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辅营细务·慈心解厄
东宫暖阁的晨光刚漫过窗棂,李谷就带着工部侍郎田敏、新归附的汝州长史张蕴,还有负责女辅营医事的女医官苏娘,候在了廊下。昨日议定女辅营开营事宜后,李谷回府翻遍了历代军制典籍,始终记挂着一桩未言明的隐忧——女子入营与男丁不同,每月总有几日不便,若不提前筹谋,恐误了守城要务,还会寒了将士的心。
“李尚书今日倒早。”符祥瑞刚带着柴宗训查完东宫粮仓,见四人立在廊下,便引着他们进了暖阁。柴宗训怀里揣着两只布制的小兔子玩偶,是昨日听苏娘说女辅营会有年纪小些的女兵,特意让宫女缝的,此刻正好奇地盯着苏娘手里的药箱,想看看里面装着什么。
李谷躬身落座,却没像往日般直奔正题,反倒先看了眼一旁的柴宗训。符祥瑞会意,摸了摸儿子的头:“训儿,苏医官姐姐的药箱里有给女兵姐姐们的伤药,你去跟宫女姐姐把昨日缝的兔子玩偶拿来,咱们等会儿一起送给苏医官,好不好?”
柴宗训眼睛一亮,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暖阁里只剩五人,李谷这才捧出一卷新拟的《女辅营内务条陈》,语气凝重:“娘娘,臣昨日回府后反复思量,女辅营虽主营后勤,可女子体质与男丁有异——每月总有几日不便劳作,若不设专门章程,恐让她们既遭罪又误事。昨日汝州长史张蕴也说,他辖下有女子自愿入营,却因这事犯了难,臣等今日来,正是想请娘娘定夺,该如何处置才妥当。”
张蕴立刻附和,声音里带着几分顾虑:“娘娘明鉴,汝州报名的女子里,有不少是去年蝗灾时帮着捕蝗的妇娘,手脚麻利得很,可昨日她们私下跟小吏说,怕入营后遇上‘那几日’,不仅帮不上忙,还得拖累同伴。臣想着,这事若不解决,怕是会让不少愿意出力的女子打退堂鼓。”
符祥瑞指尖轻轻叩着案几,目光落在苏娘身上:“苏医官常年诊治内眷,对女子事务最是熟稔,你先说说,寻常人家女子遇上这事,都是如何应对的?”
苏娘放下药箱,从里面取出一包晒干的艾草和几片软布,躬身回道:“回娘娘,寻常百姓家女子,多是用草木灰缝进布囊里当‘月布’,再用艾草煮水喝,能缓些不适。可军营里不比家中,若要守城或搬运粮草,月布容易渗漏,艾草也未必能时时供应。臣昨日已让药坊赶制了些蜜丸,能暂缓腹痛,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得有歇息的地方和替换的衣物。”
工部侍郎田敏这时开口,手里捧着一卷图纸:“娘娘,臣已让人设计了‘暖帐’的图样——用厚棉布缝制成小帐,里面铺着干草和棉絮,能隔绝寒气,每座营寨设十座,专供不便的女兵歇息。只是月布所需的细布和草木灰,需从各州府调运,户部得拨些银两才行。”
几人说话时,柴宗训抱着布偶跑了回来,听到“月布”“腹痛”,好奇地拉了拉符祥瑞的衣袖:“娘,女兵姐姐们怎么了?是生病了吗?苏医官姐姐的蜜丸,能治好她们吗?”
符祥瑞没有避开儿子,反倒把他拉到身边,轻声解释:“姐姐们没有生病,只是每月会有几日身子不舒服,就像你前些天风寒时没力气一样。咱们得给她们准备暖和的帐子和药,让她们好好歇息,等舒服了再做事,对不对?”
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头,把布偶递给苏娘:“苏医官姐姐,这个给女兵姐姐们,她们不舒服的时候抱着,就像娘抱我一样,会好受些。”
苏娘接过布偶,眼眶微微发热,躬身谢道:“殿下有心了,臣一定把殿下的心意带给姐妹们。”
暖阁里的气氛渐渐缓和,李谷看着柴宗训的模样,心里忽然松了些——之前还怕这事太过私密,让小皇帝听见不妥,如今看来,娘娘是想让殿下从小就懂得体恤他人,这份心思,比任何章程都重要。
符祥瑞这时拿起《女辅营内务条陈》,仔细翻看后,在“歇息章程”那一页添了几笔:“其一,女辅营设‘值事簿’,由各队队长登记不便的女兵,每日报给苏医官,安排她们到暖帐歇息,不安排重活;其二,月布和艾草由户部统一采买,每月初一发放,各州府需提前五日将物资运到军营;其三,若有女兵腹痛难忍,可凭苏医官的手令,到营中药坊取药,不得克扣。”
她放下笔,看向李谷:“李尚书,这事你得多盯着些——各州府若有拖延物资的,立刻报给我。还有,不许任何人拿这事取笑女兵,若有军卒敢嚼舌根,按军纪处置,绝不姑息。”
李谷躬身应道:“娘娘放心,臣明日就派人去各州府督查物资,定不让姐妹们受委屈。只是还有一事——女辅营里有不少是新归附州府的女子,怕是不习惯军营规矩,要不要派些女官去教她们礼仪?”
符祥瑞摇头:“不必拘于礼仪,她们来营里是做事的,不是来学规矩的。只要不违军纪、不误差事,平日里怎么自在怎么来。苏医官,你多找些年长的女兵,让她们互相照应,比女官教礼仪更有用。”
苏娘立刻应下:“臣明白,明日招募时,臣就找些有经验的妇娘,让她们组成‘互助队’,帮着新来的姐妹适应。”
张蕴这时又说:“娘娘,汝州有位老妇娘,擅长用艾草编腰带,能暖腰腹,臣已让人把她接到洛阳,明日招募时让她教姐妹们编,这样既实用,又能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
符祥瑞点头赞许:“张长史想得周到,这事就交给你办。还有,暖帐的位置要选在向阳的地方,离水源近些,方便姐妹们取水。田侍郎,你让人多做些棉鞋,营里地面凉,别让她们冻着脚。”
田敏躬身应道:“臣这就去安排,明日就能把棉鞋送到营里。”
几人又议了半个时辰,把物资调配、人员安排都定妥后,李谷起身告辞,临走前看着柴宗训,忍不住道:“殿下今日的布偶,倒是让臣想起一事——女辅营里有不少孤女,若是殿下有空,不妨常去营里看看,她们见了殿下,心里也能更安稳些。”
柴宗训立刻看向符祥瑞:“娘,我能去吗?我还能教她们编梧桐叶蚂蚱,就像教东宫的小太监一样。”
符祥瑞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等开营仪式后,娘就带你去。不过你要记住,去了营里,不能调皮,要听苏医官姐姐和队长姐姐的话,知道吗?”
柴宗训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
众人离开后,符祥瑞牵着柴宗训走到廊下,看着庭院里的桂花树。秋风拂过,落下几片叶子,柴宗训弯腰捡起,学着编蚂蚱的样子摆弄着。符祥瑞想起昨日李谷等人的顾虑,心里明白——女辅营的事,不仅是招兵练兵,更要让这些女子感受到后周的暖意。她们离开家来守洛阳,图的不是官职,而是一份安稳,一份被尊重的心意。
“娘,”柴宗训忽然举起编好的蚂蚱,“等女兵姐姐们歇息的时候,我把蚂蚱放在她们的暖帐里,她们醒来看到,一定会很高兴的!”
符祥瑞蹲下身,帮儿子拂去衣角的草屑,轻声道:“是啊,训儿要记住,不管是带兵还是治国,最重要的是把人放在心上。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才会愿意跟着你守着这后周的江山。”
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头,把蚂蚱放进怀里,像是藏着一件珍宝。远处传来宫女们的笑声,是在准备明日招募用的文书和物资。符祥瑞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忽然安定下来——或许这后周的未来,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谋略,只需要这份把人放在心上的暖意,就能一点点稳住,一点点壮大。
次日清晨,女辅营的招募点设在洛阳城南的校场。苏娘带着“互助队”的妇娘早早候在那里,田敏派来的工匠正在搭建暖帐,李谷和张蕴则在清点物资。柴宗训抱着布偶和梧桐叶,跟在符祥瑞身边,看着陆续来报名的女子——有穿着粗布衣裙的农妇,有提着药箱的医女,还有几个梳着双鬟的少女,手里握着短剑,说是要跟着姐姐们守城门。
一个穿着蓝布衣裙的女子走到招募点前,犹豫了许久,才对苏娘说:“医官姐姐,我……我每月那几日腹痛得厉害,怕是做不了重活,还能报名吗?”
苏娘笑着递过一包艾草:“妹妹放心,咱们有暖帐和蜜丸,不舒服的时候就歇息,等好了再做事。殿下还让我给你们带了布偶,你看,多可爱。”
女子接过布偶,眼眶红了红,用力点头:“我报名!我会做饭,还会缝补衣物,一定能帮上忙!”
不远处,柴宗训正把编好的蚂蚱递给一个梳双鬟的少女:“姐姐,这个给你,你不舒服的时候看着它,就不疼了。”
少女接过蚂蚱,笑得眉眼弯弯:“谢谢殿下,我一定好好守城门,不让坏人进来!”
符祥瑞站在校场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暖帐在晨光里透着暖意,女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李谷和张蕴在清点物资时,偶尔会跟报名的女子说几句话,询问她们的需求。她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柴荣当年想要的江山——没有战乱,没有苛待,百姓们愿意为家园出力,君臣们愿意为百姓着想,哪怕是女子,也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光发热。
风拂过校场四周的“后周”旗帜,猎猎作响。符祥瑞知道,女辅营的事只是一个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守住洛阳,收复汴梁,让后周的百姓都能过上太平日子。但此刻,看着眼前的暖意,她心里充满了信心。因为她知道,只要把人放在心上,只要君臣同心,只要百姓归心,这后周的旗帜,就会永远飘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稳,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