笑:“不一定需要渗透。王磊说,赵宏远极为多疑,不信任完全数字化的存档,会打印重要通讯内容作为‘保险’。”
就在这时,物证科打来电话——
在赵宏远秘密公寓搜查时发现的那台工业级碎纸机,已经完成了碎片恢复工作。
十分钟后,秦风站在物证恢复室内,看着拼凑起来的几张纸片,心跳加速。
虽然大部分内容仍残缺不全,但几个关键词清晰可见:“钟表匠……心脏……信号……0915……最终支付。”
几乎是同时,技术科爆发出欢呼声——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存储芯片的物理分析,他们成功恢复了一小块数据区域,里面恰好包含了部分通讯记录。
“日期:11月14日。时间:21:15:03。内容片段:c91A5t15...”
小李兴奋地读着屏幕上的数据,“与碎纸片上的信息吻合!”
秦风立即下令:“将所有资源集中分析这一时间段的通讯数据!”
经过彻夜奋战,技术队终于突破了最后防线。
他们不仅恢复了案发当晚的触发指令,还找到了之前赵宏远与王磊商讨计划的多次通讯记录。
屏幕上,一行行冰冷的文字记录着一个精心策划的谋杀:
【10\/03 23:41】赵:需要一种无法检测的心脏触发机制。
【10\/05 14:22】王:理论上可行,但风险极高。
【10\/12 09:17】赵:报酬不是问题。首批100万已汇。
【10\/28 16:55】赵:装置测试结果?
【11\/13 20:30】赵:明日21:15,信号0915。事后付清余款。
这些破碎但连续的对话记录,如同一把重锤,击碎了赵宏远的所有防御。
与此同时,经侦支队的办公室内,另一场战斗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组长赵婧指着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图:“经过与国际反洗钱组织合作,我们已经完全追踪了赵宏远流向王磊的资金链条。”
屏幕上,一条清晰的路径展开:从赵宏远控制的开曼群岛空壳公司,到瑞士银行的匿名账户,再通过多个中间人分批转入王磊的海外账户,最终以“医药研究资助”的名义进入国内。
“最致命的是这个。”赵婧放大最后一笔交易记录。
“11月15日上午9点,也就是陈永明死后不到十二小时,赵宏远通过一个加密货币账户向王磊支付了最后一笔‘酬金’,金额为一百万元。”
她继续展示:“我们还发现,过去三年中,赵宏远通过类似手法向王磊支付了超过六百万元,远远超出一个医疗顾问的正常报酬。”
这些资金往来与通讯记录中的“报酬”讨论完全吻合,时间点也与案件关键节点高度一致。
“赵宏远非常狡猾,几乎所有交易都通过加密货币或海外账户进行。”
赵婧说道,“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去年十月的一笔五十万元转账,是通过国内一家他实际控制的小公司走账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突破口。”
资金链的闭环,为整个案件增添了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在赵宏远的秘密公寓内,搜查工作取得了更为惊人的发现。
这处位于市中心高档公寓楼的顶层复式,登记的业主是一个虚假的名字,但所有物证都指向它的实际主人是赵宏远。
“卧室衣帽间后面有暗格!”一名搜查队员呼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