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上,原本湛蓝的天幕骤然变脸。铅灰色的乌云如潮水般涌来,狂风呼啸着卷起数丈高的巨浪,狠狠拍向唐军舰队的船身。牛进达站在旗舰 “破浪号” 的甲板上,衣袍被狂风撕扯得猎猎作响,手中紧紧攥着指南针,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望着周围在巨浪中剧烈摇晃的战船,眼神却依旧沉稳:“传令各船,降下一半船帆,用缆绳固定好甲板上的物资!舵手稳住方向,跟着旗舰的旗帜走!”
话音刚落,一道巨浪猛地撞向 “破浪号”,船身剧烈倾斜,甲板上几名士兵站立不稳,险些被卷入海中。身旁的副将急忙扶住船舷,高声喊道:“大将军!左舷三号船受损严重,船帆被狂风撕裂,有士兵落水了!” 牛进达探头望去,只见远处的三号船在浪涛中上下颠簸,几名落水士兵在海面上挣扎,随波逐流。“派救生船过去!” 他果断下令,“让会水的士兵备好绳索,务必尽力营救!”
救生船顶着巨浪艰难前行,士兵们冒着被浪打翻的危险,将落水者一个个拉上船。可狂风巨浪太过凶猛,最终还是有三名士兵被海浪吞没,再也没能回来。牛进达看着这一幕,心中泛起一阵沉重 —— 东征尚未开战,便已出现伤亡,前路的艰险远超想象。但他很快压下情绪,转身对副将道:“记录下伤亡人数,战后如实上报朝廷,厚待烈士家属。现在,集中精力闯过风暴!”
凭借着指南针的指引和多年的航海经验,牛进达指挥舰队巧妙避开最汹涌的浪区。他根据海图上标注的风向变化,不断调整航向,让舰队始终保持着相对完整的阵型。不知过了多久,狂风渐渐减弱,乌云散去,阳光重新洒在海面上。当最后一道巨浪平息时,舰队终于驶出了风暴区,只是不少战船都留下了明显的伤痕,船帆破损、甲板积水,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与木头的潮湿气息。
风暴过后,新的危机接踵而至。舰队携带的淡水储备因船只受损出现泄漏,部分淡水被海水污染,导致淡水补给陷入短缺。更糟糕的是,几名士兵因在风暴中受凉,加上饮水不洁,开始出现发热、腹泻的症状,躺在船舱里虚弱不堪。军医匆匆赶来禀报:“大将军,士兵们生病多是因风寒与缺水,若不尽快补充淡水,病情恐怕会蔓延。”
牛进达眉头紧锁,召集各船将领议事:“从今日起,实行淡水管制,每人每日只供应半瓢淡水,优先保障伤员与舵手。同时,加速航行,根据海图显示,再往东南方向行驶三日,就能抵达高句丽西海岸,到时候就能补充淡水了!” 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很快,各船都严格执行起淡水管制,士兵们虽口干舌燥,却无人抱怨,都明白眼下的困境需要众人共同扛过。
牛进达亲自下到船舱探望生病的士兵,给他们递去仅有的淡水,轻声鼓励道:“再坚持几日,咱们就能到目的地了。等拿下平壤,咱们再痛痛快快地喝够水!” 士兵们望着他坚毅的眼神,虚弱地应道:“愿随大将军征战,绝不退缩!”
接下来的几日,舰队日夜兼程,在茫茫大海中朝着目标前行。士兵们忍着口渴与疲惫,轮流值守,密切关注着海面的动向。终于,在第三天清晨,了望哨突然高声喊道:“大将军!前方发现陆地轮廓!是高句丽西海岸!”
牛进达立刻登上了望塔,举起望远镜望去。远处,一片模糊的陆地在晨光中渐渐清晰,那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 高句丽西海岸。他猛地握紧拳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转身对甲板上的士兵们高声宣布:“兄弟们!目标就在前方!再加把劲,咱们马上就能登陆,给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
士兵们听到这话,瞬间沸腾起来,连日来的疲惫与困苦一扫而空。他们欢呼着涌上甲板,朝着远方的陆地挥手,士气重新变得高昂。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坚定的神情。舰队加快速度,朝着高句丽西海岸驶去,一场跨海奇袭的大战,即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