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的荧光灯把空气照得发蓝,林小满盯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代码,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分钟,还是没按下回车键。小王趴在旁边的桌上,头发乱得像鸡窝,面前的咖啡杯空了三个,褐色的渍痕在桌沿积成圈:“林参谋,真没办法了,这手机的加密算法是军用级的,我试了五种破解工具,都卡在最后一步。”
沈严靠在窗边,左手插在警服口袋里,右手捏着个空烟盒,指尖反复摩挲着边缘的折痕。他没说话,目光却落在林小满颈后的胎记上——刚才在外面给她系围巾时,指尖不小心蹭到那片皮肤,温热的触感现在还留在指腹。听到小王的话,他才开口,声音带着点刚从外面回来的凉意:“她的算法比你们的工具管用。”
林小满的耳尖悄悄发烫,按下回车键的手却稳得很。屏幕上的代码突然停止滚动,跳出个绿色的“解密成功”提示框,小王猛地从桌上弹起来,差点带翻咖啡杯:“我就说!林参谋一出手,就没有破不了的加密!”
数据恢复的进度条缓慢爬升,林小满调出手机的文件目录,目光停在一个名为“深海计划_备份”的隐藏文件夹上。文件夹里全是碎片化的图片和文档,大部分因为存储损坏无法打开,只有一张JpG格式的照片,缩略图模糊得像团马赛克。
“先恢复这张。”她指着照片文件,指尖划过鼠标时,无意间碰到沈严递过来的温水——他刚才出去接水,回来时特意倒了杯温的,知道她胃不好,喝不了凉的。
小王调整参数,照片的像素一点点清晰起来。最先显现的是背景,灰白色的仓库墙壁上,刷着条暗红色的“严禁烟火”标语,颜料已经剥落,露出下面的水泥底色,和林小满记忆中父亲相册里军供站仓库的场景一模一样。
“这是……军供站的老仓库?”她的心跳突然加快,指尖攥紧了鼠标,“我爸以前带我去过,标语的字体都一样。”
沈严凑过来,目光落在照片中央的三个人身上,瞳孔骤然收缩。中间的男人穿着军供站的藏青色制服,肩章是技术岗的两杠一星,侧脸的轮廓林小满再熟悉不过——是她的父亲林建军。他手里拿着份折叠的文件,指尖按在纸页边缘,指节泛白,像是在用力攥着什么。
“左边那个是我爸。”沈严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指尖点在照片左侧的男人身上。那人穿着同样的制服,肩章却是管理岗的两杠二星,比林建军高一级,正是沈建国。他的嘴角绷得很紧,眼神落在手里的文件上,没看镜头,和林小满在档案里见过的“因公殉职”照片上的温和笑容,判若两人。
林小满的呼吸瞬间屏住,目光移向照片右侧的男人。他穿着浅灰色的衬衫,没穿制服,手里的文件比另外两人的厚一倍,领口别着枚小小的钢笔——那支笔的款式,和她在实验室通风口发现的、刻着“林”字的钢笔一模一样,只是颜色深了些,像是常年使用的磨损。
“是李国安。”沈严的声音带着确认的凝重,“我小时候见过他的照片,我妈说他是我爸的同事,负责物资核算。”
李国安,她的亲生父亲。
林小满的手指无意识地摸向颈后的胎记,那里突然变得滚烫,像被照片里的目光灼伤。照片里的李国安微微侧着头,看向林建军的方向,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像是担忧,又像是提醒。三人站在仓库的货架前,货架上堆着盖着帆布的箱子,隐约能看到“军用物资”的标签一角。
“照片的拍摄日期能查到吗?”沈严的指尖离开屏幕,按在自己的左肩——刚才在外面淋雨,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但他没说,只是盯着小王操作的电脑。
小王调出照片的ExIF信息,眉头皱了起来:“拍摄时间是1998年6月10日,上午9点17分。这个时间……”
“离李国安失踪还有7天。”林小满接过话,声音发颤。她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记录:“1998年6月10日,与建国、国安在仓库核对月度物资,一切正常。”可照片里三人的表情,没有一点“一切正常”的轻松,沈建国的手指甚至在文件上划出了痕迹,像是在争执什么。
沈严突然指向沈建国的肩章:“不对,我爸1998年6月应该是两杠一星,这个肩章是两杠二星,是后来才晋升的。”他的声音带着困惑,“要么是照片被修改过,要么……他当时在违规佩戴肩章。”
林小满立刻用photoshop放大肩章细节,像素颗粒里能看到细微的拼接痕迹:“是后期改的。”她指着肩章边缘的色差,“这里的像素密度和周围不一样,应该是用别的照片上的肩章修上去的。”
为什么要修改肩章?是为了掩盖当时的真实职位,还是为了让照片看起来更“合理”?
小王突然“咦”了一声,调出照片的原始存储路径:“这张照片不是直接存在手机里的,是从一个加密U盘复制过来的,U盘的编号是……G-07。”
G-07!
林小满和沈严同时看向对方,这个编号和之前破解的毒贩交易记录里“原料来源”的编号一模一样,都是军供站G区仓库的标识。沈建国当年负责的,就是G区的物资管理。
“把文件上的字再放大。”林小满的心跳像擂鼓,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操作。照片里林建军手里的文件,经过像素修复后,能看到“物资清单”四个字,下面还有一行模糊的小字,放大到极限后,隐约能辨认出“伪装”两个字。
伪装!
林小满想起142话里毒贩交代的“林父设计军用包装伪装术”,心脏猛地一沉。1998年6月10日,距离李国安失踪7天,距离她被父亲抱走8天,父亲和沈建国、李国安在军供站仓库核对的“物资清单”,难道就是伪装术的设计文件?
“我爸的日记里写过,”林小满的声音带着颤抖,翻出手机里存的日记照片,“‘6月需完成物资伪装方案,建国负责协调,国安负责核算成本’,原来他们当时是在推进这个方案!”
沈严的眉头拧得更紧:“可这个方案是‘深海计划’的核心,为什么我爸会参与?他当时是军供站的安保队长,不该碰物资设计的事。”
小王突然恢复出另一段残缺的文档,是和照片存在同一个文件夹里的“交易备注”:“……6月10日确认方案,15日交货,G-07仓库提货……”
6月15日!
林小满想起造船厂值班室日历上圈着的15号,想起父亲日记里“月圆交货”的记录,所有的线索突然串了起来——6月15日是农历十五,是毒贩约定的交货日,提货点就是沈建国负责的G-07仓库。
“这张照片不是普通的工作记录,”沈严的声音冷得像冰,“是‘深海计划’的阶段性确认证明,所以毒贩才会一直保存着。”
林小满的目光重新落回照片上,李国安手里的文件最厚,边缘有折叠的痕迹,像是被反复翻看。他的衬衫袖口沾着点白色的粉末,和后来在实验室发现的冰毒原料颜色相似,只是当时没人注意。
“他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什么?”林小满的声音带着哽咽,“照片里他一直在看我爸,是不是在提醒我爸方案有问题?”
沈严没说话,只是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他的掌心带着点凉意,却让林小满的情绪稳定了些。从通风管道里的体温,到系围巾的动作,再到现在的安抚,这个总是嘴硬的男人,好像总能在她快要崩溃的时候,递过来一点支撑。
小王突然喊了一声:“照片背面有东西!”他用反转色功能处理照片,原本空白的背面,显现出淡淡的手写痕迹,是用褪色的蓝墨水写的,只有四个字:“15号交货”。
和文档里的“15日交货”完全吻合。
林小满的手指死死攥着鼠标,指节泛白。1998年6月15日,父亲在日记里写“今日需去G区仓库交接物资,小满(指亲生女儿)交由邻居照顾”,可他当天并没有回来,邻居说他“接到个电话就匆匆走了”,再回来时,怀里抱着的是刚被抱走的她(安安)。
原来父亲当年去仓库,不是交接普通物资,是去处理“深海计划”的交货,而李国安,很可能就是因为反对这次交货,才在7天后被灭口。
“叮铃铃——”
沈严的手机突然响了,打断了林小满的思绪。他接起电话,脸色一点点变得凝重,挂了电话后,他看着林小满,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军供站的王副队长要来警局,说要了解毒贩手机的破解情况,半小时后到。”
王副队长。
林小满的心脏骤然收缩。从造船厂的行动,到实验室的增援,这个副队长总是“恰好”在关键节点出现,现在又在他们发现这张关键照片的时候,主动要来了解情况,巧合得太刻意。
小王关掉照片窗口,紧张地问:“要把照片藏起来吗?”
沈严摇了摇头,目光落在屏幕上那张二十五年前的照片上,眼神变得锐利:“不用藏,正好看看他看到这张照片时,是什么反应。”
林小满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突然想起在红泥港他挡在她身前的背影,想起在水族馆他替她挡子弹的瞬间。她深吸一口气,把父亲的日记照片关掉,调出Excel表格,假装在整理交易数据:“我来准备数据报告,你负责应对王副队长的提问。”
沈严点头,指尖再次摸向口袋里的烟盒,却没拿出来——他记得林小满说过,讨厌烟味,尤其是在密闭的房间里。
技术科的荧光灯依旧发着冷光,电脑屏幕上的Excel表格里,“1998年6月”的日期被林小满用红色标注出来,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船锚图案,和照片里货架上的箱子标识隐隐呼应。
门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带着军靴特有的沉重节奏。林小满的心跳慢慢加快,她知道,一场新的试探,即将开始。而那张藏在电脑深处的老照片,像一颗埋在时间里的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所有的秘密。
更让她不安的是,照片里沈建国和李国安手里的文件,还有一半没看清楚。那上面,会不会藏着“深海计划”的真正目的?会不会藏着父亲当年不得不送走亲生女儿、抱走她的真相?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门被轻轻敲响,王副队长的声音传进来,带着公式化的温和:“沈队,林参谋,我来了解下手机破解的进展。”
林小满和沈严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同样的警惕。
这场关于照片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