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后周与宋的生死博弈
洛水聚盟,天下共讨
汴梁城外的风裹挟着黄沙,吹得联军旗帜上的“反宋复周”四字猎猎作响。符太后勒住战马,目光越过护城河望向城楼,赵匡胤的身影隐在箭楼之后,却挡不住城墙上士兵们慌乱的神色。李筠策马行至她身侧,手中长枪指向汴梁方向,声音沉毅:“太后,此时汴梁守军人心涣散,若乘胜攻城,不出三日便能破城!”
周毅却勒住缰绳,眉头紧锁:“李将军,石守信虽被俘,可赵匡胤仍有残余兵力驻守汴梁内城,且我们刚收到斥候回报——赵匡胤昨日已从洛阳调遣四万大军回援,先锋部队三万余人已至荥阳,不出两日便会抵达汴梁。”他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卷皱巴巴的布条,递到符太后面前,“这是反宋十州派密使送来的联名信,郑州、滑州、汝州等十州守将均愿归顺,只是他们担心赵匡胤回援后会报复各州百姓,请求我们先牵制洛阳援军,再图汴梁。”
符太后展开布条,十州守将的朱砂印鉴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她指尖划过“郑州守将郭崇”的名字,忽然想起半月前郭崇派来的使者曾说,郑州城内百姓自发组织了“保周军”,虽多是农夫、工匠,却已聚集了近五万人。她抬头望向远方,轻声道:“十州百姓之心向周,这才是我们最坚实的力量。传令下去,暂缓攻城,全军向洛阳方向撤退,与十州兵力汇合。”
李筠虽有不解,却也知晓符太后的考量,翻身下马领命。当联军撤至洛阳城外三十里的洛水渡口时,远远便看到渡口处旌旗如林——十州守将已率领各自兵力在此等候,最前方的郭崇一身铠甲,见到符太后的车驾,立刻率领十州将领跪地行礼:“臣等参见太后!愿随太后共讨赵匡胤逆贼,复我后周河山!”
符太后走下车驾,亲手将郭崇扶起,目光扫过十州士兵:他们大多穿着粗布衣裳,手中兵器多是锄头、镰刀,却个个眼神坚定,腰间都系着一块写有“周”字的白布。郭崇见她目光落在士兵身上,连忙解释:“太后,这些都是各州百姓自发前来参军的,加上十州守军,共凑了二十万人。虽不是正规军,可半月前赵匡胤从洛阳调兵时,正是这二十万人在偃师一带死守三日,硬是挡住了宋军的去路!”
这话让符太后心中一热,她走到一名少年兵面前,见他不过十五六岁,手中握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长刀,却依旧挺直脊背。“你为何要参军?”符太后轻声问道。少年兵握紧长刀,声音虽稚嫩却坚定:“我爹是后周的老兵,三年前被赵匡胤的人害死了!我要为爹报仇,要让小皇帝重回汴梁!”
周围的士兵纷纷附和,喊声震得洛水泛起涟漪。李筠见状,朗声说道:“太后,二十万百姓兵虽无章法,却有必死之心!如今我们有联军五万、十州兵力二十万,再加上北汉援军三万,足以与赵匡胤的洛阳大军抗衡!”
符太后点头,正欲下令进军洛阳,却见远处尘烟滚滚,一名斥候快马奔来,翻身落马后高声禀报道:“太后!辽国、南汉派使者来了,说愿出兵相助,辽国已派两万骑兵至邢州,南汉也派三万水军沿汴水北上,不日便会抵达洛阳!”
这消息让众人皆惊——辽国与后周素来素有摩擦,南汉更是偏安南方,从未参与中原战事,如今竟主动出兵相助。符太后沉吟片刻,忽然明白:赵匡胤篡周后,各地藩镇皆有不安,辽国、南汉虽各有图谋,却也不愿见赵匡胤一统中原。她当机立断:“传令下去,全军进驻洛阳城外的孟津大营,即刻召开联军会议,邀请辽、南汉、北汉使者及十州守将共同参会!”
三日后,孟津大营内搭建起一座巨大的营帐,营帐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沙盘,沙盘上标注着后周、宋、辽、南汉、北汉的疆域及兵力分布。符太后坐在主位上,左侧是李筠、周毅、王彦超等后周将领,右侧是北汉主刘钧派来的使者赵遂、辽国使者萧挞凛、南汉使者陈继芳,下方则是十州守将及各地反宋将领,共二十支联军代表,济济一堂。
萧挞凛率先起身,手中马鞭指向沙盘上的幽州:“太后,辽国与宋素有旧怨,赵匡胤曾多次派兵袭扰我边境。此次我国出兵两万,愿从邢州出发,攻打宋军的大名府,截断赵匡胤的北方粮道!”
陈继芳也随之起身,手中折扇轻摇:“我南汉虽远在岭南,却也知晓‘唇亡齿寒’之理。我国已派三万水军沿汴水北上,将攻打宋的宿州、亳州,牵制宋军的南方兵力,助太后一臂之力!”
北汉使者赵遂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到符太后面前:“我主刘钧已亲率三万大军,在泽州一带与宋军交战,昨日已拿下高平,愿与联军夹击洛阳的宋军!”
符太后接过书信,心中激荡。她起身走到沙盘前,指尖划过洛阳、汴梁、泽州三地,声音铿锵:“多谢各位相助!如今赵匡胤的主力大军五万余人驻守洛阳,由慕容延钊统领;汴梁守军三万,由赵普坐镇。我们可分三路进军:”
“第一路,由李筠将军率领五万联军及十州百姓兵中的五万人,作为先锋,攻打洛阳外围的偃师,牵制慕容延钊的主力;第二路,由王彦超将军率领三万联军,与辽国骑兵汇合,攻打大名府,截断宋军粮道;第三路,由周毅将军率领两万联军,与南汉水军配合,攻打宿州,防止宋军从南方调兵支援。”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众人,声音愈发坚定:“十州剩余的十五万百姓兵,由郭崇将军统领,驻守孟津,作为后援。待三路大军得手后,我们便会师汴梁,迎回小皇帝,复我后周河山!”
帐内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营帐顶的尘土簌簌落下。郭崇起身,手中高举十州联名信:“臣等愿以性命担保,定守住孟津,为联军断后!”萧挞凛、陈继芳也纷纷起身,表示会尽快传令军队,按计划进军。
散会后,符太后独自留在营帐内,望着沙盘上的“汴梁”二字,指尖轻轻摩挲。青禾端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轻声道:“太后,军医说您今日又没好好吃饭,这碗粥您趁热喝了吧。”符太后接过茶碗,目光依旧落在沙盘上,轻声道:“青禾,你说我们能成功吗?”
青禾走到她身边,望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联军标记,轻声道:“太后,您看——十州百姓愿随您出征,辽、南汉、北汉愿出兵相助,就连那些曾归顺赵匡胤的将领,如今也纷纷倒戈。这天下之心,都在您这边,怎会不成功?”
符太后低头,看着茶碗中自己的倒影,忽然想起那日在潼关城楼上晕厥前,曾看到远处的天际有一道霞光。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又很快被坚定取代:“明日一早,让李将军率先锋部队出发。这一次,我们定要打到汴梁,接训儿回家。”
次日清晨,孟津大营外鼓声震天。李筠率领三万先锋部队,高举“反宋复周”的旗帜,沿着洛水向偃师进发。郭崇率领的十五万百姓兵站在渡口两侧,挥舞着手中的兵器,高声呐喊:“联军必胜!复周必成!”
声音顺着洛水传播,远远传到洛阳城内。慕容延钊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联军的旗帜,脸色阴沉。他身边的副将轻声道:“将军,联军势大,且辽、南汉、北汉均已出兵,我们要不要向汴梁求援?”
慕容延钊却摇了摇头,手中大刀指向联军方向:“赵匡胤陛下已下令,让我们死守洛阳。传我将令,全军备战,明日与联军在偃师决战!”
可他不知道,此时的汴梁城内,赵普正拿着一封密信,急急忙忙冲进御书房。赵匡胤见他神色慌张,心中一紧:“出了什么事?”
赵普将密信递给他,声音颤抖:“陛下,反宋十州中的郑州、滑州已被联军拿下,辽国骑兵已逼近大名府,南汉水军也已抵达宿州……更重要的是,我们派去洛阳的援军,在偃师一带遭遇联军伏击,三万先锋部队已全军覆没!”
赵匡胤接过密信,手指因用力而发白。他猛地将密信扔在地上,一脚踹翻桌案,怒吼道:“符太后!李筠!我定要将你们碎尸万段!”
御书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地上的密信上,信上“联军二十万,已至偃师”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一场决定后周与宋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在偃师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