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城的太极殿内,气氛庄严肃穆。金砖铺地,龙椅高悬,9岁的柴宗训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虽身形尚显稚嫩,眼神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符太后端坐于龙椅一侧的凤座上,神情雍容,目光不时扫过阶下的文武百官,维持着朝堂的秩序。
阶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身着各式官服,神情肃穆。林阿夏一身玄色战甲,腰佩长剑,立于武将之列的前排,身姿挺拔如松。她的身后,是几位禁军将领和女辅营的核心将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征战后的疲惫,却难掩坚毅之色。
“陛下,太后,”户部尚书出列躬身奏道,“如今吴越局势已定,各州府的赋税收缴已逐步恢复。臣已统计完毕,今年上半年的赋税较去年有所增长,足以支撑边境的军需开支和都城的日常用度。”
柴宗训点了点头,声音清脆却不失威严:“做得好。赋税是国之根本,务必督促各州府严格执行,不得苛待百姓。”
“臣遵旨!”户部尚书恭敬退下。
随后,几位地方官员陆续出列,奏报各地的民生、水利和治安情况。柴宗训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询问,偶尔与符太后交换眼神,尽显君主的审慎。
林阿夏静静伫立,目光落在殿外的天空,心中却在梳理着即将奏报的内容。此次回洛,除了参与册封议事,更重要的是向陛下和太后详细汇报吴越之战的全貌,以及女辅营和禁军的伤亡情况。
终于,所有地方官员奏报完毕。符太后轻声道:“皇儿,林将军等人刚从汾州返回,想必有重要军情奏报。”
柴宗训立刻看向林阿夏,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林将军,你且奏来。”
林阿夏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太后,臣此次率女辅营与禁军协同南唐联军进攻吴越,历经数月苦战,已成功平定吴越境内的叛乱,联军残部已退回南唐边境,杭州城及周边州县均已恢复秩序。”
她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双手呈上:“这是此次战役的详细战报,包括作战经过、缴获物资以及伤亡统计。其中,女辅营战死将士八十七人,重伤六十二人,轻伤一百余人;协同作战的禁军战死一百零三人,重伤七十九人,轻伤二百余人。”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寂静。文武百官纷纷面露凝重,谁都清楚,这样的伤亡数字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与牺牲。
柴宗训接过奏折,迫不及待地翻开。当看到那些冰冷的数字时,他稚嫩的脸庞瞬间变得严肃,小手紧紧攥住奏折,指节微微发白。他抬起头,目光掠过林阿夏,又扫过她身后的禁军将领,心中满是心疼与愧疚。
想起林阿夏和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想起自己在汾州驿站听到的那些感人故事,再想到眼前这些活着回来的将士们身上或许还带着未愈的伤痕,柴宗训的情绪再也无法抑制。
“林姐姐!”
一声清脆的呼喊脱口而出,打破了太极殿的寂静。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文武百官皆是一愣,随即纷纷低下头,假装未曾听见。他们都知道,陛下年幼,与屡立奇功的林将军关系亲近,私下里或许常以“姐姐”相称,只是在如此庄重的朝堂之上,实在有些不合礼仪。
符太后的脸色微微一变,连忙侧身,用只有母子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提醒:“皇儿,这是朝堂之上,注意形象。”
柴宗训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他脸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符太后,小声应道:“知道了,娘。”
林阿夏也有些错愕,随即恢复镇定,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态,仿佛刚才那声亲昵的称呼从未响起。只是她垂在身侧的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了,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暖流。
柴宗训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重新换上严肃的神情,对林阿夏道:“林将军,将士们辛苦了。战死的将士,务必厚葬,家属的抚恤金要加倍发放;受伤的将士,立刻送往太医院医治,所有费用由国库承担。”
“臣替将士们谢陛下隆恩!”林阿夏恭敬谢道。
“另外,”柴宗训继续说道,“此次吴越之战,你与将士们立下大功,朕已与太后商议,决定举行册封大典,表彰有功之臣。你暂且回营休整,等候旨意。”
“臣遵旨!”林阿夏再次行礼,缓缓退回到队列中。
接下来,朝堂又商议了一些关于边境防御和民生治理的事宜。柴宗训虽然偶尔还会走神,想起刚才的失言,脸颊发烫,但总体上依旧保持着君主的仪态,认真处理朝政。
散朝后,文武百官陆续退出太极殿。林阿夏正要随众人离开,却被内侍叫住:“林将军,陛下有请,在御书房等候。”
林阿夏心中一动,点了点头:“有劳公公。”
跟随内侍穿过层层宫殿,来到御书房外。内侍通报后,林阿夏推门而入。只见柴宗训已经换下了龙袍,身着一身常服,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刚才那份伤亡统计奏折,眉头紧锁。
“陛下。”林阿夏躬身行礼。
柴宗训抬起头,看到她进来,连忙起身:“林将军,快请坐。”
待林阿夏坐下后,柴宗训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林将军,刚才在朝堂上,朕……朕失言了,还请将军不要见怪。”
林阿夏微微一笑:“陛下言重了。陛下心系将士,情之所至,臣感激不尽,怎会怪罪?”
听到她的话,柴宗训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那就好。其实,朕一直想这么叫你。在朕心里,你不仅是后周的功臣,更像一位可靠的姐姐,总能在危难之时为朕分忧解难。”
林阿夏心中一暖,眼眶微微发热。她征战多年,见惯了战场的残酷和人心的复杂,从未想过会得到一位帝王如此真诚的认可与依赖。
“陛下信任臣,臣定当肝脑涂地,守护后周的疆土,守护陛下的安危。”林阿夏郑重说道。
柴宗训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在奏折上,语气沉重:“这些战死的将士,都是你的姐妹,也是后周的英雄。朕已经下令,在洛阳城外修建忠烈祠,将所有战死将士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让后世子孙永远缅怀他们。”
“陛下圣明!”林阿夏深深感动,再次起身行礼。
“你坐下吧。”柴宗训扶起她,“朕还有一件事想与你商议。此次册封,朕想将你列为五虎上将之一,不知你意下如何?”
林阿夏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推辞:“陛下,万万不可!臣虽是女子,却也知道五虎上将历来都是男性将领的荣誉。臣若接受册封,恐会引起朝堂非议,不利于朝政稳定。”
“非议又如何?”柴宗训语气坚定,“你立下的战功,不比任何男性将领少。宣州保卫战、杭州平叛,哪一次不是你身先士卒,力挽狂澜?朕册封你为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他顿了顿,继续道:“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女子同样可以保家卫国,同样可以获得至高的荣誉。那些敢于非议的人,不过是目光短浅之辈,朕不会理会。”
林阿夏看着柴宗训坚定的眼神,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这位年轻的帝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她和女辅营正名。
“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便不再推辞。”林阿夏躬身道,“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必将更加努力,为后周的统一大业贡献全部力量。”
柴宗训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才对嘛。你放心,有朕在,定会全力支持你和女辅营。日后,谁再敢轻视你们,便是与朕为敌!”
御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亮了两人的身影。一位是年幼却心怀天下的帝王,一位是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他们的身影在光影中交织,仿佛预示着后周未来的希望与荣光。
林阿夏离开御书房时,心中充满了坚定与温暖。她知道,未来的路或许依旧充满荆棘,但有这样一位信任她、支持她的帝王,有女辅营的姐妹们并肩作战,她无所畏惧。
而御书房内,柴宗训看着林阿夏离去的方向,心中悄然埋下的那颗名为“牵挂”的种子,正在乱世的土壤中,顽强地生根发芽。他期待着册封大典的到来,更期待着与林阿夏一起,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江山,开创一个属于后周的太平盛世。
太极殿的余晖中,符太后静静站在廊下,看着御书房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她自然看出了儿子对林阿夏的特殊情愫,只是在这乱世之中,这样的情感究竟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预料。她只希望,儿子能早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帝王,而林阿夏,能始终坚守初心,成为后周最可靠的屏障。
洛阳城的夜色渐浓,一场盛大的册封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而这场大典,不仅将见证功臣的荣耀,更将成为林阿夏与柴宗训情感之路的新起点,在五代十国的末期,书写出一段跨越君臣的乱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