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骑司对于称心背景的调查,早已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这群隶属于帝王、身负探查隐秘之责的卫士,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们将此前搜集到的关于称心的零散信息,如拼图般在案头一一铺开,反复比对、推敲,哪怕是一句无人在意的传闻,或是一份模糊不清的宫籍记录,都未曾放过。从长安城的市井街坊,到周边州县的村落乡野,百骑司的探员们乔装打扮,明察暗访,只为能从蛛丝马迹中,拼凑出这个能蛊惑太子的神秘人物的完整过往。
终于,在一次看似偶然的排查中,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一座偏僻的宫殿。这座宫殿曾是前朝遗留之地,如今早已荒废,只余下几名年迈失势的宦官在此苟延残喘,称心的名字,竟意外地从这里被提及。探员们立刻赶去,只见宫殿内蛛网遍布,灰尘厚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一名老宦官正躺在冰冷的病榻上,气息微弱,生命已如风中残烛。
见百骑司的人前来,老宦官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或许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也或许是积压多年的秘密终于有了倾诉的出口。他用尽力气,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探员们只得俯身靠近,才勉强捕捉到他的话语。老宦官断断续续地透露,称心的生母并非宫中那些出身平凡的宫人,反而与前隋时期的一个江南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百骑司探员心中炸开。他们立刻追问更多细节,老宦官的记忆虽已模糊,但仍断断续续地回忆起,这个江南世家在当时声名显赫,却并非凭借权势地位,而是以精通旁门左道闻名天下。据说,世家之中能人辈出,擅长炼制奇特的丹药,更懂得运用诡异的方术,他们曾妄图凭借这些手段操控隋炀帝的心智,进而干涉朝政,实现家族掌控天下的野心。
只可惜,他们的阴谋终究未能得逞。隋炀帝虽沉迷享乐,却也并非毫无防备,世家的异动很快被察觉,朝廷随即下令剿灭。那场围剿极为惨烈,世家的府邸被付之一炬,族人或被斩杀,或被流放,一时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世家便在历史的洪流中销声匿迹。可老宦官却话锋一转,用带着几分恐惧的语气说道,当年围剿虽狠,但并非所有痕迹都被抹去,他曾偶然听闻,世家的部分秘术典籍并未被烧毁,一些掌握秘术的族人也侥幸逃脱,从此隐匿民间,再也没有露面。
这条线索虽模糊不清,甚至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撑,但对于陷入僵局的百骑司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探员们不敢耽搁,立刻将消息传回百骑司总部。总部上下高度重视,当即抽调精锐力量,组成专门的调查小组,沿着 “江南世家” 这条线索展开深入追查。他们一方面派人前往江南地区,走访当年世家的旧址,寻访年迈的老人,试图找到世家遗留的踪迹;另一方面,则在长安城内仔细排查与前隋江南世家有关的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对象,希望能从中找到与称心生母相关的信息。
随着调查的推进,这条新线索与百骑司此前掌握的信息逐渐拼接。之前他们发现,称心自进入东宫后,便处处迎合太子的喜好,手段极为高明,仿佛能精准洞察人心,这与老宦官所说的 “江南世家擅长方术” 隐隐呼应。一个更深层次的可能性逐渐浮出水面:称心接近太子,并用手段蛊惑他,真的只是一场巧合吗?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一股来自前朝的残余势力?他们或许是当年江南世家的幸存者,一直隐忍蛰伏,如今想借助太子的力量,实现复仇的目的,或是扰乱大唐的统治,重现当年世家的荣光?
更令人疑惑的是称心的自尽。此前众人皆以为,他是因罪行败露,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惩罚,才选择自我了断。可如今想来,事情或许并非如此简单。他的死,会不会是一场早已策划好的安排?为的是保护一个更为重要、更为隐秘的秘密?这个秘密,或许关乎那股前朝势力的核心计划,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称心才会以死封口,而这个秘密,或许只有他一人知晓。
百骑司统领张亮,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有前朝势力暗藏大唐,图谋不轨,必将威胁到大唐的江山社稷。于是,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将这条线索以及自己的推测,以密报的形式呈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密报时,正坐在御书房内处理政务。当目光扫过 “前隋江南世家”“方术”“蛊惑太子” 等字眼时,他手中的朱笔猛地一顿,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放下朱笔,反复研读密报,眼中的神色愈发深邃,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直抵事情的核心。他清楚地知道,称心的故事绝不可能因他的离世而画上句号。恰恰相反,称心的死,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那些潜藏在历史阴影中的幽灵,并未真正消失,它们仍在黑暗中徘徊,如同迷雾中的鬼魅,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掀起风浪。
李世民心中明白,这背后的水,恐怕比他原先想象的还要深邃。若不能将这股潜在的威胁彻底揪出,大唐的安宁便如同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于是,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传下旨意,命令百骑司沿着江南地区和前隋方术这两条线索,不计代价、毫不松懈地展开追查。
他深知,这项任务艰巨无比。江南地域广阔,当年世家隐匿之人早已改名换姓,想要找到他们的踪迹,如同大海捞针;而前隋方术本就神秘莫测,想要凭借有限的线索探寻其真相,更是困难重重,其间必然充满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甚至还会伴随着生命危险。
但李世民心中信念坚定,唯有彻底揭开这个谜团,将那潜藏在暗处的威胁连根拔除,才能确保大唐的江山社稷长治久安,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清楚地知道,这股隐藏的势力就如同附骨之疽,若不及时清除,迟早会侵蚀大唐的根基,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百骑司接到旨意后,即刻整装待发,一场跨越地域、关乎大唐安危的追查,就此拉开序幕。