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技术的微创新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汉部落的工坊区已是一片喧嚣。叮叮当当的铁锤敲击声、呼呼作响的鼓风声、以及工匠们粗犷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力量的劳动乐章。
坚手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脊背上汗水涔涔,肌肉虬结的手臂紧握着一柄沉重的铁锤,正有节奏地锻打着砧台上烧得通红的一块铁胚。火星四溅,每一次锤击都带着千钧之力,精准地改变着金属的形状。但他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冶铁的效率,始终是制约部落发展的瓶颈。人力鼓风耗费巨大,炉温难以持续保持在理想状态,不仅拖慢了锻造速度,也影响了铁器的最终质量。
阳歌的身影出现在工坊门口。他没有打扰全神贯注的坚手,而是目光锐利地扫过整个作业区,最后定格在那几个正卖力拉扯着巨大皮囊式风箱的工匠身上。他们气喘吁吁,臂膀上的肌肉因持续发力而剧烈颤抖。
“停一下。”阳歌的声音不高,却让忙碌的工坊瞬间安静下来。
坚手停下铁锤,抹了把汗,疑惑地望过来:“首领?”
阳歌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到工坊外的河边,蹲下身,看着河水奔流不息的力量。他捡起一根树枝,在松软的泥地上快速画了起来。一个简单的立轴,周围装上平板叶片,水流冲击叶片,带动立轴旋转……
“我们需要借力。”阳歌指着地上的草图,语气斩钉截铁,“用这流水之力,替我们鼓风。”
坚手和周围的工匠们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地上那从未见过的古怪图形,脸上写满了困惑。
“这东西……能行?”一个年轻工匠挠着头,表示怀疑。
“不试试怎么知道?”阳歌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坚手,挑几个手巧的,跟我来。其他人,继续手头的工作。”
说干就干。阳歌亲自带队,挑选韧性极佳的硬木作为主轴和叶片材料。没有精确的尺规,全靠老工匠的经验和手感进行切削打磨。打造轴承是难点,阳歌指导着用打磨光滑的坚硬石头作为底座,中间嵌入削圆的硬木轴,再抹上动物油脂减少摩擦。
整个过程充满了尝试与失败。最初的水轮要么太重转不动,要么太轻被水流冲得散架。叶片的角度和大小也需要反复调整,以确保能最大程度地捕获水流的力量。
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反复试验和修改,一个看起来颇为简陋却结构扎实的木质水轮,终于稳稳地架设在工坊旁的河水中。当湍急的河水冲击着倾斜的叶片,巨大的水轮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缓慢而坚定地转动起来时,所有参与制作的工匠都屏住了呼吸。
接下来是关键。用坚韧的树皮纤维和藤条编织成的绳索,将水轮的旋转轴与一套简化了的连杆齿轮系统连接起来,最终接替了原来人力操作的鼓风皮囊。
“连接!”阳歌一声令下。
随着齿轮咬合,连杆开始规律地前后运动,原本需要两个壮汉全力才能拉动的巨大皮囊风箱,此刻竟在水流的驱动下,自行开始了持续而稳定的收缩与扩张!
呼——呼——!
强劲、稳定、不知疲倦的气流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冶铁炉中。炉膛内的火焰颜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从原本的暗红逐渐变得明亮、炽白,温度急剧攀升!
“火了!炉火更旺了!”负责看火的工匠激动地大喊起来,被那前所未有的高温逼得连连后退。
坚手瞪大了眼睛,看着那自动鼓动的风箱和炉中炽白的火焰,脸上先是难以置信,随即被巨大的狂喜所取代。他猛地一拍大腿:“成了!真的成了!这……这能省下多少人力!炉温还能一直这么高!”
他立刻转身冲向砧台,夹起一块铁胚塞进变得无比炽热的炉膛。很快,铁胚就被烧得近乎熔化状态,散发出令人心悸的白热光芒。坚手将其夹出放在砧台上,挥锤锻打。这一次,感觉截然不同!烧透的铁胚变得异常柔软,每一次锤击都能带来更显着的形变,杂质似乎也更易被锻打出来!
“好!好材料!”坚手兴奋得声音都在发抖,“这温度打出来的铁,韧性肯定更好!能打更薄更韧的刀,也能打更重更硬的斧头!”
水力鼓风的成功,如同给汉部落的冶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效率的提升立竿见影,铁器的质量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阳歌的目光并未停留于此。解决了冶铁的一部分问题,他的视线投向了营地外那片广袤待垦的土地。开荒的速度,同样制约着部落的发展。现有的木耒、石锄效率低下,严重依赖人力。
“我们需要一种能真正破开坚硬土地的东西。”阳歌找到坚手,再次在地上画了起来。这一次,他画的是一个带尖的、微微弧起的三角形,“用铁打造它,把它安在木架上,用牲口或者人力牵引,它能像撕开兽皮一样撕开大地。”
铁犁头的概念让坚手再次感到震撼。他从未想过,珍贵的铁除了制作武器和工具,还能用于和泥土打交道。但这想法一旦出现,就再也无法抹去。
他挑选了最新锤炼出的一块好铁,亲自掌锤,按照阳歌勾勒的形状,反复锻打、淬火、打磨。这是一个不同于武器的锻造过程,它需要的是整体的坚固和特定角度的锋利。
几天后,第一个闪烁着灰冷金属光泽的铁犁头诞生了。它沉甸甸的,尖端锐利,弧面光滑。
阳歌亲自带着几个壮劳力,将铁犁头牢牢固定在一个结实的木架上。没有牲口,他们就用自己的肩膀套上绳索牵引。
在所有人好奇和期待的目光中,铁犁头被压入从未被深翻过的坚硬土地。拉犁的汉子们齐声发力,绳索瞬间绷紧!
只见那铁制的犁尖轻而易举地切入了坚硬的土壳,随着牵引,锋利的弧面将厚重的土块整齐地向上翻起、撕开,留下身后一道深深刻入大地的、湿润的墒沟。翻出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生机气息。
“老天!这……这太快了!”一个拉犁的汉子回头看到身后那一道长长的深沟,惊得差点忘了使劲。以往用木耒石锄,刨半天也不过翻动一小片浅土。
“省力!比用锄头刨省力多了!”另一个汉子感受着肩上的力道,虽然依旧沉重,但比起之前那种事倍功半的刨挖,效率不知提升了多少倍。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整个部落。人们纷纷跑到田边,目瞪口呆地看着那铁家伙在土地上留下的深刻痕迹。老农们激动地抚摸着被翻出的、深处肥沃的泥土,双手颤抖。
“神器!这是神器啊!”一位老人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泪光,“有了这东西,我们能开出多少地,种出多少粮食啊!”
工具的革新,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水利鼓风让铁器产量和质量提升,而铁犁头的出现,则直接将开荒和耕作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种踏实而强大的力量感,充盈在每个汉部落成员的心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用双手和智慧,一点点地开拓着更安稳、更富足的明天。
坚手看着那在田野中破土前行的铁犁,又回头望了望那日夜不停、哗哗转动的水轮,用力握紧了手中的铁锤。他知道,首领带来的这些“微创新”,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汉部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