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的暑期,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融化。在这个炙热的季节里,筱媛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踏入了高中的校园。
她站在校门口,望着办公室门口那块斑驳的校牌,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初中毕业以后,筱媛已不再是小学时候的受气包,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比较明晰的向往。
即将面对的高中同学,都是在文革中入学,在文革中长大的那一代人,他们身上烙印着时代的沧桑,眼神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在这个特殊的集体中,筱媛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坚韧与希望。
在这些同学当中,有些人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憋得难受,就偷偷在下面看手抄本。他们虽然身处动荡的年代,却依然对知识充满渴望,手抄本成了他们获取信息、寻求心灵慰藉的途径。
有的故意搞点恶作剧,把课堂搅得鸡飞狗跳,只为博得大家哄堂大笑,来释放内心的压抑。
还有的自己不学习,看到别人爱学习他就来气,不是讽刺就是打击,总想找机会收拾人家一下。
高一开学的第一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工”字房的屋顶。班主任聂老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临时班委会任命名单。
教室里,同学们或交头接耳,或好奇地张望着四周。筱媛坐教室的第三排靠窗的位置,看着漫不经心地从身边晃悠过去的几个大个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文娱委员,黎疏屏。”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筱媛被吓了一跳,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她实在想不通老师怎么会知道她爱唱歌。
下课后,筱媛怀着忐忑的心情,偷偷观察着班级里的同学,发现班级里有十来个人是她小学时的下届同学。
看到他们熟悉的面孔,筱媛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那些在二队时经历的不公和委屈,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黑暗的时光。
她就像电影里隐藏的特务一样,战战兢兢,生怕那些曾经的 “底细” 被扒出来。要是那样的话,当时遭受的种种痛苦一定还会再来。
然而,筱媛很快便开始自我调节。她在心中暗自思忖,我又没做过什么坏事,我干嘛要害怕他们?
老师让我当文娱委员,或许是真的了解我在唱歌方面有特长,这说明老师并没有因为我的家庭出身而对我怀有偏见。
这么一想,筱媛的心里突然涌起一丝小小的窃喜,毕竟这是对她能力的一种认可。
她本就热爱唱歌。初中那两年,她和知青们一同参与各类活动,一起演唱过好多歌曲,这些活动让她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更让筱媛有底气的是,她在初中就学会了识简谱,这个能力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的同学中,都让她显得与众不同。
六队的音乐老师叫赵淑清,是一名老师范生。赵老师长得特别漂亮,典雅大方。
她上的每一节音乐课都特别规范,每节课上,她都差不多拿出一半的时间来教乐理知识,然后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地练习,留下半堂课的时间教大家学新歌。
赵老师的嗓音圆润嘹亮,唱歌特别动听,筱媛就是在那个时候对音乐着了迷。
她捡了逸卿的一个旧口琴,课余时间自己摸索着学歌。没想到练着练着,她突然发现,赵老师在课堂教的那些简谱知识她竟然能用上了。
这对她是个极大的鼓舞,不但学会了好多她喜欢的歌曲,音乐素养也在不断地积累中逐步提高……
开学不久,筱媛就察觉到,老师让她担任文娱委员这件事,打破了一些家住场部的同学的认知。
他们不服气,这个来自山沟里的黑了吧唧的小女生,凭啥当班级干部?于是,她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
他们看筱媛的眼神中充满了敌意,平日在班级里,总是对她冷嘲热讽。
筱媛对他们的不友好装作没看见,就像在二队时一样,把所有的委屈都深埋在心里,闷着头学习。她想用成绩证明自己。
让她跟同学们更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老师对班委会做了重新调整,在全班同学惊讶的目光中,直接宣布任命筱媛为班级的学习委员。
这个决定就像有人朝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块石头,激起了不小的浪花。那些原本就对筱媛心怀不满的同学,这下被彻底激怒了。
他们变本加厉地针对筱媛,故意找茬儿刁难她,在背后造谣诋毁她,甚至老远看到她的时候起哄骂她。
他们不相信一个生产队里来的黑丫头学习能好到哪去,当筱媛取得好成绩时,又造谣说她提前知道考试内容。
好在文革结束了,学校的风气正在不断地好转,筱媛对这些无端的恶意根本就不在乎了。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我一定能证明给你们看。
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期末考试第一科考的是语文,这是她最擅长的的学科。一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她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就交卷离开了考场。
中午坐在宿舍里休息时,她无意间听到一班的一个男生,在隔壁的男宿舍大声说着:“她肯定事先知道题,不然的话,她绝对答不了那么快。”
筱媛一听是说自己,好奇心驱使下,她多听了几句。
“他妈的,咱们连小题都没做完呢,她就交卷了。我就不信她能答那么快,她要是不知道题,我他妈的就不是我爹揍的!”
男宿舍和女宿舍的间壁墙上有一个洞,两个房间的炉筒子是通过这个洞连接的,炉筒子四周都透着亮,在各自的屋里说话,互相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筱媛听了之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想的是:“等我考上大学的时候,看你还怎么说。”
她没有因为这些烂事生气,相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她要用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成绩,堵住这些人的嘴。
高一下半年,她被选到学校广播站做播音员,她甜美的声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渐渐地,她在学校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学校的几次大型活动中,筱媛作为学生代表上台讲话。高一学年末,她被推荐到全场先进青年代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提高了她明辨是非的能力。
筱媛从上小学的时候起,就想当一名老师,看了苏联电影《乡村女老师》以后,更加坚定了她追求梦想的信念。
当嘉濠听说了她的志向时,笑着问她,“古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跟小孩打交道可不是件容易事,你没有其他考虑?”
筱媛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