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鼎峰,赵小白的洞府内。
一缕晨曦透过石窗,恰好落在摊开在石桌上的古朴玉简上。玉质温润,泛着淡淡的紫色光晕,其上符文若隐若现,正是他与樊妙晴自云雾秘境那处古修洞府中得来的收获。
赵小白指尖轻轻拂过玉简表面,一丝灵力渡入,顿时,更多的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涌入他的脑海——三级丹方“紫心破障丹”。主药:三百年份紫云芝、二阶妖兽紫电犀独角粉、百年玉髓液……辅药十八味,君臣佐使,配伍精妙,炼制手法繁复异常,对火候把控要求更是苛刻到了极致。
“如何?”清冷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声音自身侧响起。
樊妙晴今日穿着一袭淡青色的束腰长裙,并未穿着惯常的丹鼎峰核心弟子服饰,少了几分清冷,多了些许温婉。她站在石桌旁,目光也落在那枚玉简之上,黛眉微蹙,显然也已初步探查过其中的内容。
赵小白收回手指,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中既有兴奋,更有凝重。“妙晴师姐,这丹方……果然非同小可。药效描述是‘涤荡丹腑,淬炼灵元,助筑基修士破境如砥’,若能成丹,恐怕对筑基期的小瓶颈有奇效,甚至对冲击筑基后期,乃至结丹前的灵力纯化,都可能大有裨益。”
樊妙晴微微颔首,伸出纤纤玉指,虚点玉简上关于“紫电犀独角粉”处理的那一段符文:“不错。正因如此,炼制难度才超乎想象。你看此处,‘需以文火慢煨七日,去其暴烈雷性,存其纯阳破障之力’,稍有不慎,要么雷性未除,炼丹时灵力冲突导致炸炉,要么火力过弱,药性全失,沦为废渣。这还只是处理一味主药的前期准备。”
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山间清泉敲击玉石,将丹方中的几个关键难点一一点出:“还有这‘百年玉髓液’,要求在与‘紫云芝’融合时,必须在三息之内完成三十六次不同温度的交替浸润,以达阴阳相济之效。这对炼丹师的神魂之力、灵力微控,几乎是变态的要求。更别提最后成丹时,需要引动一丝纯阳紫气打入丹胚,时机稍纵即逝……”
赵小白听着,眉头也越皱越紧。他得了药老传承,丹道见识早已非吴下阿蒙,自然明白樊妙晴所言非虚。这紫心破障丹的炼制难度,远超他目前接触过的所有二级丹药,甚至比一些普通的三级丹药还要复杂。他如今虽是二级炼丹师,但若要独立尝试此丹,成功率恐怕不足一成。
“难怪这丹方虽好,却被遗落在秘境洞府之中。寻常三级炼丹师,若无特殊手法或强大助力,恐怕也难以炼成。”赵小白沉吟道,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轻敲击,“而且,这些主药无一不是珍稀之物,收集齐全已属不易,若一次次尝试失败,代价太大了。”
洞府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仙鹤清鸣。阳光移动,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冰冷的石地上。
樊妙晴看着赵小白紧锁的眉头,忽然开口,声音放缓了些:“也不必过于担忧。丹方是死的,人是活的。此丹虽难,但其药理构思之精妙,对我等丹师而言,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历练。即便最终未能成丹,研究推演的过程,亦能获益匪浅。”
赵小白抬起头,对上樊妙晴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眸子,从中看到了鼓励与一种同道中人的认可。他心中一暖,那股因困难而生的些许烦躁顿时消散不少。是啊,有药老暗中指点,有樊师姐这般天才一同钻研,更有这上古丹方在前,有何可惧?
他精神一振,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师姐说的是。闭门造车绝非良策,不知师姐可愿与小弟一同参详?集思广益,或能找到些许取巧之法。”
樊妙晴唇角微不可查地扬起一丝极淡的弧度,轻轻“嗯”了一声,算是答应。她主动挪近一步,与赵小白并肩立于石桌前,一股淡淡的、如兰似麝的幽香传入赵小白鼻中。
“依我之见,”樊妙晴伸出食指,指尖萦绕着淡淡的青色灵力,在玉简投射出的光幕虚影上划动,“‘紫电犀独角粉’去雷性这一步,或可尝试并非一味用文火煅烧。我曾在峰内古籍中看到过一种‘冰心兰’的粉末,性极寒,能中和雷火之气,若在煅烧至第三日时加入少许,或许能缩短煅烧时间至五日,且更能保全其纯阳药力。”
赵小白眼睛一亮,立刻接话:“冰心兰?妙啊!此物确实有导引雷霆之效,且其性虽寒,却与紫电犀角的纯阳并非完全相克,反而符合阴阳互济之理。不过,加入的时机和分量至关重要,需得……”他沉吟片刻,脑中飞快闪过药老曾经随口提点过的一种类似处理手法,“需得在独角粉煅烧至呈现出‘金丝纹’时投入,分量不能超过独角粉重量的一分,且投入前需以玉髓液的气雾略微熏蒸,去除冰心兰自身的涩性。”
樊妙晴闻言,美眸中闪过一抹讶异,她仔细回味了一下赵小白的话,缓缓点头:“金丝纹……玉髓液气雾熏蒸……此言有理!赵师弟,你对药性理解之深,运用之活,实在令我惊讶。”她这番称赞发自内心。这处理手法极其偏门,若非对药性理解达到极高境界,绝难想到如此精妙的搭配。
赵小白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谦逊道:“师姐过奖了,不过是平日喜欢胡思乱想,偶有所得罢了。”他心下却暗道侥幸,这自然是药老的见识。
“绝非过奖。”樊妙晴认真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又将目光投向丹方下一个难点,“再看这玉髓液与紫云芝的融合。三十六次温度交替,三息完成,对神魂负荷太大。我们或许可以……”
“可以借助阵法之力!”赵小白几乎是脱口而出,他想起之前向烁金峰好友学习的阵法基础,虽然粗浅,但触类旁通,“若能布置一个小型的‘微尘璇玑阵’,此阵最擅精细操控灵力流转,或可预先设定好三十六次温度变化的节点,由阵法辅助完成大部分重复性的温度转换,我等只需在关键节点注入灵力,引导药性融合即可。如此,可大大降低对神魂的持续消耗。”
樊妙晴听得怔住了。用阵法辅助炼丹,并非无人想过,但多是用于控制地火稳定,或者营造特定炼丹环境。像赵小白这般,直接将阵法应用于丹药炼制过程中最精细的药液融合环节,想法可谓大胆而新奇。
她仔细思索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眼神越来越亮:“微尘璇玑阵……此阵确实以精细着称。但如何将阵法的灵力波动与炼丹所需的火候、药性完美结合,不留滞涩,却是个难题。阵纹的刻画,灵石的摆放,与丹炉的契合……都需要反复推演。”
“我们可以试试!”赵小白兴致勃勃,他转身从储物袋中取出几枚空白玉简和一支篆刻符文的灵笔,“先将丹方分解,每一步需要达到的效果,对应的阵法该如何响应,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设计阵图,模拟演练。”
“好。”樊妙晴也被他感染,素来清冷的脸上多了几分专注的神采。她接过一枚玉简,也以灵力为笔,开始在上面勾勒起来。
洞府内,两人时而低头凝思,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在玉简上写写画画,时而又因想通某个关窍而相视一笑。石桌上,摊开的不仅是那枚古老的紫色玉简,还有越来越多写满推演过程的玉简和纸张。
“……所以,这里阵眼应该用土属性灵石,厚德载物,更能稳定药性。”
“不对,土性虽稳,却恐生滞碍。不如用木属性,生机勃勃,更能促进融合,且与紫云芝的药性相合。”
“木属性……有道理。但木生火,需得小心控制,避免火力自发增强,破坏平衡。可以在巽位加一个微小的水润符文进行调和……”
“嗯,如此甚好。再看这引动纯阳紫气的一步,古籍记载需在日出东方,紫气东来之时。但我们或许可以……”
阳光逐渐西斜,将洞府内渲染成一片暖金色。讨论不知持续了多久,直到赵小白感到神识有些疲惫,才恍然发觉时间流逝。
他抬起头,恰好看到樊妙晴也正望过来。她光洁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几缕青丝调皮地垂落在颊边,被她伸出纤指轻轻拢到耳后。那专注之后略带倦意的神态,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孤高,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柔美。
“师姐,辛苦了。”赵小白心中微动,取出一只玉壶和两个茶杯,倒了两杯温热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灵茶——这是他用自己药园里产的几种宁神灵草炮制的。
樊妙晴没有客气,接过茶杯,指尖与赵小白有瞬间的触碰,她微微一顿,随即自然地收回手,低头轻啜一口。茶汤入口甘醇,一股暖流涌向四肢百骸,神识的疲惫顿时缓解不少。
“今日推演,收获颇丰。”樊妙晴放下茶杯,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但眼底却带着一丝满足,“虽距离真正开炉炼丹还差得远,但至少找到了几个可能突破的方向。这紫心破障丹,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了。”
赵小白笑着点头:“全赖师姐与我同心协力。若非师姐学识渊博,见解精深,单凭我一人,恐怕连门径都摸不到。”他这话半是真心,半是谦逊。樊妙晴在丹道上的扎实根基和广博见识,确实给了他很多启发。
樊妙晴看了他一眼,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道:“今日便到此吧。关于‘冰心兰’的替代时机和‘微尘璇玑阵’的初步构架,我已记下,回去后我会再查阅峰内典籍,看看能否找到更优化的方案。”
“有劳师姐费心。”赵小白起身相送。
走到洞府门口,樊妙晴脚步微顿,却没有回头,声音随风传来:“三日后,若你得空,可来我丹房一趟。我那里有一尊‘青鸾朝阳鼎’,控火更为精细,或可先尝试模拟一下玉髓液与紫云芝的融合步骤。”
赵小白闻言一喜,这可是近距离观摩樊妙晴炼丹手法的大好机会,连忙应道:“一定准时到!”
樊妙晴轻轻颔首,化作一道青色惊鸿,翩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