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更加燥热难耐。河清县的官场,也如同这天气一般,酝酿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换届风暴。
各种小道消息如同田埂边的杂草,在县委县政府大院,在各个乡镇街道的角落,疯狂滋生蔓延,给这个炎热的夏季平添了几分躁动不安。
我依旧在大山镇经发办,按部就班地处理着三黄鸡疫情的后续事宜,安抚村民情绪,争取救灾补助,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表面上波澜不惊,耳朵里却早已被各种传闻塞满。就连镇上卖水果的大爷,都能跟你聊两句 “哪个领导要动地方”,活生生的民间组织部。
“听说陈书记要去市人大了,就挂个闲职。”
“景县长这次肯定要扶正了,人家在市里有关系。”
“张常务副县长可能接县长,不过也说不准,说不定会从市里空降。”
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在办公楼里悄然流传,每个人表面上若无其事,私下里却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人事棋局的每一步落子。
最先尘埃落定的,是县委陈书记的去向。这位在河清县待了五年的老书记,没等到 “更进一步”,最终被安排到云州市人大某个专门委员会任主任委员。明眼人都知道,这是 “改非” 的过渡,相当于提前退居二线。
一时间,县里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目光都聚焦在了县长景元州身上。
果然,不久后正式任命下达,景元州接任河清县县委书记。景书记年富力强,刚满四十五岁,据说在市里有不俗的背景,作风以“大刀阔斧”着称。
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全县干部大会,就抛出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重振河清雄风”的口号,言语间充满了变革的锐气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台下的干部们手里的笔不停记,心里却在盘算 “自己的位子稳不稳”。
紧接着,人事调整像多米诺骨牌,倒得停不下来。
曾经来大山镇调研过、对大山镇基层党建工作表示肯定的县委副书记陈海南,被提拔为云州市江州区区长,那可是市里的核心区,算是实打实的提拔。
我立刻想起了在省委党校的同学王鹏,他就在江州区国资委,不知道这次变动能不能给他带来机会。
县长的位子,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原常务副县长张红益头上。张红益县长我是见过的,上次人口普查总结时,他还表扬过我,是个务实而严谨的领导。
而空出来的常务副县长这个关键位置,果然如传闻中那样,没有从本地产生,而是从市里空降了一位名叫周文明的年轻干部,据说才三十六岁,研究生学历,有市府办工作经历,据说就是来 “搞改革、抓经济” 的。
最让我在意的,是赵明宇他爸赵立冬。这位副县长没像之前传的那样调去市里,反而挤进入了县委常委班子,虽然排名靠后,但毕竟是县领导核心层的一员了。这个消息,让赵明宇在县府办更是春风得意,走路都带着风。
这股换届的风,自然也毫不意外地刮到了大山镇。
一天下午,张振国书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正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那棵被晒得有些蔫头耷脑的老槐树,神色有些复杂,既有即将奔赴新岗位的振奋,也有一丝对大山镇的不舍。
“林涛,坐。”他转过身,递给我一支烟,自己也点上,“县里的调整方案基本定了。”他吐了个烟圈,烟雾在空气中缓缓缭绕,“我……可能要动一动。”
我心里早有预感,但还是很配合地问道:“张书记,您要去哪个部门?”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张振国在烟灰缸边轻轻弹了弹烟灰,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兴奋,“府办的老主任到政协当副主席,算是平稳着陆。”
我心里一震!府办主任!这可是号称“县府大管家”的关键岗位,是县长的心腹耳目,地位非同小可。
张书记能从乡镇党委书记直接任此要职,足见新任县长张红益对他的信任和器重。这恐怕也与他在大山镇期间,虽然经历了三黄鸡风波,但总体掌控有力、处置得当有关。
只是两人都姓 “张”,难免让人多了层 “会不会是亲戚” 的猜测。但我很快否定了这个念头:按惯例,张县长作为县主要领导,大概率不是河清本地籍;张振国可是土生土长的河清人,两人籍贯毫无交集,要说有亲戚关系,实在站不住脚。
“恭喜张书记!”我由衷地说道。这个消息确实让我感到振奋,毕竟张书记在我眼里还算是个比较正派的领导。
张振国摆摆手,看着我,目光深邃:“林涛,我走之前,想征求一下你个人的意见。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府办?”
我愣住了,心脏猛地跳动起来。去县府办?这意味着我将离开工作了两年的基层,进入县里的权力中枢。平台更高,视野更广,机会自然也更多。
但同样,那里的水更深,关系更复杂,尤其是…… 赵明宇也在县府办。我们之前因为张婷的事就有矛盾,现在去了同一个部门,抬头不见低头见,他肯定会借着他爸的关系给我使绊子。
张振国见我没说话,继续说道:“我推荐你,主要是看中三点:
一是你材料功底扎实,信息工作一直搞得不错;
二是你在基层经过历练,尤其是处理三黄鸡疫情,表现出了应急处突能力,不慌乱,有章法,这一点很难得;
三是你为人踏实,不浮躁。府办需要能写、能跑、能协调、还能沉得住气的人。”
他吸了口烟,补充道:“当然,这看你个人意愿。在大山镇,老钱快退了,你接经发办主任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基层当个一方小诸侯,也挺好。去了府办,是从头开始,压力大,规矩多,而且……可能会面对一些不想面对的人和事。”
他话里有话,显然指的是赵明宇。这确实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我深吸一口气,脑海里飞速旋转。去,还是不去?
留在大山镇,按部就班,安稳,但天花板肉眼可见。而且,经历了三黄鸡项目,我对胡进那种工作作风深感疲惫,继续在他手下,难免憋屈。
去府办,是挑战,更是机遇。平台不一样,接触到的人和事,学习的格局和思维,都将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得到张中杰主任的认可,想要配得上张婷,仅仅一个乡镇经发办副主任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来证明自己,也需要更快地成长。
想到张婷,想到她父亲那审慎的目光,我心里有了决断。
“张书记,感谢您的信任和提携!”我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愿意跟您去府办学习、锻炼!”
张振国脸上露出了笑容,似乎对我的选择并不意外:“好!年轻人,就要有股子闯劲!回去准备一下,调整方案很快会下达,你们选调生服务期满,可以直接往部门调动,到时候等相关程序走完,直接来府办报到。”
从张书记办公室出来,我看着大山镇政府院子里熟悉的景象,心情复杂。
这里是我选调生生涯的起点,有我奋斗的汗水,也有挫败的教训。如今,就要离开了。前方是未知的县府大院,是更大的机遇,也是更激烈的旋涡。
风,已经起了。我这只从大山里飞出来的“雏鸟”,能否在县府那片更广阔也更险峻的天空中,搏击风浪,练硬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