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特许入藏经阁二层阅览三日,这奖励对寻常弟子而言,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机缘。然于李清河,此刻却如捧烫手山芋。是嘉奖,亦是更深层的试探。苏文轩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山长深邃的审视,都让他明白,自己这“身负异禀”的杂役,已彻底进入了书院高层的视野。
他并未立刻前往藏经阁,而是先回到那间已成为临时居所的雅舍,闭门调息。一夜惊魂,心神损耗不小,需得恢复最佳状态。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时间消化昨夜所得——那青铜匣上残留的悲愤意念碎片。
“汝成……背信……苍生……血债……林公……冤……”
这段残缺的执念,如同惊雷,在他心中炸响。若这意念属实,甲子旧案的真相,恐怕与外界流传的“郡守林天南贪墨炼制邪贡”大相径庭!赵汝成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甚至可能陷害了林天南!这背后牵扯的阴谋,该是何等惊人?
这意念的主人会是谁?是林天南的旧部?是知晓内情的旁人?还是……炼制这青铜匣的匠人?为何其意念会残留于禁制核心?是刻意为之,还是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
线索太少,迷雾重重。但这一点火星,已足以燎原。李清河感到,自己正握着一把可能点燃整个青霖城的钥匙,只是不知锁孔在何处,更不知开启后是福是祸。
调息完毕,已是午后。李清河心境平复,这才动身前往藏经阁。
藏经阁二层与外层及文渊阁氛围迥异。空间更为开阔,书架皆是紫檀沉木,典籍分类更为精细,多为筑基期及以上修士方能涉猎的功法、秘术、阵法、丹道精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灵蕴和檀香,肃穆而庄严。值守的长老是一位面无表情的白发老妪,气息深不可测,验过山长手令后,只淡淡说了一句“不可损毁,不可抄录,不可久滞于单一区域”,便放他入内。
李清河心知时间宝贵,目标明确。他并未贪婪地浏览那些高深功法,而是直奔“杂闻秘辛”、“地理志异”以及“前朝档案摘要”区域。青铜匣是前朝宫廷制式,赵汝成是前朝长史,线索必然隐藏在这些故纸堆中。
他凭借过目不忘之能,快速翻阅着相关卷宗。大多是些零碎记载,或语焉不详,或相互矛盾。关于甲子旧案,官方记载与民间传言相差无几,皆指向林天南。关于赵汝成,则多是一笔带过,称其“迁任他处,下落不明”。
然而,在翻阅一册名为《天运朝青霖郡守府属官录(抄补)》的残卷时,他目光一凝。在记录赵汝成任长史期间的附注中,有一行极不起眼的小字:“赵长史精于金石鉴赏,尤善古符印,尝于郡府库中调阅前朝‘将作监’旧档,历时三月。”
将作监!前朝掌管宫廷营造、器物制作的机构!赵汝成曾深入研究过将作监的档案!这与他擅长制作“封灵匣”等精巧之物,岂非吻合?
李清河心中一动,立刻寻找与“将作监”相关的记载。终于,在一册《前朝职官志略》中,找到了关于将作监下属“灵纹司”的简要描述,言其负责为宫廷重要器物镌刻防护、聚灵等符文禁制。书中还提及,灵纹司有大匠,世代传承,各有秘法,所制禁制往往需特定血脉或秘法方可解开。
血脉秘法……这与“血纹锁”何其相似!难道赵汝成的禁制手法,源自将作监灵纹司的某位大匠?
他继续查找,希望能找到关于灵纹司大匠的更多信息,尤其是是否有姓“林”或与林天南有关的大匠。然而,相关记载凤毛麟角,似乎被人为抹去不少。
正当他有些失望之际,目光扫过书架角落一册蒙尘的薄薄书卷,名为《青霖城坊巷轶闻录(野老杂谈)》。这类野史杂谈,往往藏有官方记载之外的蛛丝马迹。他信手取下翻阅。
书中多是些神怪传说、奇人异事,看似荒诞不经。然而,在中间一页,记载了一则关于甲子年前后、南城一位老铜匠的轶事。言其技艺高超,尤擅修复古物,性情孤僻,后因卷入一场“官非”,家破人亡,其独女不知所踪。老铜匠之名,竟姓林!名林守拙!
林!又是林!李清河心脏狂跳!这林守拙,与林天南是否有关联? “官非”是否指甲子旧案?其女不知所踪……去了哪里?
他仔细阅读那则轶事,内容含糊,只言老铜匠因所修复的一件古物牵扯进大人物之间的恩怨,具体细节讳莫如深。但书中提到一个关键信息:老铜匠家传一门独特的手艺,能以自身精血为引,在器物禁制中留下一丝极难察觉的“心念印记”,非至亲血脉或特殊法门无法感知!
心念印记!李清河几乎可以肯定,青铜匣上那丝清正气息和悲愤意念,就是这林守拙留下的!他很可能受赵汝成所托(或所迫)制作了封灵匣,却在过程中知晓了某种惊天秘密,心怀不甘与冤屈,以秘法留下了线索!而他的“官非”家破人亡,极可能就是赵汝成杀人灭口!
林天南、林守拙……都姓林,是巧合,还是同宗?若林守拙是林天南的族人,那赵汝成陷害林天南的动机,是否与这封灵匣隐藏的秘密有关?
线索渐渐串联,一个关于背叛、陷害与沉冤的轮廓隐约浮现,令人不寒而栗。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李清河在藏经阁二层收获巨大,虽未找到直接开启青铜匣的方法,却挖出了可能指向真相的关键线索——林守拙及其“心念印记”!这远比一门高深功法更为重要。
离开藏经阁时,值守的老妪深深看了他一眼,未发一言。李清河恭敬行礼离去,心中明白,自己这三日的查阅重点,恐怕早已落在某些人眼中。
回到雅舍,他闭目沉思,将所得信息仔细梳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林守拙”这条线索?直接上报山长?证据不足,且容易打草惊蛇。那丝“心念印记”唯有自己能感知,空口无凭。
或许……可以从“林守拙之女”入手?若其女尚在人世,或许知晓内情,或能继承部分血脉秘法?但人海茫茫,从何找起?
正当他苦思对策之时,苏文轩再次来访。这次,他神色略显凝重,屏退左右后,低声道:“李师弟,刚得到密报,影阁近期异动频繁,似乎在暗中搜寻什么,可能与那青铜匣有关。郡守府那边,参事王朗称病告假,闭门不出,但其府邸周围暗哨增多,形迹可疑。”
李清河心中凛然,影阁和郡守府果然都没闲着。
苏文轩看着他,话锋一转:“师弟在藏经阁三日,可有收获?尤其是关于前朝禁制、或是甲子年人物往来方面?”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李清河心念电转,决定透露部分无关紧要的信息,引开注意。“回师兄,弟子查阅了一些地理志和前朝官制,对青霖水脉变迁和郡守府属官职责略有了解,但于禁制一道,实在深奥,未能窥得门径。”他顿了顿,故作犹豫道,“不过……在一本野闻杂谈中,看到一则关于甲子年前一位南城老铜匠的轶事,言其技艺高超,后卷入官非家破人亡,觉得有些蹊跷,不知是否与旧案有关。”
“哦?老铜匠?”苏文轩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可知其姓名?”
“书中只提其姓林,名守拙。”李清河如实道,观察着苏文轩的反应。
苏文轩眉头微蹙,沉吟道:“林守拙……此名倒是陌生。不过,姓林……确实值得留意。我会派人查查此人底细。师弟有心了。”他看似接受了这个信息,但李清河敏锐地察觉到,他听到“林”姓时,瞳孔有瞬间的收缩。
苏文轩果然对“林”姓格外敏感!他是否早就知道林天南与林守拙可能存在关联?
又交谈几句,苏文轩便起身告辞,临走前再次叮嘱李清河近期务必小心,深居简出。
送走苏文轩,李清河心情更加沉重。苏文轩的试探,表明他对自己并未完全放心,甚至可能已经起了疑心。而影阁和郡守府的动向,更预示着风暴将至。
如今,他手握关键线索,却如同怀揣利刃,进退维谷。道出真相,恐无人相信,反遭灭口;隐匿不言,则真相可能永埋尘埃,且自身危险与日俱增。
“必须找到林守拙之女!或是……找到能证明那‘心念印记’存在的方法!”李清河暗自下定决心。这或许是破局的唯一希望。
然而,人海茫茫,如何寻找?或许,有一个人能帮他……那个神秘莫测,似乎无所不知的斗笠客!
是夜,李清河再次悄然取出那枚黑色石子,凝神感应。然而,这一次,石子毫无反应,仿佛斗笠客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希望渺茫,前路艰险。李清河独坐灯下,目光却愈发坚定。既然已踏入这漩涡中心,便唯有披荆斩棘,寻出一条生路,揭开那沉积甲子的冤屈与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