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陛下有什么打算,如何做成?”
“改革,必须要进行深度的改革”
“怎么改?怎么革?改了谁?革了谁?改革到什么程度?”
君臣之间的一奏一对,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滑稽可笑。
一方是历经沧桑、老谋深算且已统御大宋长达 16 年之久的常务副皇,
另一方则是年仅三岁出头、刚刚登基上位的小皇帝。
按常理而言,这两位身份地位如此悬殊之人,本不应以如此随意的方式相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老一少竟然就这样悠然自得地住在花园之中,一边悠然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品尝着香茗,同时还不忘商讨着国家政务的改革事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皇帝年纪尚小,身形不够高大,
以至于他不得不坐在那张宽大的桌子上,双脚还不时地晃动着,仿佛在为这场别开生面的会面增添一丝童趣。
“改……革”,小皇帝稚嫩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不确定。
尽管他的内心深处依然秉持着多年来的传统观念,
但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其精神力量尚未完全成熟,难以像成年人那样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没多久就精疲力尽的昏睡过去,只是嘴巴依旧还在不停的念叨着改革,口水也顺着舌头流了下来。
“这小皇帝”
“终究还是个孩子”
贾似道直接把小皇帝抱在怀中,就像抱猫一般,还别说如今的小皇帝粉嫩q弹,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婴儿肥呀。
于是乎贾似道把小皇帝抱回了皇宫之中,又去拜见了一下谢太后,不知道两人谈论了什么,反正谢太后以皇帝的名义让贾似道统领大宋最后的军队,去抵抗他来势汹汹的蒙古鞑子。
咸淳十年(1274)十二月,元军攻克汉阳、鄂州,顺江东下,宋廷非常恐慌,诏令天下勤王,李庭芝派兵入援临安。
同时,为了应对汹涌南下的蒙古大军,大宋朝廷还把自己的权权贾士道派了出去,同时东拼西凑凑出了一支13万的大军。
当谢太后把这象征着天下兵马的虎符交到贾似道的手上时。
此时的小皇帝,摇摇晃晃的来到了贾似道的旁边,同时小皇帝用他那肉嘟嘟的小手扯了扯贾似道的袖子
“师臣,抱”
在这众目睽睽的情况下,贾似道再一次把它高举起来,正好足够让小皇帝用他那肉嘟嘟的小手拍了拍贾似道的肩膀。
“朕本欲亲征,奈何年纪尚小,适应不了军营生活,故此朕封贾相天下兵马大元帅,加九锡,总揽天下兵马”
“愿卿家再创奇功,佑吾大宋百年安宁。”
说着小皇帝便被贾似道放了下来,眼神之中充满着名为信任的目光。
“贾公爷牛批”
“贾公爷早日凯旋”
“快看,那就是贾公爷”
“没想到公爷与陛下竟然之间有那么深的感情?这绝对又是一段君明臣贤的佳话”
在吃瓜群众絮絮叨叨的目光之下,六十有三的贾似道再一次出征。
这一次他将率领着大宋最后的主力军团,亲自前往长江防线对抗蒙元大军。
此战胜利则大宋能苟活。
败,大宋300年的基业就此断绝。
……
长江滚滚东流,淹没了帝王霸业,也吞噬了铁马金戈,如今长江之上,再一次扬起了千帆过境的场面,一场关乎两个政权成败的大战,即将在长江拉开帷幕。
带着东拼西凑的十三万大军,顺利与原本军方的另外两位元帅夏贵与孙虎臣汇合。
……
“啍,他贾似道,竟如此歹毒,竟然把本将的战士排在前列,这不就是要让本军的将士替他们送死吗?”
任何一次战役失败都是有多重原因,而在宋元之间这场灭国战争之中,丁家洲战役其中重要的失败原因就是将帅不合。
作为征战多年的悍将,夏贵对与贾似道专权多年内心不满,并且他们之间的矛盾早已无法修复,而且最关键的是前段时间在与元军的激战之中多次战败。
用现代话来讲,这位老将军的内心简直就像是被重锤狠狠地砸了一下,瞬间就裂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仿佛所有的防御都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而这种破防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黑化。尽管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贾似道并不知晓这位老哥已经投降,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是投降了元朝,并且最后还被封为了尚书左丞。
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看起来这老家伙的晚年生活还算过得不错,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然而,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进入副本之前,这位元帅可是做足了功课,他快速翻阅了大量关于宋元之间战争的历史资料,结果却惊讶地发现,这个老东西竟然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投降元朝?
就在元帅对着手下的亲兵发牢骚时,突然听到有人喊道:“见过相爷。”
他猛地抬起头,一眼就看到了走进来的贾似道。原本还在抱怨的元帅,此刻也突然变得有些拘谨起来,连忙起身说道:“见过相爷。”
贾似道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好了用和,不必如此多礼,你也坐下吧。”
“如今朝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两个老家伙也该好好谈一谈,开诚布公一下,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摒弃嫌疑,将更利于我们这次对蒙元的作战。”
看着眼前的和这个政敌,老将军,不知如何感想?
不过还是连忙吩咐手下的亲兵送来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