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海城的汪文锋都知道了这边的消息,专门打电话过来安慰:“你做的很好!”
詹春兰有些惊讶:“这才几天呀?就传到你们那里去了?”
听见她的声音,知道她没有被外界的声音影响,汪文锋语气都轻松了几分:“报纸上都在报道这件事情,现在的讨论度都还挺高的。”
詹春兰有些好奇:“这几天,我在学校都看不到报纸,老师和同学们都担心我看到心情不好,所以我什么都不知道。”
对面沉默了一瞬,詹春兰听到了方黎女士的声音:“你看你,好心办坏事了吧?”
她一把抢过话筒,对着她解释到:“春兰,我看了,报纸上大部分都是在夸你的,他们夸你聪明,夸你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外汇,还说你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总之,你做的非常好,妈妈为你骄傲!”
望着抢了自己电话筒的方黎女士,汪文锋有些无奈,他是真的没招了,这也不能抢过来,本来他还强忍着,想着方黎女士说两句就好了,结果两人没完没了的聊起来了,他开始不动声色地往方黎女士那边靠近,耳朵渐渐贴近话筒。
从眼角余光瞥见汪文锋动作,方黎女士在心里默默反思了一下,是不是自己太过分了?小两口这两年面都很少见,这电话……还是我来打吧,反正他也不会说话!
“春兰,我跟你讲,你不仅报纸上在夸你,百姓都在夸你做得好,妈妈去买菜、遛弯,都能够听见他们在讨论你,我都跟他们说了,说你是帮我儿媳妇,他们还不信,我就把结婚后,我们全家一起拍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可羡慕我了。”
“妈,我也羡慕你,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媳妇。”詹春兰这几年,被汪文锋和方黎女士养得很好,那种自信、开朗的状态慢慢在她这具身体展现出来,时常会与人开些小玩笑。
“对吧,我也觉得我运气很好。”方黎女士的语气里满满都是骄傲。
挂断电话,詹春兰的心情是真的明媚起来了,虽然她内心比较强大,但大家都瞒着她,也会让她心里有些忐忑,会不会都是在骂她,现在知道了具体情况,她反而松一口气,不过就是些不同的声音罢了,是个人都会有非议,更遑论她做的事情也不是百分百正确。
回到寝室,睡在她下铺的吴雪递给她一封信:“我刚刚在传达室取信,看见你的就顺手拿回来了。”
“谢谢啦,”詹春兰接过,是范红英寄来的信。
信上的字迹,一如既往的娟秀,却透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道:
“春云,最近的政策变动,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觉,这是我等了许久的机会,我应该抓住。可我的理智又告诉我,我现在是大学生了,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能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而心动。
在复习参加高考的时候,我是想着要当一名大学生,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一份力量的,可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考虑要不要做生意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可能所有人都会说我疯了,除了你。
你知道的,播音员的那份工作,曾经带给我无数的羡慕和满足,走在厂区里,谁都认识我‘小范播音员’,那种虚荣,你明白的。
但就像一锅慢慢冷却的温水,我泡在里面,最初是舒服,现在只觉得快要窒息了。每天对着稿子念着千篇一律的‘生产喜报’、‘领导指示’,我的声音,我的存在,仿佛只是为了重复和放大别人的话。我感受不到自己在‘成长’,春云,我感受不到那种……攻克一个难题,或者做成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之后,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那种痛快!
我知道,只要我大学毕业,我就会有更好的工作岗位,最起码是一名干部,可我一想到我未来都要在一个单位里从年轻感到老,我就感觉到窒息,我像一棵缺水的小草,再好的工作,只要它不能再给我养分了,我可能就会彻底枯萎。”
詹春云闭上眼,几乎能想象出范红英写下这些字句时的神情——那双总是带着盈盈笑意的眼睛里,一定闪烁着不甘与决绝的光芒。她们三人通信数年,在信里分享各自的生活、工作与烦恼,她一直以为,一路从江城走到海城的她,是最不安于现状的那一个。
看完信件,詹春兰有些感叹,没想到三个人中,魄力最大的居然是她?
她想着或许是因为政策的原因,身为大学生,每天都能够接收到很多的信息,而今年个体户的合法化,让她现在按压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詹春兰回想着路上越来越多的各种摊位,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家摆摊还有些遮遮掩掩、胆战心惊,今年詹春兰从广交会回来,发现大家都已经光明正大、底气十足了。
又回想起广城那边与这边的对比,京城已经要比绝大多数城市发展得很好了,可是依旧还是有差距,更何况是广城和江城呢?
红英感受到了召唤,却未必看清了全貌。盲目的勇气,很可能撞得头破血流。
想到这里,詹春云立刻坐下回信,落笔的言辞变得愈发恳切。她没有空洞的鼓励,也没有担忧的劝阻,而是将自己视为火种与桥梁的视野,坦诚地铺陈在好友面前:
“……红英,你的心情我完全懂得。但正因懂得,我才更要劝你,暂且按捺住冲动的念头。江城一隅之地,能给你的视野终究有限。你若真想趟出一条路来,不如先亲自南下一趟,去广城、去特区亲眼看一看。
看看那里的街道在卖什么,人们都在谈论什么,看看那些走在更前面的人是如何起步、如何经营的。这不叫犹豫,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做科研讲求调研,做生意,同样需要知己知彼。
而且,对于你的想法,不要有心理负担,这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因为你有敏锐且长远的眼光,所以你才能在刚刚发芽的时候,就看到它必定能够茁长成长为参天大树。
我也很高兴,你不敢跟别人说这件事情,却愿意相信我,我为有你这样全心全意信任我的朋友而自豪!”
在信上,詹春兰还附上了之前在广城认识的朋友的联系方式,让她到了广城,可以让这些人带着她去,比她一个人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转要好得多。
又想起她那锦鲤般的运气,或许,这本来就是属于她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