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使者为求大唐援助对抗大食,献上 “日光镜”(早期太阳能聚光镜),李世民命工部破解其原理,阎立德与张元研究多日,虽能利用其聚光取火,却无法掌握核心制造工艺,同时发现 “日光镜” 材质与 “影先生” 留下的奇异器械有相似之处,加深对暗势力技术威胁的认知。
万国来朝的热闹尚未散去,波斯使者再次求见李世民,此次却带着别样的目的。含元殿内,波斯使者阿罗憾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铜盒,神色凝重:“天可汗,大食近来频频侵扰波斯边境,已占领我多座城池。我国愿与大唐结盟,共抗大食,此乃我国珍藏的‘日光镜’,能聚日光取火,可助大唐冶炼铁器、烧制瓷器,望天可汗笑纳。”
李世民示意内侍接过铜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面直径约一尺的圆形镜子,镜面并非普通铜镜,而是泛着银白色光泽的金属,边缘雕刻着复杂的花纹。阿罗憾上前演示:“天可汗请看,将镜面对准太阳,调整角度,便能将日光聚成一点,点燃干草。”
内侍按其所说,将镜子对准窗外的阳光,果然在地面形成一个耀眼的光点,片刻后,干草便冒出了青烟。李世民眼中闪过惊喜:“此物竟有如此神效!若能用于冶铁,定能提升炉温,炼制出更优质的铁器。”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将 “日光镜” 交给工部,命阎立德与张元限期破解其原理,尝试仿制。阎立德与张元捧着 “日光镜”,如获至宝,立刻在工部作坊内展开研究。
张元先用小刀轻轻刮拭镜面,发现银白色物质并非涂覆在铜胎上,而是与铜胎融为一体,质地坚硬,反光率极高。他又将镜子拆解,发现背面的花纹不仅是装饰,还能通过调整花纹角度,改变光线聚焦的位置。“这镜面材质绝非大唐现有金属,背面花纹也蕴含着精妙的光学原理。” 张元皱着眉头,向阎立德说道。
阎立德尝试用不同金属配比仿制镜面,先将铜、锡、银按不同比例熔炼,制成的镜面要么反光率低,要么质地脆弱,根本无法与波斯 “日光镜” 相比。他又研究背面花纹,绘制了数十张图纸,却始终无法掌握花纹与光线聚焦的关联规律,试做的仿制品要么无法聚光,要么聚焦点分散。
十多日过去,仿制工作毫无进展,阎立德与张元愁眉不展。这天,张元偶然想起百骑司曾送来 “影先生” 留下的奇异器械碎片,便派人去取。当他将 “日光镜” 与器械碎片放在一起时,突然发现碎片的材质与 “日光镜” 镜面竟有相似之处 —— 同样泛着银白色光泽,同样坚硬耐磨,只是碎片上刻着更复杂的符号。
“阎大人,您看!” 张元激动地将碎片递给阎立德,“这‘影先生’的器械碎片,与波斯‘日光镜’的材质极为相似!难道‘影先生’的势力,与西域诸国也有关联?”
阎立德接过碎片仔细观察,越看越心惊:“若真是如此,那‘影先生’的技术实力远超我们想象。波斯的‘日光镜’已如此精妙,‘影先生’的器械恐怕有更可怕的用途。”
两人立刻将这一发现禀报给李世民与李恪。李世民看着 “日光镜” 与器械碎片,脸色沉了下来:“看来‘影先生’并非孤立存在,其背后可能牵扯着更大的势力,甚至与西域、波斯、大食等国有联系。这技术不仅是助力,更是威胁,若被‘影先生’垄断,后果不堪设想。”
李恪沉思道:“父皇,儿臣建议一方面继续让工部研究‘日光镜’,同时派人去波斯,尝试从阿罗憾口中打探‘日光镜’的制造源头;另一方面,命百骑司加强对西域与波斯、大食边境的探查,寻找‘影先生’势力与这些国家勾结的证据。”
李世民采纳了李恪的建议,当即下令:派使者随阿罗憾前往波斯,名为结盟,实则探查 “日光镜” 制造工艺;命百骑司暗探深入西域,追踪 “影使” 踪迹;工部则暂停仿制,转而研究 “日光镜” 与器械碎片的材质成分,寻找突破方向。
工部作坊内,灯火彻夜未熄。阎立德与张元对着 “日光镜” 与碎片,反复试验材质的熔点、硬度与反光率,虽然仍未找到破解之法,却在一次次尝试中积累了更多经验。而远在波斯的大唐使者,正踏上前往西域的路途,一场跨越国界的技术探寻与暗势力追查,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