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登门的那一刻,黄东来就已明白他的来意。
“是这样。”
何雨柱不知黄东来心中所想,按自己的思路问道。
“黄伯今天是否在东城鸽子市,从一个孩子那儿收了一只汉白玉手镯?”
黄东来佯装思索,随后作恍然大悟状。
“对,确有此事。”
“您稍等,我找找。”
黄东来起身进里屋装模作样地翻找一阵,取出一个红色锦盒。
娄晓娥一见到这锦盒,立刻挺直了身子。
这盒子与她存放汉白玉手镯的盒子一模一样。
“何厂长,娄小姐,您们看看,是不是这一只。”
黄东来爽快地将红色锦盒递给何雨柱。
何雨柱打开一看,果然是一只洁白晶莹的汉白玉手镯。
手镯纯净无瑕,毫无杂质。
这样的品相极难仿制。
“晓娥,你仔细看看,是不是你家那一只?”
何雨柱仍不放心,让娄晓娥仔细辨认。
娄晓娥小心翼翼接过手镯,端详片刻,朝何雨柱轻轻点头。
何雨柱神色一正,将手镯放回锦盒,递还给黄东来。
“黄伯,这只汉白玉手镯确实是我们正在寻找的。”
“实不相瞒。”
何雨柱诚恳地看着黄东来说:“您从孩子那里收到的这只手镯,是我妻子的传家之宝。”
“相信您作为行家,也能看出这只汉白玉手镯非同一般。”
何雨柱原本猜测黄东来或许不清楚那汉白玉手镯的贵重。
但亲眼见到手镯后,就算是他这个外行,也一眼瞧出它价值连城。
黄东来这样的行家,怎可能不识货?何雨柱觉得没必要绕圈子,干脆直接花钱赎回来。
“竟有这种事?”黄东来故作惊讶,“那这手镯是怎么到那孩子手里的?”
“那孩子叫棒梗,是我家四合院邻居的小孩,手镯是他从我家偷出来的。”
“说白了,就是赃物。”
提到“赃物”二字,何雨柱瞟了黄东来一眼。
黄东来却一脸平静,显然这类事情他见得不少。
“当然,黄伯是花了真金白银从鸽子市买来这汉白玉手镯的。”
“我和晓娥希望您能把它卖还给我们。”
“这手镯对我妻子意义特殊,是她的家传之物。”
“至于价格,就看黄伯您的意思了。”
何雨柱这番话意思明确:你收的是赃物,自己心里有数;现在我们想买回,让它物归原主。
你适当赚点就行,别狮子大开口。
黄东来见惯了人情往来,有低价卖出老物件又后悔的,也有失主找上门讨赃物的。
他经验丰富,也清楚何雨柱和娄晓娥不是一般人,不能轻易得罪。
可他实在喜欢这汉白玉手镯,不愿放手。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拖”字。
“何厂长、娄小姐,没想到这手镯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黄东来冲两人拱拱手,不动声色地把手镯收进袖中。
“两位远道而来,也是缘分。
不如先看看我这些收藏?”
他故意转移话题,用起了拖字诀。
娄晓娥有些着急,面露不悦。
何雨柱轻轻按了按她的手,示意冷静。
“好,正好我也想见识一下黄伯这些宝贝。”何雨柱嘴角掠过一丝不屑。
想跟我玩这一套?看你还能拖多久。
他一点也不慌——前世对付这类老赖,他最拿手。
“哈哈,何厂长果然有眼光!来来来,我给你们看我压箱底的藏品。”黄东来想用自己最得意的收藏震住他们。
他领着两人走到一个矮柜前,从暗格中取出一卷书画展开,是一幅笔法遒劲的草书。
“两位请看,这可是宋徽宗的真迹。”黄东来自得地说道。
这幅《怀唐帖》价值连城,十个汉白玉手镯也抵不上。
何雨柱虽不懂古董,却是书法大师,一眼能辨高低。
他仔细看了五分钟,长叹一声:
“果真是真迹!”
“这草书笔走龙蛇,堪称天下一绝。”
“当世无人能临摹到如此境界!”
黄东来听见何雨柱的评价,朝他竖起大拇指。
“何厂长真是内行!”
“失敬失敬!”
娄晓娥在旁边看得一头雾水。
在她眼里,那幅字写得歪歪扭扭,既不整齐也不好看。
她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欣赏了。
“何厂长,您再看看我这幅唐寅的画。”
黄东来以为何雨柱也懂书画,又带他去看自己收藏的唐寅画作。
何雨柱哪里懂国画,看了也不知真假,
只好装模作样点头说好画、好画。
黄东来更高兴了,
拉着何雨柱,把自己所有珍贵藏品一一介绍给他看。
208 这是厨具!(第五更)
何雨柱跟着黄东来看了一圈,兴趣并不大。
主要是真看不懂。
要是黄东来把这些藏品都标上价格贴出来,
说不定何雨柱还能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他也可以一件件问黄东来,
但那也太掉价了。
再说很多藏品有市无价,
黄东来自己都不知道值多少钱。
“咦,这是!”
走到屋角时,何雨柱被一个奇怪的铁球吸引了。
那铁球的样子让他觉得眼熟。
“何厂长,您认识这东西?”
“这是我从一个老乡家收来的,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
“具体是做什么的,谁也不知道。”
“我研究过一阵,也查了不少资料,还是没查出名堂。”
“难道何厂长见过?”
黄东来看何雨柱对铁球感兴趣,很惊讶地问道。
何雨柱没有马上回答,
而是走到铁球前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它说:
“黄伯,我能拿起来看看吗?”
黄东来当时没花多少钱就买下这铁球,
他只觉得是清或民国的老物件,
并不清楚具体用途,也没太放在心上,
否则也不会把它扔在角落了。
“何厂长,您随便看。”
“您要是感兴趣,送您都行。”
黄东来突然大方起来。
何雨柱嘴角微微一撇,心里不以为然。
他拿起地上的铁球,
铁球不重,是空心的,
两边有铁制扳手,扳手带倒角和木柄。
稍一用力,他就把铁球掰开了——
原来它是两半的,中间空,外壳不厚。
“柱子哥,这是什么呀?”
娄晓娥对之前的藏品没兴趣,看到铁球却好奇起来。
何雨柱笑了笑说:“要是我没猜错,这是一个特制的厨具。”
“厨具?”
“不会吧!”
娄晓娥很惊讶,这黑乎乎的铁球竟然是厨具。
黄东来倒不惊讶,托着下巴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了,
突然对何雨柱所说的这件厨具产生了兴趣。
“何厂长,您说这铁球是厨具,
那您知不知道怎么用呢?”
黄东来目光炯炯地看着何雨柱。
何雨柱眼中闪过一丝光,淡淡说道:“当然知道。
厨艺方面,我还是有点研究的。”
黄东来两眼发亮,立刻接话:“我听易叔说过,何厂长的厨艺是京城一绝,还开了一家特别厉害的饭庄。”
“我一直想见识何厂长的厨艺,就是没机会。”
“不知道何厂长今天方不方便,用这件厨具展示一下?”
“我自然不会让何厂长白白帮忙。”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件厨具都会赠予您作为谢礼。”
“您意下如何?”
黄东来除了收藏外,还是个美食爱好者。
京城里稍有名气的吃食,他都会想方设法去品尝。
他早从易中海那里听闻过何雨柱的厨艺。
只是易中海也不清楚何雨柱饭店的具体位置,以至于黄东来始终没能找到“桃李不言”饭店。
即便找到了,
没有名片或引荐,他也无法进入。
就算进去了,何雨柱平时也不常在饭店里。
最多只能尝到马华和胖子做的菜。
此刻何雨柱提到这铁球是厨具,让黄东来想起了自己一直想品尝何雨柱那被传得出神入化的手艺。
何雨柱听了心中冷笑。
这么个旧厨具,即便是清代的,也不值几个钱。
黄东来倒精明,想借机尝他的手艺。
不过何雨柱并不介意,他也有兴趣试试这厨具是否如他所想。
先卖黄东来一个面子。
等他尝过自己的菜,
再谈买汉白玉手镯的事。
若到时黄东来再推托,何雨柱也不会再客气。
“行!”
“既然黄伯有兴趣,我就试试看。”
“您家厨房在哪儿?我借用一下。”
何雨柱爽快地答应了黄东来。
黄东来喜出望外,立刻带何雨柱和娄晓娥走到院里的厨房。
这厨房是黄东来临时搭的棚子,颇为简陋。
但锅碗瓢盆、调料一应俱全,看得出他对吃颇有讲究。
看了看厨房里的菜和米,
670何雨柱估摸着材料差不多够了。
没理会黄东来在一旁观看,何雨柱开始动手。
先把那不知放了多少年的铁球里外清洗干净。
然后以黄东来看不清的速度配菜。
光是他这手刀工,就令黄东来目瞪口呆。
速度快、刀法准,简直像在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