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舍里轻轻抚过那柄短剑,剑身冰凉的触感让他心头一震。先帝赐予佟佳氏的这把遏必隆短剑,竟暗藏玄机。
康熙站在武库昏黄的烛光下,指尖轻颤地翻看着剑格夹层里的密信。纸页泛黄,墨迹已有些模糊,但鳌拜与吴三桂往来的字迹清晰可辨。
\"好个遏必隆!\"他猛地攥紧剑柄,指节发白如霜。忽然,他的目光定在了剑首的东珠镶嵌处,那里有几道崭新的刮痕,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急步走到书案前,他迅速翻阅《武库器物志》。纸页哗啦作响,他的眉头越蹙越紧。“先帝御赐七颗辽东珠,如今只剩六颗...”声音低沉却带着凛冽寒意。
想起前日朝会,佟国维献给索额图的那枚东珠,康熙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重重拍案而起:\"传粘杆处,即刻盯紧索府的珠宝匠!\"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明珠捧着断裂的玉带钩匆匆进殿。他额头微汗,神色凝重:\"皇上,云南那边挖出了个铁匣...\"
康熙接过残绢,指尖触及那道剑锋划过的印鉴,瞳孔骤然收缩。这分明是鳌拜的私印!
“朕要亲自审问。”康熙的声音冷得像腊月的风,“传旨,宣索额图明日早朝。”
窗外乌云翻滚,雷声隐隐。康熙负手而立,背影挺拔如松。赫舍里悄然退至殿外,心中暗叹:这一局,怕是要变天了。
夜色渐深,康熙独自坐在灯下,手中把玩着那枚缺失的东珠镶嵌座。烛火跳动间,他仿佛看见了朝堂上那些暗流涌动的影子。
\"来人。\"他突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去查查近三个月内,京城各大珠宝行的交易记录。特别是...\"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专营辽东珠的那几家。\"
太监领命而去,脚步轻得像猫。康熙站起身,踱到窗前。雨点开始敲打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这场雨,来得正是时候。
赫舍里在偏殿整理着新发现的线索,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蛛丝马迹,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整个朝堂都笼罩其中。
\"大人,\"一个小太监探头进来,压低声音说,\"索府那边刚换了三个珠宝匠。\"
赫舍里眼中精光一闪:\"继续盯着。记住,不要惊动任何人。\"
雨势渐大,乾清宫内外一片寂静。只有值夜的太监偶尔走过,脚步声在空旷的廊下回荡。
次日清晨,康熙早早起身。他换上明黄色龙袍,眼神比平日更加凌厉。今日早朝,注定不会平静。
御书房内,明珠正仔细擦拭着那个铁匣。匣身斑驳锈蚀,却难掩其精美工艺。他轻轻叹了口气,将匣子收入锦盒。
\"万岁爷驾到——\"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晨雾。百官齐刷刷跪下,山呼万岁。
康熙缓步登上龙椅,目光如电扫过群臣。当他看向索额图时,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众爱卿平身。”康熙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个人心头一颤。
赫舍里站在殿角,默默观察着每个人的神情。尤其是佟国维,此刻正低头不语,手指不自觉地绞着朝珠。
\"昨夜,朕收到一件有趣的物件。\"康熙慢条斯理地说着,目光依然停留在索额图身上,\"一个来自云南的铁匣。\"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索额图的脸色微微发白,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躬身道:\"皇上圣明,不知是何物件?\"
康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明珠:\"呈上来。\"
当那个铁匣被呈到御案上时,索额图的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康熙用指节轻轻叩击匣盖,发出清脆的声响。
\"索相,你可知这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康熙的声音温和,却让人不寒而栗。
索额图强自镇定:\"臣不知。\"
\"哦?\"康熙冷笑一声,取出那块残绢,\"那么,这块绢布上的印鉴,想必你也不认识了?\"
索额图看清那道剑锋划过的印记时,身子明显晃了一下。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在赫舍里耳边低语几句。赫舍里的脸色骤变,快步走到康熙身边耳语。
康熙听完,眼底闪过一丝寒芒:\"宣珠宝匠。\"
片刻后,几个瑟瑟发抖的珠宝匠被带进殿来。他们看到索额图时,眼中露出惊恐之色。
\"说吧,\"康熙淡淡开口,\"这几日,你们都在做什么?\"
为首的珠宝匠扑通跪下:\"回禀万岁爷,小的们这几日都在...都在打磨一颗东珠...\"
话音未落,索额图的脸色已然惨白。康熙满意地看着这一切,缓缓站起身:\"来人,将索额图拿下。还有...\"他顿了顿,\"去抄查佟府。\"
赫舍里立即领命而去。大殿内一片死寂,只剩下索额图被拖走时鞋底擦过地面的声音。
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康熙站在乾清宫前,望着远处的云彩。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朝堂上的暗流,远比想象的更加汹涌。
\"明珠,\"他突然开口,\"传朕旨意,让各地督抚即刻清查辖区内珠宝行当。尤其是...\"他眯起眼睛,\"经营辽东珠的商铺。\"
明珠连忙应下。康熙转身回宫,心中已有计较。这盘棋,他要一步一步下稳。
与此同时,赫舍里带领侍卫包围了佟府。府内一片慌乱,仆人们奔走相告。佟国维站在厅前,面色铁青。
\"搜!\"赫舍里一声令下,侍卫们立即行动起来。很快,他们在一间密室里发现了大量账册和信件。
赫舍里翻开一本账册,瞳孔猛地收缩。上面详细记载着这些年,佟家与三藩之间的往来。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一份名单,上面赫然写着许多朝中重臣的名字。
\"立刻封存所有证据,带回宫中。\"赫舍里下令道。他的声音很轻,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回到宫中已是深夜,康熙正在批阅奏章。见到赫舍里回来,他放下朱笔:\"如何?\"
赫舍里将证据呈上:\"皇上,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康熙接过账册,一页页翻看。他的表情越来越冷,到最后,竟然笑了:\"好一个'党附三藩'!真是精彩啊。\"
他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传旨,即刻封锁消息。另外...\"他停下脚步,\"让粘杆处彻查这份名单上的所有人。\"
赫舍里点头称是。康熙又道:\"对了,派人去云南,找到那把短剑的原主人。朕倒要看看,这背后还有什么秘密。\"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御案上。康熙望着那柄短剑,若有所思。剑身依旧冰冷,却仿佛藏着无数人的命运。
第二天,康熙召见了礼部尚书。他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解释为何突然查办索额图和佟国维。毕竟,朝堂之上,总要讲究个名正言顺。
\"爱卿,\"康熙开门见山,\"朕想让你拟一道圣旨,就说...索额图结党营私,贪墨军饷。至于佟国维...\"他顿了顿,\"就说是欺君罔上,擅自处置御赐之物吧。\"
礼部尚书连忙记录,心里却暗暗吃惊。这两项罪名,都是能要人命的大罪。
\"另外,\"康熙补充道,\"让刑部立刻着手调查。朕要让他们知道,天子之怒,不是儿戏。\"
处理完这些,康熙才感觉轻松了些。他走到御花园,看着满园春色,心情却并不愉快。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残酷的。
\"万岁爷,\"一个小太监跑来报道,\"云南那边有消息了。说是找到了当年打造这把短剑的工匠。\"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快马加鞭,把他请来。记住,是请,不是押解。\"
工匠的到来,或许能解开更多谜团。但康熙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夜深人静时,康熙独自坐在乾清宫内。他面前摆着那把短剑,还有从佟府搜出的账册。烛火摇曳间,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权力之路,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康熙深知这一点。他需要盟友,需要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明珠,\"他突然唤道,\"你觉得,朝中谁最可靠?\"
明珠沉吟片刻:\"回皇上,老臣以为,李光地为人谨慎,且素来忠心。\"
康熙点点头:\"传旨,升他为内阁大学士。另外...\"他停顿了一下,\"让赫舍里也入阁吧。朕需要一些新鲜血液。\"
这个决定,让明珠颇为意外。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这是康熙在重新布局朝堂势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变革。他一面肃清朝堂,一面提拔新人。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
\"万岁爷,\"赫舍里前来禀报,\"那个工匠已经到了。他说,这把短剑确实另有玄机。\"
康熙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带他来见朕。\"
当工匠走进乾清宫时,康熙正在把玩那把短剑。工匠一眼认出,连忙跪下:\"皇上恕罪,这剑...\"
\"不必紧张,\"康熙打断他,\"说说看,这剑还有什么秘密?\"
工匠咽了口唾沫:\"回皇上,这剑身其实是个机关。只要按下剑柄上的某个位置,就能弹出一个暗格...\"
康熙闻言,立即按工匠所说尝试。果然,剑身上弹出一个极小的暗格,里面藏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绢布。
展开绢布,康熙的瞳孔猛地收缩。上面记载着一份完整的三藩兵力部署图,还有多个朝廷重臣的亲笔签名。
\"原来如此,\"康熙喃喃道,\"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先帝要将这把短剑赐予佟佳氏。这不是恩宠,而是一场深远的布局。
\"传旨,\"康熙的声音有些颤抖,\"即刻封锁消息。另外,让赫舍里继续追查。朕要知道,这后面还有多少人。\"
窗外风声鹤唳,康熙握着那张绢布,久久不语。权力的旋涡,远比他想象的更加险恶。
接下来的日子,康熙开始了更为缜密的调查。他白天处理政务,夜晚则在乾清宫研究那份兵力部署图。
\"万岁爷,\"赫舍里再次来报,\"我们查到,最近有人频繁出入索府的地窖。\"
康熙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继续盯着。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来报:\"皇上,李光地求见。\"
康熙挥了挥手:\"让他进来。\"
李光地进殿后,神色异常严肃:\"皇上,臣刚得到消息,云南那边似乎有所动作。三藩旧部正在秘密集结。\"
康熙听罢,反而笑了:\"好啊,那就让他们动。朕倒要看看,这盘棋最终会如何收场。\"
赫舍里在一旁听着,不禁佩服康熙的深谋远虑。这场博弈,显然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权斗范畴。
\"传旨,\"康熙突然说道,\"让各地驻军加强戒备。同时,暗中调集精锐,随时待命。\"
李光地和赫舍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看来,康熙已经有了全盘计划。
夜幕降临,康熙独自坐在灯下。他面前摆着那份兵力部署图,还有从索府搜出的各种证据。烛火跳跃间,他的眼神愈发坚定。
权力的游戏,终究是一场豪赌。而康熙,已经做好了准备。
窗外传来更鼓声,康熙站起身,走到窗前。月光如水,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来人,\"他轻声吩咐,\"去告诉赫舍里,该收网了。\"
太监领命而去。康熙望着夜空,嘴角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场棋局,他已经等待得太久。
翌日清晨,康熙照常上朝。但百官很快发现,今日的气氛格外凝重。殿前侍卫比平时多了数倍,而且个个神情肃穆。
\"宣旨,\"康熙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即日起,着刑部彻查三藩余党。凡涉案者,不论身份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许多大臣脸色骤变,有人甚至站立不稳。康熙冷眼旁观,看着这些人的真实面目逐渐显露。
\"另外,\"他继续说道,\"调李光地为兵部尚书,统领天下兵马。赫舍里入军机处,协助办理此案。\"
这两个任命,瞬间改变了朝堂格局。百官这才意识到,皇帝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退朝后,康熙立即召见李光地和赫舍里。三人密谈良久,具体细节无人知晓。但当晚,京城各处要道突然出现大批官兵,实行宵禁。
与此同时,云南方向传来急报:三藩旧部果然开始异动。康熙接到消息后,只是淡淡一笑:\"意料之中。\"
他转身对赫舍里说:\"传旨,命吴世璠即刻进京面圣。朕倒要看看,这位平西王世子,有何话说。\"
赫舍里领命而去。康熙望着南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场持续多年的较量,终于要迎来最后的对决。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局势风云变幻。每天都有新的证据被披露,牵扯出更多的官员。康熙则始终保持着冷静,一步步推进着自己的计划。
\"万岁爷,\"一天夜里,明珠前来禀报,\"吴世璠已经到京城了。\"
康熙点点头:\"让他在驿馆候着。朕要先处理完其他事,再召见他。\"
明珠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退下了。他知道,皇帝心中自有分寸。
窗外雨声淅沥,康熙独自坐在灯下。他面前摆着那把短剑,还有从各地收集来的证据。烛火映照下,他的眼神格外深邃。这场博弈,即将进入最关键的时刻。而康熙,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