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落在残破的屋檐上,影子偏移的那一瞬,路明的手指收拢。
不是错觉。西漠方向的灵丝信号,连同那股牵引力一起,彻底消失了。不是被切断,也不是屏蔽,而是像从未存在过一般,从感知中抹去。他指尖悬在半空,原本要通过灵碑发出的指令停住,随即缓缓收回。
他闭上眼,神识逆向追溯最后一丝波动。残留的频率里,夹着一道极淡的纹路——扭曲、折叠,像是空间被无形之手揉皱又展平。这种痕迹他在古籍中见过,名为“虚相蚀纹”,是早已失传的空间遮蔽术,能短暂剥离局部区域与外界的灵力连接。使用者必须精通地脉流向,且需借助特定阵基作为锚点。
他的右手轻轻覆上玉册封印。三滴心头精血融入其中,不只是立誓,更是留下了可激活的共鸣印记。现在,他将这滴血的力量反向引动,把《共济令》中的惩戒契约转为预警机制。只要受令庇护之地遭遇外来侵蚀,玉册便会接收到一丝微弱反馈。
片刻后,右下角泛起一缕极淡的红光,只闪了一次便熄灭。
干扰确已发生,且触及了规则边界。对方不仅动用了禁术,还直接挑战了新立的秩序。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山河图上。北境老农上报的青石层、南岭猎户发现的赤络砂、西漠冶炼师察觉的旧炉异动——这三人曾留下清晰的心念烙印,那是他们主动参与重建时的情绪印记,带着对安稳生活的期盼。路明调出这些烙印,以愿力为引,悄然注入三地地脉节点,不惊动任何人,也不触发任何警报。
北境无异,南岭平稳,唯独当愿力接近西漠旧熔炉百里范围时,山河图中央浮现一块黑斑。它没有扩散,只是静静地存在了三息,随后消失。和此前灵丝中断的时间完全一致。
周期性屏蔽,每次六个时辰,中心正是那座废弃炼器炉。
对方不是路过,也不是试探,而是在那里建立了临时跃迁通道。每一次开启,都会短暂割裂空间,让物资或人员悄无声息地进出。这才是资源频频丢失的真正原因——玄髓晶被中途转移,结界材料遭暗中截流,地脉枢轴模具失窃,全因这条隐秘通道的存在。
不能再等。
他左手仍按在剑柄上,不动身形,却以剑意隔空点入灵碑系统。一道无声命令流转而出:即刻关闭西漠方圆三百里内所有民用传送阵,禁止任何非备案灵体跃迁;同时,两支后备巡查队接到密令,伪装成携带矿石的流浪商团,向旧熔炉东南与西北两个方向缓慢靠近。
他们身上带的是“有源灵石”——一种能模拟高纯度矿脉波动的特制晶体。若敌方通道依赖固定频率锁定入口,这些假信号足以诱使其提前开启定向接引。
与此同时,他再度催动玉册,将《共济令》中“谁受益、谁守护”一条临时升格为集体防御契约。凡在西漠周边持有开采凭证者,若发现异常灵流、陌生踪迹或空间波动,立即上报,核实后除原有奖励外,额外授予“护基功勋牌”,可兑换修行密地三十日使用权。
消息一经发布,七处灵碑同步震动。
不到一炷香,已有十余人响应。一名常在荒原边缘采药的散修上报,昨夜曾见远处沙丘间有光晕一闪而没,持续时间极短,以为是蜃景未加理会;另一位冶炼匠人则提到,自家熔炉的导灵管近日频繁出现微震,像是地下有节奏性的能量涌动。
路明将这些信息一一标记在山河图上。几条轨迹交汇于旧熔炉西南侧一处干涸河床下方。那里本无地脉记录,但结合周期性屏蔽的时间点,极可能是通道出口的稳定支撑点。
他抬起右手,在玉册背面刻画一道反向推演符。此符不用于攻击,而是模拟敌方开启通道时的能量回流特征。一旦对方再次启动,这道符将提前捕捉到预备波动,并在山河图上标出确切位置。
此时,北境补给站传来确认讯息:那辆深夜离营的空车已在荒原深处停下,车厢底部被改装过,内藏小型储灵舱,舱壁刻有与云栈阁库房相同的封印纹路。显然,它是专门用来转运被截资源的工具。
南岭那边,工匠留下的松动接引钉也传回数据:地下暗道确实开启过,时间恰好与西漠灵丝消失重合。三地动作同步,背后必有统一指挥。
敌人想拖延重建,更想瓦解信任。但他们低估了新规带来的连锁反应——当普通人也能从中获益,他们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守护者。
一只乌鸦掠过废殿上方,翅膀扇动的声音清晰可闻。它落在断裂的横梁上,低头啄了两下羽毛,忽然抬头,朝高台方向望来。
路明眼神未动。
就在那一刹那,西漠方向的地底,轻微的震颤再次出现。
山河图上的反向推演符开始发烫,一道模糊轮廓在旧熔炉西南侧缓缓浮现。还未完全成形,但已经足够辨认——那是通道即将开启的前兆。
他左手依旧按着剑柄,右手五指张开,掌心向下,悬停在玉册上方三寸处。只需一个念头,便可将定位信息传给两支伪装商团,引导他们封锁进出口。
可他没有立刻下令。
因为那股震颤的节奏,变了。
不再是固定的六个时辰一次,而是加快到了四个半时辰。像是有人察觉到了什么,急于缩短往返间隔。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指尖微微调整角度,将反向推演符的能量阈值降低一成。不能再等下一次完整开启,必须在预备阶段就锁定坐标。
乌鸦振翅飞走,影子划过地面。
山河图上,那道轮廓正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