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沙盘推演
勘察队带回的详实数据与地图,被立刻送入议事大厅。然而,那绘制在兽皮上的平面图形,纵使再精细,对许多习惯于凭直观经验和空间感来判断的部落高层而言,仍显得有些抽象。如何让所有人都清晰地理解那庞大的治水战略,并预见到每一步工程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成了摆在阳歌面前的下一个难题。
数日后,当元老会成员及所有重要工师、百夫长以上的军官再次被召集至大厅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大厅中央,原本摆放议事木桌的地方,被一个巨大的、几乎占据整个空间的沙盘所取代。它以木板为底,四周垒起土框,内里填充了潮湿的黏土、沙土和细石。坚手率领的工匠们,根据绘的地图和勘探数据,日夜赶工,极其精准地塑出了汉部落城池周边方圆数十里的微缩地貌——
蜿蜒的主河道用嵌入的蓝色矿石粉末标示,其宽度、曲折度与勘察所得丝毫不差。两岸的丘陵用黏土堆垒,高低起伏,甚至插上了不同高度的木签以示海拔落差。城池、主要的聚居点、开垦的农田、发现的矿场、森林区域,都用染色的木块、不同种类的苔藓或雕刻的小模型一一标注。那几个被阳歌用朱砂圈出的“关键节点”,更是被重点塑造,细节毕现。
这已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一个凝聚了当前汉部落最高认知水平的地理奇迹,一件战争艺术品。
“诸君,”阳歌手持一根细长的木棍,立于沙盘一侧,声音沉稳,“今日,我等便在此‘战场’之上,先行推演一番,与那水患之敌,见个真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微缩的山水之间,仿佛真的能看到水流其间奔腾。
阳歌的木棍首先点向主河道上游一处尤为狭窄、两侧山势陡峭的河段,此地已被命名为“三门峡”(因河道中被洪水冲出的两块巨大礁石,远望如两道巨门,而主流从中间穿过,形似第三门)。 “此处,便是我等之‘第一战’!”阳歌道,“勘察得知,此峡乃上游水势之锁喉所在。每逢汛期,洪流至此受阻,水位剧增,如同万千敌军拥堵于关隘之前,其后之力不断推挤,致使关隘压力倍增。一旦溃决,或是水位高过峡口,其下泄之威力便如决堤洪峰,势不可挡,直冲我下游城池与良田!”
他示意一名助手提起一桶清水。“现在,看我演示。”他缓缓将水从“三门峡”上游倒入。
清水在沙盘上迅速汇聚成流,但流至峡口时,果然因河道缩窄而流速加快,水位明显抬高,模型峡口两侧的“山壁”甚至因水分浸润而颜色变深,仿佛承受着巨大压力。 “若我只知堵,不知疏,于此地一味加高堤防,便是如此。”阳歌说着,又示意倒入更多水。很快,水位越过峡口,汹涌冲下,瞬间将下游一段代表原有低矮河岸的沙土冲垮,“洪水”漫溢,淹没了旁边代表农田的绿色苔藓区域。
厅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之声。这种直观的演示,比千言万语更能说明问题。
“故,对此等‘锋芒正盛’之敌,硬抗非上策。”阳歌的木棍移向峡口上游一侧较为开阔的谷地,“我军当于此‘敌’锋芒未至最强时,便为其开辟新路径,分其兵势!” 他用手在沙盘上开辟出一条新的沟渠,通向旁边一处地势低洼的盆地。“一期工程之首务,便是拓宽‘三门峡’河道,凿除部分碍事礁石,增加其过水能力。同时,于此地开挖一条分流渠,将汛期部分洪水引入此天然洼地,形成一座示范性水库**(陂塘)。”
他再次倒入清水。这一次,部分水流顺着新开的“分流渠”涌入“水库”,主河道通过拓宽后的“三门峡”时,水位抬升明显减弱,下游安然无恙。 “水库蓄水,可削峰错谷,待洪水退去,库中所蓄之水,又可开闸放出,用于灌溉下游干旱之田地,化害为利!此乃以攻为守,借力打力!”
接下来,阳歌又演示了单纯在下游低洼处筑高堤防可能带来的风险(基础不稳、管涌、上游压力更大),以及选择分流渠位置不当可能导致冲刷山体引发新的滑坡。每一次推演,都伴随着清水在沙盘上的流动与破坏,将各种工程方案的优劣、潜在的风险,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可视化推演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原本可能心存疑虑或觉得工程过于浩大的人,此刻都屏息凝神,眼中充满了明了与震撼。他们真正理解了为何要选择那些地点,为何要采取疏导而非硬堵的策略。
“父亲,”勐盯着沙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若在此处分流渠入口处,设一活动闸门,以巨木或石槽控制,岂非更能精确控制入库水量?丰水时开闸蓄水,枯水时闭闸保水,甚至可在渠首设一沉沙池,减少水库淤积?” 阳歌眼中露出极大的赞许:“善!此计大善!坚手,记下,纳入一期工程细案!” 坚手连忙点头,看着沙盘和勐,仿佛看到了新一代的工师正在崛起。
经过反复的推演和激烈的讨论,一期工程的最终方案被确定下来:
1. 疏浚主干道:集中力量清理从“三门峡”至城池下游的主河道内的障碍物、淤积泥沙,保证基本畅通。
2. 攻坚“三门峡”:拓宽峡口最狭窄处,尝试爆破或凿除部分水下礁石(需研究水下施工法),这是最难啃的骨头。
3. 修建分流渠与示范性水库:开辟引水渠,将峡谷上游部分洪水引入选定洼地,修筑水库堤坝,并配套建设勐所提议的简易闸门系统。
“此三项,便是我军一期会战之目标!”阳歌的木棍重重地点在沙盘上的“三门峡”和水库位置,“此战若胜,则明年汛期,我汉部便可稳坐钓鱼台,下游之危局可解大半!诸君,可能做到?”
“能!”震天的回应声响彻大厅。沙盘推演,不仅优化了方案,预见了风险,更将所有人的意志和信心,凝聚到了那微缩山河之上的几个关键点。一场征服自然的宏大战役,其精细的作战蓝图,已然于此沙盘之上,勾勒完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