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习急了:
“为什么不可能?”
“他们的技术正是我们需要的。”
祁同伟冷静地回应: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我们走的是正道,将来是要走出国门的,这种层面的事不该由我们来做。”
“至少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做的。”
他半开玩笑地说:
“如果我的企业能在海外有足够强的力量自保,我倒也不介意干点这样的事。”
然后正色道:
“这种事应该是有关部门去处理的,我们可以搭桥铺路,但目前,我们不能亲自出面。”
易学习心头一震,忽然想起一句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越级行事,不仅容易把自己搭进去,还可能把别人也一起拖下水。
祁同伟的布局看似宏大,甚至惊动了赵立春和钟声,看似越权。
实则不然,他走的是正道——
事情我做到这一步,你们愿不愿意接,是你们的事。
赵立春也好,钟声也罢,他们只是顺势而为,并非被逼无奈。
易学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冲动行事,容易留下口实。
祁同伟办事也的确够狠,杀伐果断,有时候连过夜都不等,当天就解决。
但他总有办法处理得滴水不漏。
易学习能做到吗?
做不到。
根本没法比。
赵瑞龙笑道:
“那我就不搭理那个姓冯的了,明天我带北方联合工农业国那个小毛孩去玩。”
赵公子嘴里的那个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小毛孩,叫阿廖沙,他姓米高扬,一个在东大颇有名气的姓氏,只不过和历史上的那位没什么关系。
米高扬家族是远东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军阀旁支。
他们的营生主要是走私。
从东大进口一些日用品,再转手卖到莫慈格。
说白了,米高扬就是莫慈格某个大军阀的外围工具之一。
阿廖沙对帝都很有感情,却又本能地排斥那里的一切。
他喜欢秩序井然的生活,喜欢人们脸上有光彩。
但同时,又隐隐地反感这种氛围。
这总让他回想起童年时的过往——那时的北方联合工农业国,还曾是世界一极。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都消失了。
人们变得麻木,连他们这些曾经的“特权阶层”也被人非议。
阿廖沙厌恶这种变化,本能地想改变,却发现连一丝改变都做不到。
在帝都看到熟悉的景象后,他不由得心生烦闷。
东大与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官方往来虽刚恢复不久,但像阿廖沙家族这类背景复杂的势力,其实与东大方面的私下往来从未真正中断过。
阿廖沙对帝都毫无好感,借了个由头就往南走,图的就是换个地方、换个心情。
他最终落脚在汉东省吕州市的二桥镇。
祁同伟和赵瑞龙亲自接待了他。
阿廖沙围着那辆虎头奔转圈,眼神都快黏在车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嘴里不停发出惊叹。
赵瑞龙笑得见牙不见眼,回头对祁同伟说:
“龙哥,我喜欢这小子。”
祁同伟翻了个白眼:
“你嘴上叫他小子,可他好像比你还大几岁。”
赵瑞龙咧嘴一笑:
“管他呢,只要他喜欢这辆车,我就喜欢他。”
阿廖沙围着车转了好半天,才问了一句:
“两位,这车多少钱?”
居然是标准的东大普通话。
赵瑞龙更乐了,一把搂住阿廖沙的肩膀:
“这可是虎头奔,五米长,六升十二缸的发动机,百公里加速只要六秒多点。”
赵公子像是机关枪一样噼里啪啦地介绍着。
阿廖沙越听越激动,脸都红了,像是熟透的番茄,忍不住喊道:
“这简直是全世界最棒的车!拉达根本没法比,简直就是垃圾。”
“西方那些所谓的豪车,也差得远。”
“这才是男人梦寐以求的梦想。”
赵瑞龙摇摇头:
“不不不!”
“阿廖沙,这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拥有的梦。”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阿廖沙一愣,随即认真地点点头:
“赵哥说得对!”
赵瑞龙越发得意:
“阿廖沙,如果你想买这辆车,那你得好好巴结一个人。”
“喊伟哥!”
阿廖沙想都没想,冲祁同伟就喊:
“伟哥!”
赵瑞龙笑着又问祁同伟:
“伟哥,我和阿廖沙已经是兄弟了,你猜他多大了?”
祁同伟微微一笑:
“十九。”
刚见面时,他已经动用了“看人看心”的能力。
阿廖沙·谢尔盖·米高扬
国籍:北方联合工农业国
籍贯:莫慈格。
远东大家族米高扬家的最小儿子。
年龄:十九岁
性别:男
性格:直来直去,没什么弯弯绕。
天赋:学习:b;玩乐:A
心里事:
1这辆虎头奔太酷了,我得怎么才能拥有它?
2真想脱离家族,自己干一番事业。
3想赚钱,赚大钱,离开莫慈格,去阿美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4眼前的两位大哥看起来很能干,两百万吨洋葱的活儿能完成吗?
友好度:70%(对方气场太强,有点怕)
祁同伟心里暗想,这阿廖沙长得一脸沧桑,谁能想到他居然才十九!
阿廖沙一惊:
“伟哥,你怎么知道的?”
祁同伟微笑:
“我有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阿廖沙尴尬地笑了:
“伟哥,您可别吓我。”
祁同伟继续道:
“我能从你眼里看出渴望。”
“你想挣脱家族束缚,像那些前辈一样自立门户。”
“你喜欢钱,很多很多的钱,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让我看看,你最向往的未来在哪儿?”
阿廖沙整个人都愣住了,嘴巴张得老大,下意识捂住嘴,瞳孔猛地一缩。
我靠!
伟哥这是真能看穿人心?
祁同伟笑着问:
“还要继续听吗?”
阿廖沙连忙摆手。
赵瑞龙啧了一声:
“没想到你小子还有点志向。”
阿廖沙苦笑着:
“伟哥,你是我在东大见过最吓人的一个人,您真是能看透人心。”
祁同伟语气平静:
“我不仅看得透,我还能帮你实现。”
阿廖沙瞪大了眼睛:
“您真能做到?”
“我手头有你要的东西,洋葱七天内就能装车,你这边出多少?”
“卢布我不收,美元或者黄金都可以。”
阿廖沙一脸难以置信:
“你们能提供两百万吨?”
祁同伟笑着回答:
“东大其他地方你都买不到这么多,但这里,我说有就有。”
“去年我就让小桥镇的人种下了,现在就看你能出多少。”
“只要价格合适,我就卖。”
阿廖沙还是半信半疑。
于是祁同伟带他去了一片田地,地里堆满了洋葱。
眼见为实,阿廖沙终于信了!
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他脱口而出一个报价,祁同伟却摆了摆手:
“太低了。”
“我建议你提价一成,这其中,五成是你的提成。”
阿廖沙一愣,随即大喜过望:
“我得打电话,马上给帝都那边打!”
“这个价格,我同意了!”
祁同伟伸出手:
“欢迎来到汉东,米高扬同志。”
阿廖沙立刻联系了他的伯伯。
其实真正拍板的是他伯伯,谁会指望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来办大事?
只是莫慈格眼下局势不稳,米高扬家族怕阿廖沙惹出什么乱子,才把他安排在伯伯身边,算是来东大“锻炼锻炼”。
他们压根没对他有什么指望,就像雏鹰要变成真正的猛禽之前,总得摔几次,伤得遍体鳞伤,才能长出坚硬的羽毛。
谁也没料到,阿廖沙出去一趟,竟然真的搞到了洋葱!
“不但有洋葱,还有西红柿和黄瓜,不过价格比我们预想的要贵一些。”
“那边的负责人对国际贸易相当在行。”
阿廖沙的伯伯急着问价格,年轻人稍作迟疑,又把祁同伟的报价悄悄上浮了百分之十!
南下之后,他明白了一点:国际采购这活儿,要是不拿点提成,简直对不起这趟差旅!
伯伯连声说:“答应他们!”
“阿廖沙,你真是好样的!”
“这价格太划算了,赶紧成交!”
“我们马上付款,要尽快把这些洋葱之类的东西运回莫慈格!”
阿廖沙心里咯噔一下,有些懊悔。
看来自己还是太嫩了,早知道再多加半成就好了!
他赶紧补充一句:
“那位大人物说了,不要卢布,只要美元或者黄金!”
他伯伯哪知道这报价已经被小侄子狠狠“剪了一刀”,整个人都激动得不行。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米高扬家虽然在远东有些势力,可真正掌控远东命脉的人,还在莫慈格。
他们不过是一些权贵的代理人而已。
今年天气不好,北方联合工农业国洋葱大面积欠收,现在洋葱都成了硬通货。
除了洋葱,黄瓜、野果浆、西红柿酱这些也都成了抢手货。
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主食是土豆,没有洋葱、腌菜或番茄酱配着吃,那真是难以下咽。
你说吃肉?
呵!
连蔬菜都快没了,谁还有心思养牛养羊?
好在最近和东大的关系恢复了正常,这让莫慈格的上层人士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当然,他们可不是为了老百姓考虑,而是为了倒卖走私。
今年,北方联合工农业国内部动荡,好几个邦都放弃了专政,甚至脱离了原有的政党体系。
整个国家乱成一团,苏末宗根本控制不了局势。
朝野上下各自为政,百姓苦不堪言,上层却在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