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底,陈俊杰没提前注意到祁同伟,真不能怪他不上心,也不是能力不足。
按正常流程,组织对年轻干部的考察周期至少要一年。
可祁同伟根本就是个例外——才半年工夫,就把二王村彻底变了样,还谋划出一套完整的示范方案。
为了确保计划顺利推进,他甚至要求所有相关人员严守秘密。
这种情况下,外人怎么可能摸清底细?
等事情浮出水面时,大局已定,早已超出了他所能干预的范围。
这口锅,不该由他来背。
很快,陈俊杰调整了思路,坦然开口:
“祁主任,即便这件事最终是好事,但对我们青年组织的具体工作来说,确实带来了一些现实难题。”
“我知道您旗下有不少企业,还有不少技术含量高的厂子。”
“我这次来,是想请您帮个忙,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些学生实践的机会?”
“我们要带年轻人下去锻炼,需要一些实际项目支撑。”
一旦理解了祁同伟的高度,陈俊杰便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他已经明白,对方考虑问题是从整体出发,不会计较细枝末节。
只要请求合情合理,对方不会推脱。
祁同伟笑了笑:
“我当初也是靠参加青年组织的活动,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现在有了条件,当然愿意反哺。”
“你们要项目,我们这儿多的是。
还得感谢你们一直支持我们的工作呢。”
第二天,祁同伟和钟小艾带着一行人乘飞机返回京城。
队伍里的许正阳是祁同伟的贴身保镖,自幼无亲无故,唯一的亲人就是授艺的师父。
临近春节,祁同伟特批他长假,让他回中原老家好好陪师父过年。
杨建华是钟小艾的保镖,籍贯南粤,自然也是坐飞机返乡。
至于管春秋和于莉,早就把家安在了二王村,省去了奔波之苦。
这次回京的,就只有祁同伟一家三口,加上张素素母女三人。
钟夫人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她抱着外孙钟爱军,满脸欢喜地说:
“今年总算一家人齐整地团聚了!往年都是卫国忙工作,连带素素她们也顾不上回来。
这次还真是托了同伟的福,咱们才算真正团圆了!”
祁同伟笑着回应:
“您这话可别说了,大嫂投身事业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她是优秀人才,我们求之不得呢。”
钟小艾也接话道:
“示范区的学校明年就要全面开学了,正缺老师。”
“大嫂要是过去,正好可以施展才华。”
钟夫人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难得清闲的钟声也凑过来,问几个小辈:
“乡下生活有意思吗?”
四个孩子齐刷刷点头:
“有意思!”
钟声语重心长地提醒:
“可别光图热闹,农民伯伯种地是很辛苦的,看着轻松,其实是靠力气换来的。”
没想到钟爱军仰起小脸,一脸认真地说:
“爷爷,你说错了。”
“农民伯伯一点都不累。”
“他们全程用机器干活,几乎不用自己动手。”
咦?
钟声一愣,抬头看向祁同伟:
“你们那边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祁同伟笑了笑:
“二王村是示范区的核心,全链条机械化基本实现了。”
“不只是这里,整个示范区都差不多完成了机械化覆盖。”
“现在工人太宝贵了,必须靠设备顶上去。”
“不然单是人工成本,就撑不住。”
钟声有些不解:
“这跟用工又有什么关系?”
祁同伟苦笑了一下:
“丰收集团的总部就在示范区,各个工厂都在扩产,用人需求太大了。”
“不管是农机厂、养殖场,还是食品加工厂,”
“都需要大量人力支撑。”
“在示范区里,工人真是稀罕资源。”
“而丰收集团的员工大多来自本地农村,这就为农田实现全链条机械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背后其实是一笔明明白白的经济账。”
“进厂干活挣的钱,远比在家种地多得多。”
“这一点,现在如此,将来也不会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工人请假回去下地管理庄稼,划不来。”
“农民心里都有杆秤,他们最会算这笔账。”
“这样一来,用机器完成播种、管护和收割,就成了必选选择。”
“再说,要是让家里的老人顶着烈日下田,年轻人也不安心——万一累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两相权衡之下,农业全程机械化自然就推开了。”
“反过来,越是远离示范区的地方,家里人口越多的农户,越难推进全面机械化。”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经济账不合算。”
钟声一点就通:
“关键还在于当地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
祁同伟轻轻点头:
“没错,正是这个理儿!”
钟声接着问:
“那吕州市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会不会遇到阻力?”
祁同伟笑了笑:
“饭得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急不得。”
“手机组装厂已经建好了,这是个能吸纳大量闲散劳动力的大项目。
等农民有了额外收入,自家地里就没人手了。”
“到那时,全程机械作业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到这儿,他语气略显无奈:
“本来说,现代农业是为了把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可现在倒好,因为岗位不够,我们想推机械化反而受阻。”
“真是事与愿违啊!”
钟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正好印证了你早前的说法。”
“我记得你一直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反过来带动农业。”
“你们现在遇到的情况,恰恰反向证明了你说的是对的。”
“对农民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出路,他们就不会真正在意能不能机械化种地。”
“宁可一家人齐上阵,用老办法伺候庄稼。”
祁同伟连连应道:
“对,就是这么回事!”
钟声又问:
“那个手机组装项目,真能解决这么多闲散人口的问题?”
祁同伟微微一笑:
“您知道那工厂得用多少人吗?”
钟声摇头:
“不清楚。”
祁同伟轻声道:
“淡季就得十五万人打底,旺季最少三十万。”
“啊?!”
钟声忍不住惊呼:
“这么多?”
祁同伟解释说:
“我们做过测算。”
“单是国内市场,每年就得一千万台起步。”
“再加上跟北方联工农业国米高扬家族的合作,您也知道。”
“还有其他渠道,我们要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去。”
“每个月产量少说也得一百多万台。”
“这可不是小数目。”
钟声仍有些吃惊:
“真要这么多?”
祁同伟笑道:
“东西过硬啊!”
他转头问旁边一直听着的钟卫国:
“你觉得咱们的产品怎么样?”
钟卫国毫不犹豫,竖起大拇指:
“顶呱呱的好!”
“爸,这话不是我吹,是大家用过都说实诚。”
“比大哥大灵巧多了,轻便、反应快,信号也好。”
“谁用了都舍不得换。”
钟声笑骂一句:
“就你显摆,我又不是没手机!”
祁同伟摊摊手:
“头三年,国内销售我们打算交给通讯公司来做。”
钟卫国好奇:
“为啥不自己卖?”
祁同伟直言不讳:
“我们想打开市场,他们要赚利润。”
“基站建设靠国家拨款,数字太大,撑不住。”
“得有新资金进来才行。”
“手机便宜了,用的人多了,通信收入上去了,钱就有了!”
两家人从钟声家告辞后,各自回了住处。
今年钟卫国听了祁同伟的建议,在他家旁边置办了一处四合院,两家挨得近,往来也方便。
当晚,两家人便聚在一处热闹。
钟卫国望着院子里正闹成一团的四个孩子,感慨地看向祁同伟和张素素:
“同伟、小艾,素素这次真是多亏你们了。”
钟小艾摆摆手:
“那是我嫂子,帮她还用得着说谢?”
“再说也不光是帮忙,示范区那边什么情况你也清楚,大嫂这样的人才,我们求都求不来。”钟卫国和祁同伟举杯相碰:
“心意都在这酒里了。”
祁同伟笑着摆手:
“喝一点意思意思就行,真喝多了可扛不住。”
钟卫国眼睛一亮,来了劲头:
“大过年的,同伟你总得陪我喝几口吧?”
他眼里闪着光,明显没安好心。
钟小艾冷笑一声,转头对张素素道:
“嫂子,你说我哥是不是打定主意要放倒我师兄?”
钟卫国立刻反驳:
“这叫啥坏心思?同伟这么照应我们家,我不趁机敬他几杯,说不过去!”
钟小艾撇嘴:
“敬酒就得把人喝趴下?你心里那点算盘,谁看不出来?”
钟卫国不服气:
“男人哪个不喝酒?我在家里已经够克制了,以前在单位,可是拿茶缸子当酒杯灌的!”
钟小艾同情地看着他:
“钟卫国,我劝你一句,别硬撑——你喝不过我师兄。”
“我喝不过他?”钟卫国跳起来,“你当我开玩笑呢?”
钟小艾叹口气:
“好心提醒你,你还当耳旁风,真是……”
“别说师兄了,你连我都干不过。”
钟卫国哪肯服软,非要拉着祁同伟比个高下。
祁同伟望向钟小艾,眼神带笑:
“你看呢?”
钟小艾耸耸肩:
“过年图个乐呵,他自己想吃亏,你就随他去呗。”
钟卫国拍着胸脯:
“我承认同伟样样出挑,可要说喝酒,他还嫩了点!”
“今儿非得让他见识见识,谁才是真正的酒场高手!”
祁同伟转向钟小艾:
“小艾,去熬点醒酒汤吧。
大哥大嫂好久没见了,肯定有话要说。”
钟卫国立马嚷嚷起来:
“同伟,你这是瞧不起我?”
“来来来,咱先干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