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阿夏归营报捷讯 诸军整备待征尘
洛阳城的晨雾尚未散尽,南城门的守军刚换完岗,便见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从官道尽头走来。为首的女子一身玄色劲装,腰间悬着柄镶嵌绿松石的弯刀,胯下乌骓马的蹄铁沾着北境特有的沙砾——正是三个月前奉命前往陕州、汝州招募兵勇的林阿夏。
“是林队正回来了!”守城的士兵认出那匹熟悉的马,立刻放下吊桥。林阿夏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时,靴底在青石板上磕出清脆的声响,她抬手拂去肩上的尘土,目光扫过城门上“洛阳”二字,眼底终于露出几分暖意——这趟差事比预想中更难,如今总算能向林薇交差了。
女辅营的校场上,晨练刚到尾声。林薇正指导新招募的孤女们握弓姿势,忽闻营外传来马蹄声,转头便看见那抹熟悉的玄色身影。她快步迎上去,刚要开口,便被林阿夏递来的羊皮册子堵住了话头:“统领,陕州、汝州两地,共招募女兵两百一十人,其中会骑马的三十七个,懂草药的十九个,还有十二个是去年叛军作乱时的乡勇,会些基础的刀盾术。”
林薇接过册子,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抬头时眼里满是惊喜:“比预期多了五十人,你这趟可是立了大功。”她拉着林阿夏往营房走,刚绕过演武台,便见林小婉带着几名斥候迎了上来——她们昨日刚从雁门关传回消息,高怀德的军队已顺利抵达汴梁,正等着粮草补给,此刻见林阿夏归来,都围上来问东问西。
“陕州那边不太平,上个月还有小股流寇抢粮,”林阿夏接过林小婉递来的水囊,猛灌了一口,“不过当地的刺史还算给力,帮着咱们贴告示、选兵勇,还特意给了二十匹军马——就是汝州的乡勇们性子烈,刚集合时总跟咱们的人闹别扭,后来比了场箭术,她们服了,才肯跟着来洛阳。”
说话间,三人已走到营房后的空地上。那里新搭了十几顶帐篷,刚到的女兵们正忙着整理行李,几个年纪小的孤女围着马厩,好奇地摸着眼生的军马。林阿夏指着其中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姑娘道:“那是陕州的赵三娘,她丈夫去年守陕州城门时战死了,这次非要参军,说要替丈夫守着这天下。”
林薇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赵三娘正帮着同伴搭帐篷,动作麻利,眼神却透着股韧劲。她点头道:“把她们编进新营吧,你带过她们,熟悉性子,就由你任新营的队正。”林阿夏刚应下,便见营外传来一阵喧哗,抬头望去,竟是李山带着几名厢军教头来了。
“林统领,听闻林队正带回了不少人手,”李山老远就拱手笑道,“我这厢军也刚添了新丁,想跟你们女辅营约场演练,让新兵们长长见识。”他身后的教头们也跟着附和,林薇看了眼林阿夏,见她点头,便应道:“明日辰时,校场见分晓。”
第二日天刚亮,女辅营的校场便热闹起来。新招募的女兵们列成两排,青灰劲装衬得她们身姿挺拔;厢军的队伍则在对面站定,土黄色的营服连成一片,手里的铁锹和木盾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李山骑着马站在阵前,刚要宣布演练规则,忽闻城外传来号角声——城防司的信使正快马赶来,手里举着明黄色的卷轴。
“太后有旨,”信使翻身下马,展开卷轴高声道,“北境急报,耶律休哥率骑兵袭扰雁门关东侧的偏关,高将军请求洛阳增派弓弩手支援,限女辅营三日内选出五十名精锐,随厢军的工兵营一同北上。”
林薇和李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凝重。演练的事瞬间被抛到脑后,林薇立刻召集各队队正议事。营房内,林阿夏刚把新营的花名册整理好,便听到要选精锐北上的消息,她立刻站起身:“统领,新营里有三十七个会骑马的,再挑十三个箭术好的,正好五十人,我带她们去!”
林小婉也跟着请战:“我熟悉雁门关的地形,去年在北境当过斥候,这次也该去支援高将军。”林薇看着眼前的众人,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女辅营如今有六百六十人,留下六百一十人守洛阳,足够应对突发情况,可新营的女兵刚到,还没经过系统训练,贸然北上怕是会出意外。
“新营的女兵先留下训练,”林薇最终拍板,“林小婉,你从斥候队里选二十人;林阿夏,你从旧营里选三十人,都是上过战场的,经验足。”她顿了顿,又道:“你们明日出发,今日先去军备库领新甲胄和弓弩——太后昨日特意让人送了五十张新制的复合弓,比咱们之前用的射程远三成。”
消息传到军备库时,库吏早已备好甲胄和弓弩。林小婉拿起一张复合弓,试着拉了拉弓弦,只觉力道比旧弓沉了不少,却更稳当。她转头对身边的斥候道:“这弓好,到了雁门关,定能给契丹人点颜色看看。”林阿夏则在一旁挑选甲胄,她拿起一件轻便的皮甲,掂量了掂量,对库吏道:“再给新营的姐妹们留五十件,她们下次出征,也得有好装备。”
与此同时,厢军的营地里也一片忙碌。李山正指挥工兵营的士兵打包工具——铁锹、镐头、绳索,还有新制的攻城梯,满满当当装了十几辆马车。他走到一辆马车旁,拿起一块加固过的木盾,对身边的副将道:“这盾能挡得住契丹人的箭,你们到了雁门关,一定要护好弓弩手,别让高将军失望。”
副将刚应下,便见城防司的人送来棉衣和姜汤。李山接过棉衣,摸了摸里面的棉絮,笑着道:“太后想得真周到,北境冷,有这棉衣,弟兄们就冻不着了。”他让人把棉衣分下去,刚走到营门口,便见林薇带着林小婉和林阿夏来了——她们是来跟厢军约定出发时间的,顺便看看工兵营的准备情况。
“明日辰时,南门外集合,”李山指着马车道,“这些工具都装车了,咱们走陆路,五天就能到汴梁,跟高将军的军队汇合。”林薇点头,目光扫过马车旁的士兵,忽然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陈二柱的弟弟陈三郎,他去年跟着哥哥参了厢军,如今也在工兵营里。
“三郎,你哥哥在雁门关一切都好,”林薇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到了那边,替我跟他说,好好打仗,等凯旋了,女辅营的姐妹们请他喝酒。”陈三郎红了眼眶,用力点头:“俺记住了,俺一定跟哥哥好好打仗,不让统领失望。”
第三日清晨,南门外挤满了送行的人。女辅营的五十名精锐列成两排,林小婉背着新制的复合弓,腰间悬着镔铁刀;林阿夏则骑着乌骓马,手里握着令旗。厢军的工兵营早已整装待发,陈三郎扛着铁锹站在队伍里,目光望着雁门关的方向,满是期待。
林薇站在城门口,看着林阿夏举起令旗,心里满是不舍,却还是强忍着道:“到了北境,万事小心,记得跟雁门关的守军多沟通,别硬拼。”林阿夏点头,刚要策马出发,忽闻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竟是符祥瑞带着范质来了。
“太后!”众人连忙行礼,符祥瑞翻身下马,走到林小婉面前,从袖中取出一枚铜哨:“这是北境斥候用的信号哨,不同的哨声对应不同的消息,你带着,关键时刻能救命。”她又转向林阿夏,递过一份密函:“这是给高将军的,告诉他,洛阳的粮草会按月送到汴梁,让他放心打仗。”
林阿夏接过密函,小心地塞进怀里。符祥瑞看着眼前的将士们,目光扫过她们坚毅的脸庞,朗声道:“你们此去,是为了守护北境的百姓,也是为了守护洛阳的安宁。朕等着你们凯旋的消息,到时候,朕亲自在城门口给你们接风!”
号角声再次响起,林阿夏举起令旗,高声道:“出发!”五十名女兵和厢军的工兵营依次启程,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林薇站在城门口,直到再也看不见队伍的身影,才转身对身边的副手道:“回营,新营的训练不能停——说不定过些日子,咱们还得再派援兵。”
女辅营的校场上,新招募的女兵们还在训练。赵三娘正跟着教头练习劈刀,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却没停下动作。她想起昨日林阿夏出发时说的话——“到了北境,替咱们守住偏关,别让契丹人再欺负咱们的百姓”,心里便多了几分力气。
厢军的营地里,李山正指挥剩下的士兵加固洛阳周边的工事。他站在城外的壕沟边,看着士兵们将枳树栽进沟旁的土里,忽然想起林阿夏出发时的模样。他笑着对身边的副将道:“等阿夏她们打赢了,咱们也得好好表现,别让女辅营的姑娘们看轻了。”
城防司的议事厅里,符祥瑞正看着北境的防务图。范质递上一份奏折,轻声道:“太后,汴梁知府来报,高将军的军队已领到粮草,明日就能启程前往雁门关。另外,陕州、汝州的刺史也传来消息,说当地的流民已安置妥当,冬小麦也种上了。”
符祥瑞接过奏折,指尖划过上面的文字,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后方安稳,前线才能安心打仗。你再传令给各地州府,让他们多留意境内的细作,别让耶律休哥钻了空子。”范质躬身应下,刚要退下,便见信使匆匆赶来,递上一份军报:“太后,雁门关守将传来消息,耶律休哥的骑兵已退回三十里,似乎在等咱们的援兵到了再开战。”
符祥瑞接过军报,目光望向窗外。晨雾早已散去,阳光洒在洛阳城的城墙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她知道,这场仗不会轻松,但只要君臣同心、将士用命,就一定能守住北境,守住这天下的安宁。
女辅营的训练声再次响起,校场上的孤女们渐渐掌握了弓术的要领,箭矢越来越精准。林薇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忽然想起了半年前的自己——那时女辅营只有四百人,如今却已壮大到六百多人,不仅能守洛阳,还能支援北境。她心里满是欣慰,转身对身边的林阿夏旧部道:“好好训练她们,将来她们也会成为守护这天下的力量。”
厢军的工事加固得越来越快,城外的三道壕沟深了一尺,河堤也加了厚土,沟旁的枳树渐渐抽出新芽。李山站在壕沟边,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洛阳城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夜色渐深,洛阳城内渐渐安静下来。城墙上的守军提着灯笼巡逻,灯笼的光在夜色里连成一条暖黄的光带。御书房里,符祥瑞还在批阅奏折,案头的烛火跳动着,映出她专注的侧脸。窗外的风声轻轻响起,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池的故事,也像是在等待着远方将士的凯旋。
女辅营的营房里,新招募的女兵们早已睡熟。赵三娘躺在床上,手里握着丈夫留下的旧刀,心里默念着:“夫君,我会替你守好这天下,等打赢了仗,就去看你。”隔壁的帐篷里,林阿夏留下的旧部正给新女兵们讲北境的故事,讲高将军如何打仗,讲林小婉如何在寒冬里追踪契丹游骑,听得她们眼睛发亮,恨不得立刻就去北境支援。
厢军的营地里,陈三郎的哥哥托人捎来了消息,说他在雁门关一切都好,等着弟弟来汇合。陈三郎把信揣在怀里,躺在床上,想着很快就能见到哥哥,想着能跟哥哥一起打仗,嘴角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天快亮时,女辅营的校场上又响起了晨练的号角。新招募的女兵们迅速列队,动作比昨日更整齐。林薇站在高台上,看着她们坚定的眼神,忽然觉得这洛阳城充满了希望——有这样一群愿意守护天下的人,何愁北境不平,何愁天下不安。她举起令旗,高声道:“晨练开始!”
阳光洒在校场上,映着女兵们挺拔的身影,也映着她们眼里的光芒。远方的雁门关,高怀德的军队正朝着偏关进发;洛阳城里,各方势力都在为这场战事做着准备。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不仅是为了北境的安宁,更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只要守住了雁门关,就守住了这太平盛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